歷史的高原游牧

歷史的高原游牧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羅新 撰文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77072
  • ISBN13:9787101077070
  • 裝訂:平裝 / 264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藹所收的幾則田野筆記當然沒有涵蓋我參加過的大多數田野二作,卻幾首是我全鄢的留有較完整記錄的幾次野外經歷——坦白說,許多考察其實兵是打著學術旗號的戶外活動而已。一直有師友提醒我每次考察結束就立即整理筆記,慚愧的是我極少能克服臼己的懶惰,有的已經寫了一部分,經事延宕又擱下了。當然我明白,雖然我丟過一些地方,但學識的局限決定了我那些考察報告即使寫出來也不會有真正的伊值。只不過,有些經歷是自己所珍視的,如果有準確的文字記錄,或許對自己他日重溫舊事有一點認路石的意義。


羅新,1963年生于湖北隨州,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和歷史系讀完本科、碩士和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國民族史領域的研究工作,對中古石刻史料與北族史尤為偏重。參與整理長沙走馬樓吳簡,與葉煒合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中華書局,2005),主持選譯《丹尼斯‧塞諾內亞研究文選》(中華書局,2006),並有專著《中古北族名號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網名“老冷”,為著名人文學術網站住復論壇的創始人之一,自1999年以來,在天涯和往復撰文若干,頗有影響。
 

目錄

新西游記︰1999年西北考察日志
1999年夏,我和兩位好朋友羅杰偉(Roger E.Covey)及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華,一起組織了從北京到西藏再返回北京的駕車游,我們名之為“新西游記”。
從土拉河到鄂爾渾河︰2004年蒙古考察日志
2004年8月3日至16日,在蒙古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幫助下,以北京大學“3 -14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多元環境”項目組為主,得到北大歷史系及北大中古史中心支持,我們組織了蒙古歷史文化考察隊,實施了對中部蒙古的考察。
2004年蒙古考察散記
小序
走訪突厥三大碑
契丹古城青草長
回鶻牙賬城掠影
橫絕大漠心飛揚
從杭愛山到阿爾泰山︰2006年蒙古考察日志
2006年7月11日至24日,中蒙聯合考察隊一行4車22人,考察了蒙古國中西部地區的部分歷史文化遺跡,涉及的省份有中央省、前杭愛省、後杭愛省、扎布汗省和科布多省,行程2800公里。
 

本書所收的幾則田野筆記當然沒有涵蓋我參加過的大多數田野工作,卻幾乎是我全部的留有較完整記錄的幾次野外經歷 坦白說,許多考察其實只是打著學術旗號的戶外活動而已。一直有師友提醒我每次考察結束就立即整理筆記,慚愧的是我極少能克服自己的懶惰,有的已經寫了一部分,經事延宕又擱下了。當然我明白,雖然我去過些地方,但學識的局限決定了我那些考察報告即使寫出來也不會有真正的價值。只不過,有些經歷是自己所珍視的,如果有準確的文字記錄,或許對自己他日重溫舊事有一點認路石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我常常回想的田野活動之,是1996年5月陪伴老友巫新華…起兩度翻越天山、考察古代天山南北間交通道路,這次經歷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考察的最後一部分(踏查烏骨道)我們遇到了很大的危險,而且也因為在馬背上和天山深處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嘗試過詳細地寫下那一天一夜的經歷和感受,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阿德,”接著我听見木門吱呀推開了,是房東阿布力米提。我看看表,正是凌晨六點。天還沒有亮,高山的寒氣穿透了這一米多厚的土牆,真不願意起床呵。連日來我們一直活動于天山南北,並用兩天時間騎馬踏查了從山北的木壘縣到山南鄯善縣的所謂“驢之路”(厄協克交勒),疲累不堪。那種因騎馬造成的奇異的腰背酸痛,還在骨節間隱隱地呼吸著。可是現在我們又得打點行裝,準備在馬背上度過新的一天了。這一天是1996年5月1 5日,我們在吐魯番勝金鄉天山深處的恰勒坎牧業大隊。

只寫了不到三千字就停頓了(一定是出于某個站不住腳的理由而發生了偶然的中斷,如 場球賽或一次好友聚餐),後來多次鼓起勁頭續寫,都廢然而止。類似的情況還很多,在這里寫再深刻的檢討也已無補于事。好在那些最重要的片段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消失,比如此刻我還覺得十二條達阪上所見的落日清晰如在目前,那時我們剛剛沒有了馬和向導,暴風雪正驟然來襲,高山反應造成的迷迷糊糊讓我沉醉在西方美輪美奐的落日彩雲里,全然意識不到接下來的一整夜我們必須走出似乎無邊無際的黑松林,而那夜如同絕望夢境的掙扎是任何人都不願重復的。——只是,當那一夜遠去的時候,它卻變成回憶的基石而使之前發生的切充滿了浪漫氣息。

有田野經歷的人都知道,實地考察的收獲不僅是學術層面的,或者有時主要不是學術層面的。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雖然大多數野外考察都有學術的名義,但推動這些考察得以實現的未必都是學術的因素,有時,個人情感的因素,比如對于清新晨風的懷念,對于中夜繁鬧星空的向往,對于地平線上閃電撕開暗夜景象的回憶,等等等等,都是形成田野計劃或歡然加入這些計劃的主要動力。

收入本書的四組田野筆記,分別記錄了1999年的西北考察(我們戲稱之為“新西游記”)、2004年在蒙古國中部的考察和2006年在蒙古國中西部的考察。1999年的西北考察從北京出發,歷經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西藏、新疆,以南疆沙漠中的車禍而結束,不能算是一次有始有終的考察。而這些筆記都是每天夜里趕寫(草率可想而知),隨即通過E-mail發送給在北京的老友陳爽,由他再發布到網上的。2004年和2006年的兩次蒙古考察以“中蒙聯合”的名義進行,有較多的官方色彩,所以日志也較為正式。特別是2006年的考察日志,是在科布多會議上領受的任務(必須指出的是,那次會議分派的任務大多數人都沒有完成)。現在再讀這些日志和筆記,激起許多溫暖的回憶,然而也發現,有好些在記憶中熠熠閃光的景象和人事,在日志和筆記中卻全無蹤影。

應該特別說明的是,無論個人性情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所有的田野考察都是團隊工作。對我來說,非常幸運的是,我總是和一些好朋友組成團隊,我們因為志趣相投而一起走向野外,又在野外不斷地加深我們之間的友情。當我回想起書齋之外的那些日子時,在藍天麗日下凝結的友情是最讓我滿足和得意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