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蒙如何起死回生︰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困境

後蒙如何起死回生︰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困境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許紀霖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80578
  • ISBN13:9787301180570
  • 裝訂:平裝 / 40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近代中國艱難而激蕩的歷史進程中,傳統士大夫向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經歷了怎樣的探索,又該如何面對“邊緣化”的尷尬與痛苦?

  近代歷史上洶涌而來的西方思潮,無論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何以在中國成為空谷足音,它們又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怎樣的回響?

  當我們深陷世俗化的多元價值中,面對不可阻擋的物欲浪潮,該如何在這個世俗世界中維持精神世界的寧靜與秩序?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從事知識分子與中國現代思想史研究的成果,從四個方向思考“啟蒙”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困境︰一是回顧現代知識分子與“公共空間”在中國的成長歷程;二是探討現代中國思想史上那些面臨泯滅不彰之危險、但卻值得珍視的思想傳統;三是借鑒羅爾斯等人的理論,解讀世俗世界中的正當與善;四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反思過去一個世紀中“啟蒙”所走過的歷史進程。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公共領域與知識分子
第一章 重建社會重心: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社會
一 從“士紳社會”到“知識分子社會”
二 “知識分子社會”的公共網絡:學校、社團與傳媒
三 為何重建社會重心失敗?
第二章 “少數人的責任”:知識分子的士大夫意識
一 “既有思想之中等社會”
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士大夫
三 德性、知識與公共輿論
四 平民主義與精英主義的吊詭結合
第三章 現代中國公共領域的形態、功能與自我理解
一 現代中國兩種不同的公共領域
二 上海公共領域的形成
三 公共領域的最初結構以及演變
四 對公眾輿論的自我理解
第四章 都市空間視野中的知識分子
一 都市空間網絡
二 管理型公共領域與批判性公共領域
三 都市知識分子的特征
四 知識分子共同體與公共交往
第五章 從特殊走向普遍:公共知識分子如何可能?
一 專業和媒體知識分子的出現
二 知識界的討論與重建公共性的努力
三 普遍知識分子的虛妄性
四 特殊知識分子是否可能?
五 一種從特殊到普遍的公共知識分子理想類型
第二編 現代中國的思想傳統
第六章 現代中國的自由主義傳統
一 修正的自由主義思潮
二 社會民主主義成為主流
三 兩類不同的自由主義者
四 戰後的自由主義運動
五 最後一次回光返照
第七章 在自由與公正之間:社會民主主義在中國
一 19世紀資本主義文明的危機
二 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之弊
三 計劃經濟的幻想
四 對自由的新的理解
五 社會公道的原則
六 “師法英美”與“師法蘇俄”
第八章 從國的境界到自然境界: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一 國的境界:“國家至上是世界時代精神的回音”
二 力的境界:“力乃一切生命的表征”
三 自然的境界:“最根本的東西是宇宙”
第三編 世俗時代的正當與善
第九章 公共正義的基礎:研讀羅爾斯之一
一 多元價值與社會整合
二 羅爾斯的橫空出世
三 原始狀態與重疊共識
四 為什麼正當優先于善
五 作為正義基礎的自由主義
第十章 全球正義的倫理基礎:研讀羅爾斯之二
一 萬民法的底線人權法則
二 人權的多元文化淵源
三 萬民法的倫理依據
第十一章 兩個美國與政治自由主義的困境
一 美國的自由主義困境
二 為什麼正當無法優先于善?
三 兩個美國,兩種宗教
第十二章 在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之間
一 兩種自由
二 兩種民主
三 自由主義:“弱勢的民主”
四 共和主義民主的意義
五 第三種民主是否可能
六 公共意志與集體認同
七 市民與公民
第十三章 世俗化與超越世界的解體
一 世俗化帶來的物質救贖主義
二 超越世界解體之後
第十四章 世俗社會中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一 中國世俗化的歷史演變
二 世俗社會的物欲主義
三 自我中心的無公德的個人
四 世俗時代的精神生活
五 公共文化與核心價值
第四編 新世紀語境中的啟蒙及其反對者
第十五章 啟蒙如何起死回生?
一 啟蒙面臨的三大挑戰
二 啟蒙的內在復雜性
三 軸心文明與早期現代性
四 現代性的普世與多元
第十六章 近十年中國的歷史主義思潮
一 從1980年代的普遍理性到1990年代啟蒙的歷史化
二 挑戰普遍性:歷史主義的興起
三 爭奪普遍性:以中國崛起為背景
第十七章 富強的崛起,還是文明的崛起?
一 走向富強:一次西方精神的勝利
二 文明的崛起:中國準備好了嗎?
 

