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里,如阿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
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統的解讀,此書當算第一本。
序
坊間流傳的啟功軼事頗為可觀,而且個個精彩,但這些段子串起來,給人的卻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風趣,智慧,但不乏油滑,圓滑,狡猾,總之似乎有點邪氣。仔細琢磨後,我發現這跟解讀有關。如果不能將本事復原于特定的情境中,必經由他人的附會而走樣。對名人,我們習慣于夸張、想象,極而言之,我們也這樣殺死了諸多大師。
啟功先生辭世不過五載,隨著字畫價格的飆升,本人也迅速成為傳奇。一個真實的大師,在市場的哄抬聲中悄然變形。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個真實的人生,就無法從他的人生經驗里獲得任何教益。
他是真人,一個遵從本性生活著的人;其次,才是學者和書法家。他不是為了成為大師而來到人世的,他也不是為了身家排行榜而揮毫潑墨的。
被人詬病的“自謙”與“自賤”集于一身,恰是啟功的智慧之處。他要跟俗世保持距離,又不願傷害別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
李可講先生作為一個目擊者,所言應該不虛。
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統的解讀,此書當算第一本。
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里,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作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和符號,他儒雅、內斂,甚至連寫打油詩開玩笑的嗜好都去掉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與內心之間設置了一道堅實的隔離牆,治人者即使能感覺到他不馴服的存在,卻很難抓到一點把柄。
“和光同塵,與世無違”。在內心里,他是安靜的。他會給自己講道理服從強權,然後說服自己的妻子接受自己獨特的邏輯。從不向執政者提意見卻被戴上右派帽子後,老伴時常傷心哭泣,他雖心里也有委屈,但他深知革命的邏輯,他對妻子講的一番道理讓人動容——“算了,咱們也談不上冤枉。咱們是封建余孽,你想,資產階級都要革咱們的命,更不用說要革資產階級命的無產階級了,現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們抓誰?咱們能成‘左派’嗎?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嗎?”
他的超脫通達甚至達到令人詫異的程度。當得知一個素來交惡的人即將西行,他欣然預備了一幅溫情的挽聯,稱兩人之間有“緣”。人生如戲,最後都要走下台,善緣惡緣都是無法取舍的緣。謙己讓人。啟功先生真是可愛極了。
委屈的時候,他自有對付的辦法。他先前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為真跡,在接到證明《蘭亭序帖》為假的授意後,他先是應付著,在權勢者屢次逼迫後,他才按照其意旨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邏輯是這樣︰你說是那樣,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樣。把啟功“我是非常擁護的!”這句話理解為“曲學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于能設身處地體會他的態度。他不是個戰士,從來就不是。翻譯家楊憲益說︰“啟功有旗人的特點,跟老舍一樣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這個“怕事”講的就是不與人爭的和善,給別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嚴。我以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盡管在某些追求效果的人眼里,有些“小”罷了。他們不想把自己從人群中張揚出來,變成某種標簽供人膜拜或待價而沽。
即使金剛怒目,也是和婉的,進退極有分寸。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北師大某會議室掛有巨幅毛澤東詩詞《滿江紅》的影印手跡,後來這張手跡被摘下來,學校請啟先生寫一幅補空,夫子當面推委了,理由是他不會寫那麼大的字,作者底下听到夫子的真理由是—那個地方,我不敢寫。
關于毛澤東草書的價值,作者請教夫子︰“先生,毛主席的草書,劉文杰先生說一件就頂他收藏的全部,是從藝術上說麼?”夫子說︰“毛主席的草書那當然是好哇。”“那您覺得呢?”夫子說︰“我是心服口也服。”“那您也評論一下呵。”夫子說︰“要說批評,就是那些人當時搞得就他一人能寫了。”這就是他的批評方式。你能妄說啟功先生沒有態度嗎?
……
啟功先生辭世不過五載,隨著字畫價格的飆升,本人也迅速成為傳奇。一個真實的大師,在市場的哄抬聲中悄然變形。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個真實的人生,就無法從他的人生經驗里獲得任何教益。
他是真人,一個遵從本性生活著的人;其次,才是學者和書法家。他不是為了成為大師而來到人世的,他也不是為了身家排行榜而揮毫潑墨的。
被人詬病的“自謙”與“自賤”集于一身,恰是啟功的智慧之處。他要跟俗世保持距離,又不願傷害別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
李可講先生作為一個目擊者,所言應該不虛。
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統的解讀,此書當算第一本。
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里,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作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和符號,他儒雅、內斂,甚至連寫打油詩開玩笑的嗜好都去掉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與內心之間設置了一道堅實的隔離牆,治人者即使能感覺到他不馴服的存在,卻很難抓到一點把柄。
“和光同塵,與世無違”。在內心里,他是安靜的。他會給自己講道理服從強權,然後說服自己的妻子接受自己獨特的邏輯。從不向執政者提意見卻被戴上右派帽子後,老伴時常傷心哭泣,他雖心里也有委屈,但他深知革命的邏輯,他對妻子講的一番道理讓人動容——“算了,咱們也談不上冤枉。咱們是封建余孽,你想,資產階級都要革咱們的命,更不用說要革資產階級命的無產階級了,現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們抓誰?咱們能成‘左派’嗎?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嗎?”
他的超脫通達甚至達到令人詫異的程度。當得知一個素來交惡的人即將西行,他欣然預備了一幅溫情的挽聯,稱兩人之間有“緣”。人生如戲,最後都要走下台,善緣惡緣都是無法取舍的緣。謙己讓人。啟功先生真是可愛極了。
委屈的時候,他自有對付的辦法。他先前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為真跡,在接到證明《蘭亭序帖》為假的授意後,他先是應付著,在權勢者屢次逼迫後,他才按照其意旨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邏輯是這樣︰你說是那樣,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樣。把啟功“我是非常擁護的!”這句話理解為“曲學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于能設身處地體會他的態度。他不是個戰士,從來就不是。翻譯家楊憲益說︰“啟功有旗人的特點,跟老舍一樣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這個“怕事”講的就是不與人爭的和善,給別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嚴。我以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盡管在某些追求效果的人眼里,有些“小”罷了。他們不想把自己從人群中張揚出來,變成某種標簽供人膜拜或待價而沽。
即使金剛怒目,也是和婉的,進退極有分寸。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北師大某會議室掛有巨幅毛澤東詩詞《滿江紅》的影印手跡,後來這張手跡被摘下來,學校請啟先生寫一幅補空,夫子當面推委了,理由是他不會寫那麼大的字,作者底下听到夫子的真理由是—那個地方,我不敢寫。
關于毛澤東草書的價值,作者請教夫子︰“先生,毛主席的草書,劉文杰先生說一件就頂他收藏的全部,是從藝術上說麼?”夫子說︰“毛主席的草書那當然是好哇。”“那您覺得呢?”夫子說︰“我是心服口也服。”“那您也評論一下呵。”夫子說︰“要說批評,就是那些人當時搞得就他一人能寫了。”這就是他的批評方式。你能妄說啟功先生沒有態度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