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一百多年的晚清民國時期志怪傳奇小說的發展脈絡,分為六個階段展開考察和論述。對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集進行了研究。本書指出,1875年進入光緒朝直到1900年的庚子國變為光緒前中期,這是進入晚清以來志怪傳奇小說創作的最後一個高峰,由于在印刷、出版、傳播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對小說創作產生的巨大刺激作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這一時期的志怪傳奇小說集都超過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從地域上看,小說家?開始向城市集中,新興城市上海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經濟環境而逐漸發展成為當時中國經濟文化的中心,吸引了來自周邊的江浙、安徽一帶的大量文人,該時期的志怪傳奇小說集的創作和出版多數與上海的報館和書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張振國,1976年生,山東博興人,文學博士,2006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文學院,師從李劍國先生,主要從事文言小說及相關文獻研究。兼顧地域文學研究。現任教于安徽黃山學院文學院,2010年7月進入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國文言小說史”、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晚清民國志怪傳奇敘錄”、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清代安徽稀見文言小說匯考”等8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參與編撰《齊魯文化研究論著目錄索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唐宋傳奇品讀辭典》(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等。
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節 志怪傳奇小說發展史略
第二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研究概說
第三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的發展脈絡
第四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集的地理學考察
第一章 道光後期志怪傳奇集的延展︰曾經滄海與盛世流韻(1840—1850)
第一節 貴州範興榮《啖影集》與陳庚《笑史》
第二節 道光後期江浙志怪傳奇作家作品
第三節 其他地域的志怪傳奇雜事集
第二章 咸豐朝志怪傳奇集的低落︰內憂外患與亂世文心(1851—1861)
第一節 咸豐問志怪傳奇創作衰落的原因
第二節 安徽潘綸恩與《道听途說》
第三? 陸長春《香飲樓賓談》及其他浙江作家作品
第四節 孫兆淮《花箋錄》及其他江蘇作家作品
第五節 北方作家筆下的志怪傳奇集
第三章 同治間志怪傳奇集的復蘇︰中興氣象與回光前兆(1862—1874)
第一節 安徽許奉恩《里乘》與方浚頤《夢園叢說》
第二節 江西鄒鐘《想當然耳》與李熙齡《冰鑒齋見聞錄》
第三節 同治間江蘇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四節 浙江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與滇南段永源《信征全集》
第五節 廣東因果勸善志怪集的大量出現
第六節 山東解鑒《益智錄》與直隸邊厚慶《旅居筆記》
第四章 光緒前中期舊體志怪傳奇集︰桑榆晚景與末世輝煌(1875—1900)
第一節 光緒前中期志怪傳奇創作高潮再起的原因
第二節 宣鼎《夜雨秋燈錄》及其他安徽作家作品
第三節 以王韜為代表的海派報人作家群
第四節 津門李慶辰《醉茶志怪》與儲仁遜《囂囂瑣言》
第五節 光緒前中期江蘇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六節 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及其他浙江作家作品
第七節 四川丁治棠《仕隱齋涉筆》與陳驤翰《駭痴譎談》
第八節 山西李澍人《廣夢叢談》敘考
第九節 其他地域的志怪雜事小說集
第十節 王用臣《斯陶說林》及其他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第五章 清末民初志怪傳奇集︰守中求變與變中求生(1901—1919)
第一節 易代之際志怪傳奇生存背景分析
第二節 林紓的舊體志怪傳奇集
第三節 吳趼人志怪傳奇集的功利性與譴責性
第四節 李涵秋及其他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五節 清末民初的“聊齋”體志怪傳奇集
第六節 清末民初其他志怪傳奇雜事集
第七節 清末民初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第六章 民國中後期志怪傳奇集︰殘延消逝與精神涅�(1920—1949)
第一節 舊體志怪集的殘延和傳奇集的隱逝
第二節 民國中後期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結語 志怪傳奇精神在新文學中的延續
主要征引和參考書目
後記
緒論
第一節 志怪傳奇小說發展史略
第二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研究概說
第三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的發展脈絡
