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運用紀錄片講故事的角度出發,介紹了怎樣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事件,並對這些素材進行巧妙安排,給觀眾提供獨特的視角與體驗。從拍攝前的調查研究、撰寫拍攝計劃,到攝影和剪輯的每一個步驟,作者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建議。此外,書中匯集了大量真實案例,以及十多位當代頂尖紀錄片大師和專業人員的特別訪談。本書為希望吸引到更廣泛觀眾的紀錄片制作者提供了極其實用的方法和技巧。

新版本中增加了許多當代焦點問題,比如對低成本獨立電影的關注,對《超碼的我》、《輪椅上的競技》、《時光如水》、《決堤時刻》等近幾年紀錄片佳作的分析。

希拉‧柯倫‧伯納德(Sheila Curran Bernard),著名電影人、作家和顧問,麥克道威爾‧科隆尼藝術村和弗吉尼亞中心藝術創作方向研究員,近來供職于普林斯頓大學。她在策劃、制作一些由美國國家電視台播映、影院放映、博物館以及課堂使用的紀錄片項目方面經驗豐富,作品曾獲得艾美獎創作藝術獎、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以及美國歷史學家組織設立的埃里克‧巴爾諾獎。
 

目錄

致中國讀者
第二版前言
代序:紀錄片與故事片優勢互補 單萬里
第一部分 故事的設計
導言
第一章 關于故事的基本術語
1.1 開端
1.2 敘事鏈
1.3 主題
1.4 故事弧
1.5 情節和人物
1.6 戲劇性的故事講述
1.7 你的故事是關于誰或關于什麼事的
1.8 什麼是主角需要的
積極的對抗消極的
困難與阻礙
有價值的對手
具體的目標
情感的影響和觀眾的參與
增加張力
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尾
第二章 紀錄片故事的講述
2.1 故事版權
2.2 在攝制中“發現”故事
2.3 意外新發現
2.4 評價故事的構思
途徑和可行性
支付能力
激情與好奇
觀眾
關聯
合時宜
視覺化
扣鉤
已有的相關影片
2.5 故事的發展
2.6 先期了解故事,並不意味著你的表達是一種偏見
2.7 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
第三章 講故事的方法
3.1 紀錄還是抨擊?
3.2 文獻紀錄片的攝制
3.3 再現和紀錄劇
3.4 科學紀錄片
第四章 故事的結構
4.1 結構的構成元素
鏡頭
場景
段落

誘發事件
進攻點
背景故事
4.2 三幕式結構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構建多重故事線
對三幕式結構的誤解
五幕式/一幕式/二幕式中的三幕式
電影結構的運用
第五章 控制時間
5.1 講述一個編年體的故事,而不是編年體本身
5.2 壓縮或延展時間
5.3 超時拍攝
5.4 壓縮采訪
第六章 個案分析
6.1 個案分析︰《美國女兒越南媽媽》
第一幕/片頭
第二幕
第三幕
解決方法
6.2 個案分析︰《輪椅上的競技》
第一幕/片頭
第二幕
第三幕
尾聲
6.3 個案分析︰《超碼的我》
第一幕/片頭
第二幕
第三幕
解決方法
尾聲
第二部分 劇本闡述的思路
第七章 調查
第八章 選擇人物
第九章 提案闡述與提案寫作
第十章 大綱、劇本闡述以及劇本
第三部分 拍攝和剪輯
第十一章 拍攝
第十二章 剪輯
第十三章 剪輯
第十四章 講故事的技巧︰審核一覽表
第四部分 關于紀錄片故事的訪談
第十五章 斯蒂文‧阿舍和珍妮‧喬丹
第十六章 維多利亞‧布魯斯和卡琳‧海斯
第十七章 李克‧伯恩斯
第十八章 喬恩‧艾爾斯
第十九章 尼古拉斯‧弗雷澤
第二十章 蘇珊‧弗霍姆克
第二十一章 山姆‧波拉德
第二十二章 肯恩‧拉賓
第二十三章 皮爾‧薩利
第二十四章 奧孔克‧烏布
參考文獻
參考片目
出版後記
 