本書的主題旨在研究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世界。晚清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夢想,乃是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這個強國夢,經過一個半世紀幾代中國人的卓絕奮斗,幾經波折,在今天似乎已經實現了。中國的崛起,不再是一個願望,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沒有人可以否認的事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60周年大閱兵、2010年上海世博會,好戲不斷,真是一派盛世景象。

2008年的金融危機,西方世界開始衰退,中國繼續高速發展,一下子讓全世界聚焦中國。中國成為與美國同樣重要的世界大國。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說,中國現在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全世界都缺乏準備,我們自己更缺乏準備。這是一種什麼意義上的崛起,它從哪里來,又會走向何方?這些問題,讓全世界都非常迷惑不解。

要了解中國往哪里去,首先要知道是中國從哪里來,綿延了一個半世紀的強國夢之中,實際包含著兩個夢想,一個是富強,另一個是文明。在現代中國大部分歲月,一直是~個夢遮蔽了另一個夢:富強壓倒了文明。而在富強夢的背後,有一整套從上到下都信奉的意識形態,這就是19世紀末傳人中國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它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精神狀態,也造就了中國的現實。中國崛起之後,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從富強走向文明,如何實現一種既不脫離世界的主流價值、又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道路。

富強是一種追求,這追求背後要有精神動力,就是一種強烈的致富欲望,通過競爭和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永無止境的內心欲望。這是歌德所描繪的近代人所特有的浮士德精神。這種致富的欲望和永不滿足的精神最早出現在西歐,但到了這個世紀之交,竟然在中國社會表現得最為強烈。過去的巾國人作為孔子的後代,作為重義輕利的儒教徒,雖然不看輕物質和民生,但並不認為富裕有什麼內在的價值,富裕只是實現大同理想的工具。個人生活的小康,有恆產者只是為了有恆心,成就個人的德性。金錢是重要的,但有比錢更重要的人生價值。究竟是什麼時候,中國人開始脫胎換骨,不再講和諧,而是講競爭,相信法家的那套富國強兵的理論,信奉永不滿足的欲望追求的?

這個變化,是從晚清開始的。甲午戰爭輸給日本,中國的士大夫開始覺悟,發現原來的學生日本之所以可以打敗老師大清帝國,原因是他們早一步脫亞人歐,不再講和諧,轉為講競爭,講優勝劣敗。于是到19世紀末進化論由嚴復引進了中國,不到數年,風靡神州,成為中國人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達爾文的進化論研究的是自然界的進化,他有很多信徒,像赫胥黎就認為人類的進化與自然界的進化不同,有人類社會獨特的倫理規則,但另外一位信徒斯賓塞,卻發展出了一套“社會達爾文主義”,鼓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不僅適用于自然界,而且人類社會也是這麼進化的。嚴復翻譯的《天演論》是赫胥黎的書,介紹的卻是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思想。進化論進入中國以後,整個中國上上下下為之沸騰,大家都信奉競爭是世界的公理。只有通過競爭,民族才能復興,個人才能進步。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一套新的宇宙觀,它與過去儒家所講的宇宙觀有什麼區別呢?儒家的宇宙觀主要核心是倫理道德,天是有德性的,所以人類社會也應該遵循和諧的倫理德性。但進化論不一樣,它的基礎是牛頓的機械宇宙論,世界的核心不再是德,而是力,不再是和諧,而是競爭。看誰有力量、有物質實力,有超越他人的生存能力。只要擁有了這些力,就會成為競爭的優勝者。晚清的著名士大夫楊度,鼓吹“金鐵主義”,金就是黃金,經濟富民,發展工商業,鐵代表的是軍事,走富國強兵的道路。他學的是當時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從晚清經過中華民國一直到今天,雖然歷次朝代文明的日標有變,但對富強的追求一以貫之,從來沒有中斷過,即使在毛澤東的革命時代,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強國,也是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文革”的重要動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