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末,法蘭西大地上掀起了一場革命大風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起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蓬勃發展掃清了道路。
但是,我們都知道,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革命,在取得勝利以後就可萬事大吉,高枕無憂。法國這場革命也不例外,帝制與共和制之間的斗爭,復辟與反復辟的較量,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資產階級專政才在共和政體下最後穩定下來。
激烈悲壯的大革命需要自己的作家,作家也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高唱著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的戰歌,勇敢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法蘭西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文學家,如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博馬合、魯日·德·李爾、史達爾夫人、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喬治·桑、福樓拜、都德、左拉,等等。
這些偉大的文學家為全世界知識分子樹立起了一座座豐碑。他們不僅用自己卓越的文學作品,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勇敢言行表現出他們確實是法蘭西的良心,民族的精英,真理與人民的喉舌。即使在生與死的面前,他們也敢於反抗黑暗的反動勢力,維護正義,保護弱者。應該說,這也為法蘭西奠定了一個優良的文學傳統。莫泊桑就是在這樣的優良的文學傳統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作家。這樣,你就不會奇怪他的成名作《羊脂球》,為什麽會同情一個善良的妓女,又為什麽會憤怒地揭露普魯士占領軍的暴行,和無情地鞭撻法國新老紳士們的自私、偽善和無情。莫泊桑的憤怒與同情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愛與憎,也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思想對他的深刻影響。《羊脂球》一經問世就立即轟動了文壇,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這部作品奠定了莫泊桑的文學地位,也確定了他的文學創作道路,使他成為繼巴爾扎克和福樓拜之後,又一位現實主義偉大作家。
一八五0年五月八日,莫泊桑誕生於法國諾曼底地區迪耶普城附近的米洛梅尼爾堡。他的全名是亨利一勒內阿爾貝一吉·德·莫泊桑。我們在他的作品上看到的則是吉·德·莫泊桑這樣一個簡單的署名。他名字中的『德」字,表示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中。其實能標志他的貴族血統的也只有這個「德」字了。在他祖父時期,這個貴族家庭就和封建制度一樣趨於沒落。
莫泊桑的童年是在諾曼底的鄉鎮中度過的。一八五九年,全家搬到巴黎,他就讀於拿破侖中學。在這一期間,莫泊桑的家庭破裂了。
莫泊桑的母親洛爾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父親迪須埃熱愛詩歌,還發表過一本名為《一個公民的心願》的詩集。她的兄弟是著名的詩人兼小說家勒普瓦特萬(1816一1848)。洛爾自小熱愛文學,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鑒賞力,是位很有教養的女性。莫泊桑的父親,這位沒落貴族子弟卻是個生活放盪,賭博成性的浪盪子。莫泊桑出生不久,夫妻二人就經常鬧矛盾,一直到協議分居。洛爾帶著莫泊桑兄弟二人回到了諾曼底,住在離迪耶普不遠的小城埃特爾塔的維爾吉別墅。這兒面臨藍色的大海,氣候十分宜人,更有美麗的果園,廣闊的田野,勤勞的人民,這些都給莫泊桑留下終身難忘的思念,在後來的文學創作中,他常常深情地描繪這兒的人物、故事與風光,給我們留下一幅幅法國西北部這個濱海地區的風景畫。
莫泊桑的母親很注意對兒子的培養教育,除了教他拉丁文外,還常朗讀誕聖徒傳》給他聽。這些聖徒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引起了陣陣波瀾,夢想自己也能成為聖徒,成為名人。但是他拒絕傳統的刻板教育,八歲時他離開了勒福爾小姐辦的走讀班,十三歲在依佛多修道院讀書時,因不守規矩被趕了出來。洛爾卻獨具慧眼,並不認為自己的兒子不堪造就。她發現莫泊桑讀書肯動腦筋,而且富有想象力,在他幼稚的習作中已經顯露出文學的稟賦,因此便悉心指導他博覽群書,教他讀詩寫詩。莫泊桑十三歲就開始寫詩了,這和母親的教誨是分不開的。即使在莫泊桑成名之後,她仍不斷給他提供小說創作素材,並對他的作品提出意見。莫泊桑是在母親的引導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以後還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陪同他奮斗在這條路上。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為世界培養了一位偉大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