本文雖然長達兩萬言,但是自始至終只談了一個問題:紀錄片為何講故事?至于紀錄片如何講故事,許多國家的紀錄片工作者都在探索。在我了解的相關出版物中,美國學者希拉‧柯倫‧伯納德(Sheila Curran Bernard)的專著《紀錄片也要講故事》可能是最值得關注的。本書的英文書名為Doc-umentary Storytelling,譯作“紀錄片講故事”就可以了,但是為了強調紀錄片講故事的重要性,我建議譯作“紀錄片如何講故事”,最後定名為“紀錄片也要講故事”。本書自2003年首版以來已經兩次再版(2007年、2010年)。我曾經寫過一篇博文,題為《版次意味著圖書的生命力》。一部圖書七年之內出版三次,足以表明它旺盛的生命力,本書探討的問題“紀錄片講故事”同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起初是應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2010年10月12至16日‧江蘇江陰)撰寫的論文(副標題為“兼談紀錄片與故事片塑造國家形象的不同作用”),寫作過程中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希望我為《紀錄片也要講故事》寫作序言,由于主題相同,姑且將這篇論文用作本書的序言,或者,確切地說,用作本書的代序。

導語

紀錄片與故事片是電影的兩種基本型態,雖然表現方式有所區別,但是都有塑造國家形象的作用。事實上,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塑造國家形象的作用,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塑造國家形象。通過電影來塑造國家形象,可以說是一個既過時又新鮮的話題:過時,是因為電影誕生不久(具體來說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已成為人們自覺用來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且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紀錄片才能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鮮,是因為近來國內學界重提用電影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性�,而且有關機構將紀錄片推向了前台。最近發生的兩件事,也許會讓我國紀錄片工作者感到歡欣鼓舞。

第一件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啟動中國國家形象系列宣傳片的拍攝工作。據稱,這是為塑造和提升中國繁榮發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和平和諧的國家形象設立的重點項目,是新時期探索對外傳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嘗試。該項目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30秒鐘的電視宣傳片,另一部分是15分鐘的短紀錄片。國家形象系列宣傳片立項之後,得到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和民眾廣泛關注。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展示“軟實力”的工作開始加強,如放寬外國記者境內采訪限制,借助國際媒體影響力客觀報道中國,拍攝國家形象宣傳片成為展示“軟實力”的另一渠道。據悉,2010年國慶節前,國新辦將在國際主流媒體上面向世界觀眾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國家形象宣傳片拍攝工作的啟動,標志著中國國家公關時代已經到來。

第二件事:2010年3月10日下午,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當代電影》雜志社承辦的“紀錄電影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研討會是遵照中央領導近期連續兩次對紀錄電影發展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而及時召開的,宗旨在于提升中國紀錄電影創作與制作水準,打造和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與人才,加快走出去步伐。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傅紅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副廠長郭本敏等領導,以及近20位業內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者就紀錄電影的價值與意義、中國紀錄電影的現狀與問題、生存策略與發展方向、中國紀錄片與外國紀錄片的比較和差距等方面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並積極獻言獻策。4月1日出版的《當代電影》雜志刊登了此次研討會的綜述文章《紀錄電影:積極迎接產業挑戰》。

研討會上,張宏森副局長指出:“今年1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的《促進電影產業發展和繁榮的指導意見》,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國務院的名義為電影行業出台指導意見。3月1日,國務委員劉延東圍繞《指導意見》精神,專門召開了全國電影工作者電視電話會議,親自進行了動員和部署,全國電影產業發展將邁向一個新階段(《當代電影》第34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認為,發展紀錄電影,是為了滿足四種需要:第一是政治需要,第二是社會需要,第三是文化需要,第四是行業本身的需要。這四種需要是探討紀錄電影發展的前提。他說:“在《指導意見》里,盡管沒有直接提到紀錄電影,但是在多類型、多品種、多元化的概念里,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對紀錄電影發展的強烈要求(《當代電影》第30頁)。”

如果在更加廣闊的背景下進行考察,這次研討會可以說是有關機構編制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過程中對紀錄電影改革和發展所做的一次前期調研。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重慶主持召開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調研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使“十二五”時期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的加速發展期,為推動我國從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通過考察中外電影史上的具體事例,分析紀錄片與故事片對塑造國家形象的不同作用。紀錄片與故事片是電影的兩種基本型態,每種型態各有優勢,只有使兩者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才能充分發揮電影塑造國家形象的作用。紀錄片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固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故事片發揮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更為重要)。片面強調紀錄片與故事片各自的重要性不利于電影的協調發展,只有全面認識兩者的不同作用才能制定有利于電影協調發展的戰略。總體來說,紀錄片與故事片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的不同作用可以歸納為:邊緣與主流;贈品與商品;速效與長效;表面與內心。這些關系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一切都取決于影片的質量。無論紀錄片還是故事片,只有優秀的影片才能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發揮強大的作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