第四節 晚清民國志怪傳奇集的地理學考察
第一章 道光後期志怪傳奇集的延展︰曾經滄海與盛世流韻(1840—1850)
第一節 貴州範興榮《啖影集》與陳庚《笑史》
第二節 道光後期江浙志怪傳奇作家作品
第三節 其他地域的志怪傳奇雜事集
第二章 咸豐朝志怪傳奇集的低落︰內憂外患與亂世文心(1851—1861)
第一節 咸豐問志怪傳奇創作衰落的原因
第二節 安徽潘綸恩與《道听途說》
第三? 陸長春《香飲樓賓談》及其他浙江作家作品
第四節 孫兆淮《花箋錄》及其他江蘇作家作品
第五節 北方作家筆下的志怪傳奇集
第三章 同治間志怪傳奇集的復蘇︰中興氣象與回光前兆(1862—1874)
第一節 安徽許奉恩《里乘》與方浚頤《夢園叢說》
第二節 江西鄒鐘《想當然耳》與李熙齡《冰鑒齋見聞錄》
第三節 同治間江蘇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四節 浙江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與滇南段永源《信征全集》
第五節 廣東因果勸善志怪集的大量出現
第六節 山東解鑒《益智錄》與直隸邊厚慶《旅居筆記》
第四章 光緒前中期舊體志怪傳奇集︰桑榆晚景與末世輝煌(1875—1900)
第一節 光緒前中期志怪傳奇創作高潮再起的原因
第二節 宣鼎《夜雨秋燈錄》及其他安徽作家作品
第三節 以王韜為代表的海派報人作家群
第四節 津門李慶辰《醉茶志怪》與儲仁遜《囂囂瑣言》
第五節 光緒前中期江蘇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六節 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及其他浙江作家作品
第七節 四川丁治棠《仕隱齋涉筆》與陳驤翰《駭痴譎談》
第八節 山西李澍人《廣夢叢談》敘考
第九節 其他地域的志怪雜事小說集
第十節 王用臣《斯陶說林》及其他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第五章 清末民初志怪傳奇集︰守中求變與變中求生(1901—1919)
第一節 易代之際志怪傳奇生存背景分析
第二節 林紓的舊體志怪傳奇集
第三節 吳趼人志怪傳奇集的功利性與譴責性
第四節 李涵秋及其他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志怪傳奇集
第五節 清末民初的“聊齋”體志怪傳奇集
第六節 清末民初其他志怪傳奇雜事集
第七節 清末民初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第六章 民國中後期志怪傳奇集︰殘延消逝與精神涅�(1920—1949)
第一節 舊體志怪集的殘延和傳奇集的隱逝
第二節 民國中後期纂輯體志怪傳奇集
結語 志怪傳奇精神在新文學中的延續
主要征引和參考書目
後記
序
中國文言小說史的研究及作品的整理,魯迅是奠基人,他的《中國小說史略》與《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這些開山之作,已經成為經典。《中國小說史略》著眼于整個小說史,但魯迅對文言小說給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他描述出整個文言小說發展的基本線索,盡管涉及作品不是很多,但提出的一系列相當精闢的論斷,至今仍不失其理論生命和指導意義。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幾十年過去了,此間雖不時有學者涉足文言小說領域,但總的來看,文言小說的研究還相當薄弱,與通俗小說研究車水馬龍的熱鬧相比,文言小說研究簡直是門可羅雀,研究論著不多。而文言小說的實際情況卻是,論時間,它比白話通俗小說的歷史早一千多年;論作品,自戰國迄民國,單篇叢集加起來成千上萬,謂之“汗牛充棟”殆不為過;論影響,它對白話小說、戲曲乃至宗教、藝術、民俗文化等都有著重大深遠的注人和啟發作用。一部中國小說史,包括文白兩部分,缺了文言,大唐帝國就變成南宋的半壁江山。對它不給予充分重視,小說史的描述就是殘缺不全的。即便就白話小說研究而言,離開文言小說許多事情也就說不清楚。
正是有感于此,也是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欽慕,上世紀1980年,我開始了對文言小說的研究,先是研究唐前志怪小說,其後繼以唐宋。依我對文言小說的文體分類看法,唐前分為志怪、志人、雜事及雜傳小說(單篇),唐以後主要是志怪、傳奇和雜事小說。此中雜事小說主要是記載歷史遺聞、人物軼事,紀實性強,歷史品格往往大于小說品格,而且愈往後愈甚,因此唐前我主要關注于志怪和單篇雜傳小說,唐後則主要是志怪和傳奇。
從1984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史》,1986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輯釋》,1993年出版《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1997年出版《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到2001年出版《宋代傳奇集》,2005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 07年出版《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此間歷時20多年。 多年才弄到宋金遼,不是我懶惰,或者太笨,而是因為研究對象太豐富太復雜了。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大量的文獻需要發掘、考證和梳理,僅這一項就耗時費力。而我一向崇尚程毅中老前輩倡導的“打深井”的治學方法,做這些事情總想“竭澤而漁”,總想竭力弄清每一個事實。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研究宋代志怪傳奇時,在天津申請社科資助項目,盡管專家組通過,但最終被天津社科規劃辦公室的官員們給斃掉了,他們說兩三年才研究個宋,題目也太小了,報個“中國文言小說史”還差不多。說實在的,現在讓我獨自寫部“中國文言小說史”我都不敢,別說十好幾年前了。听過一種說法叫做“攢本書”,利用現成材料“攢”本“專著”,那肯定是“注水豬肉”的垃圾書。學術研究從來就是寂寞的“坐冷板凳”和細心耐心的“磨劍”功夫,可惜現實的許多體制弊病和觀念錯亂,常常在不斷營造浮躁的學術氛圍,滋生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
明清民國志怪傳奇的研究;除寫過幾篇論文外,我始終沒有進行下去。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好在有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我曾設想過一些題目,也作過思考,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弄,都交給學生去做博士學位論文。“有事弟子服其勞”,這是做老師的福氣。薪火相傳,這更是師生共有的責任。明清民國的志怪傳奇史研究,最終還是由學生們陸續完成了。先是佔驍勇博士完成《清代志怪傳奇小說集研究》,2003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繼之以陳國軍博士的《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2005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張振國由山東師大中文系考人南開跟我讀博,他主動提出繼續做余下的部分。經過三年的辛勤努力完成初稿,此後又不斷增補修改,如今《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集研究》即將由鳳凰出版社出版。師生統共長達30年的研究,猶如跑接力馬拉松,文言小說研究終于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小說史鏈條,實在令人欣喜。
……
正是有感于此,也是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欽慕,上世紀1980年,我開始了對文言小說的研究,先是研究唐前志怪小說,其後繼以唐宋。依我對文言小說的文體分類看法,唐前分為志怪、志人、雜事及雜傳小說(單篇),唐以後主要是志怪、傳奇和雜事小說。此中雜事小說主要是記載歷史遺聞、人物軼事,紀實性強,歷史品格往往大于小說品格,而且愈往後愈甚,因此唐前我主要關注于志怪和單篇雜傳小說,唐後則主要是志怪和傳奇。
從1984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史》,1986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輯釋》,1993年出版《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1997年出版《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到2001年出版《宋代傳奇集》,2005年出版《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 07年出版《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此間歷時20多年。 多年才弄到宋金遼,不是我懶惰,或者太笨,而是因為研究對象太豐富太復雜了。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大量的文獻需要發掘、考證和梳理,僅這一項就耗時費力。而我一向崇尚程毅中老前輩倡導的“打深井”的治學方法,做這些事情總想“竭澤而漁”,總想竭力弄清每一個事實。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研究宋代志怪傳奇時,在天津申請社科資助項目,盡管專家組通過,但最終被天津社科規劃辦公室的官員們給斃掉了,他們說兩三年才研究個宋,題目也太小了,報個“中國文言小說史”還差不多。說實在的,現在讓我獨自寫部“中國文言小說史”我都不敢,別說十好幾年前了。听過一種說法叫做“攢本書”,利用現成材料“攢”本“專著”,那肯定是“注水豬肉”的垃圾書。學術研究從來就是寂寞的“坐冷板凳”和細心耐心的“磨劍”功夫,可惜現實的許多體制弊病和觀念錯亂,常常在不斷營造浮躁的學術氛圍,滋生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
明清民國志怪傳奇的研究;除寫過幾篇論文外,我始終沒有進行下去。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好在有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我曾設想過一些題目,也作過思考,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弄,都交給學生去做博士學位論文。“有事弟子服其勞”,這是做老師的福氣。薪火相傳,這更是師生共有的責任。明清民國的志怪傳奇史研究,最終還是由學生們陸續完成了。先是佔驍勇博士完成《清代志怪傳奇小說集研究》,2003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繼之以陳國軍博士的《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2005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張振國由山東師大中文系考人南開跟我讀博,他主動提出繼續做余下的部分。經過三年的辛勤努力完成初稿,此後又不斷增補修改,如今《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集研究》即將由鳳凰出版社出版。師生統共長達30年的研究,猶如跑接力馬拉松,文言小說研究終于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小說史鏈條,實在令人欣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