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的《中國農村基層司法及其運作》研究項目的成果;同時也得到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研究基金的資助。
參加這一調查的人員先後有強世功博士、趙曉力博士、賀欣、朱暉、任煜南、楊柳、陳緒剛等;文中的許多觀點都曾經和他/她們交談過,討論過,他/她們也曾看過其中某些篇章的初稿,提過珍貴的意見。中南政法學院齊文遠、李漢昌、劉茂林等教授以及該院院長吳漢東教授對我們的調查曾給予很多幫助和照顧。湖北省基層法院培訓班的法官們對我們的調查給予了很多支持和協助;此外,在我們田野調查中,許多基層法院的院長、法官都曾提供方便和支持。沒有這些法官的支持和合作,這項研究是不可能的。除了合作支持外,從他/她們那里,我不僅獲得了研究資料,更有一種智識上的挑戰,一種歷史責任感。
目錄
新版序
世紀末日的交待(自序)
致謝
導論 研究中國基層司法
一、為什麼司法?
二、為什麼基層?
三、為什麼中國?
四、還有學術意義
五、本書結構與安排
第一編 司法制度
第一章 為什麼送法下鄉?
一、問題和材料
二、為什麼送法下鄉?
三、權力的運作與空間
四、下鄉——局部支配性權力關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識的載體
六、知識的另一種可能和村干部的另一角色
七、結語
附錄 感受中國法律的現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審判與行政管理
一、問題的界定
二、法院的兩套制度及其結構
三、司法過程中的行政化審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體決策
五、最後的評論
第三章 基層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
一、問題的界定
二、進路、方法和材料
三、審判委員會的構成和運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個視角的考察
七、審判委員會的問題
八、兩個例子的簡析
九、結語
第二編 司法知識與技術
第四章 初審法院與上訴法院
一、作為地方性知識的司法知識
二、司法知識譜系的勾勒
三、作為初審法院的中國基層法院
四、作為中國的初審法院的基層法院
五、作為開頭的結尾
附錄 初審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糾紛解決與規則的治理
一、問題的提出
二、兩個“案件”
……
第三編 法官與法律人
第四編 研究方法的反思
參引文獻
索引
世紀末日的交待(自序)
致謝
導論 研究中國基層司法
一、為什麼司法?
二、為什麼基層?
三、為什麼中國?
四、還有學術意義
五、本書結構與安排
第一編 司法制度
第一章 為什麼送法下鄉?
一、問題和材料
二、為什麼送法下鄉?
三、權力的運作與空間
四、下鄉——局部支配性權力關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識的載體
六、知識的另一種可能和村干部的另一角色
七、結語
附錄 感受中國法律的現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審判與行政管理
一、問題的界定
二、法院的兩套制度及其結構
三、司法過程中的行政化審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體決策
五、最後的評論
第三章 基層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
一、問題的界定
二、進路、方法和材料
三、審判委員會的構成和運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個視角的考察
七、審判委員會的問題
八、兩個例子的簡析
九、結語
第二編 司法知識與技術
第四章 初審法院與上訴法院
一、作為地方性知識的司法知識
二、司法知識譜系的勾勒
三、作為初審法院的中國基層法院
四、作為中國的初審法院的基層法院
五、作為開頭的結尾
附錄 初審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糾紛解決與規則的治理
一、問題的提出
二、兩個“案件”
……
第三編 法官與法律人
第四編 研究方法的反思
參引文獻
索引
序
一本10年前的著作重版,是好事,也是壞事。
對作者也許是好事,意味著北大出版社認為該書還有些商業或其他價值;而如果這個判斷不錯,那就意味著這本書對今天的中國讀者也還有點價值。但這個價值是什麼?是書寫得好嗎?而所謂“寫得好”,又是什麼意思?
校訂之後,我發現,也許重版的主要價值在于,本書各章(有關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關注和討論的中國司法制度的所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變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則更尖銳了;並且不限于基層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國的中西部或農村地區;當年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以中國問題和經驗為基礎的分析和理論追求,至今或許仍然前沿,特別是面對概念法學和教義法學的泛濫;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本書中展現的對中國問題和中國學術的關注甚至變得更為急迫了。這本曾引發很多討論和爭議的書,因為不舍時宜,才沒過時,甚或更有針對性了。
對于一般所謂以學術安身立命的人,這好像是一個成功,一種安慰;但由于任何文本——包括文學文本——的意義從來是社會需求構成的,對一個希望以學術研究來參與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失敗,一個悲劇。
我渴望速朽。
畢竟10年了,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包括10年來的司法改革,中國基層的司法還是有了不少變化。10年間我也曾寫過其他一些文字,觸及了這些變化和問題。概括說來,大致有︰
1.中國基層司法,特別是在農村,變得更為重要了。由于包括立法和司法自身在內的多種社會原因,目前中國處于社會矛盾的多發期和凸顯期,人們訴諸司法解決糾紛更多了;人們對司法的期待高了,但失落感也更多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令糾紛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社會流動性的增加,人們交往的對象更多變化和更為多樣,糾紛增加了;由于人際關系的變化,即使在農村,調解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也明顯下降;即使農村的案件類型也變得不再那麼簡單了,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糾紛中有了更多城市生活的因素;即使在偏遠的農村,離婚案也更多由女性提出︰因車輛、機器、電器引發的各種人身傷害已經完全改變了侵權糾紛的類型;涉訴上訪的問題變得很突出。
……
對作者也許是好事,意味著北大出版社認為該書還有些商業或其他價值;而如果這個判斷不錯,那就意味著這本書對今天的中國讀者也還有點價值。但這個價值是什麼?是書寫得好嗎?而所謂“寫得好”,又是什麼意思?
校訂之後,我發現,也許重版的主要價值在于,本書各章(有關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關注和討論的中國司法制度的所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變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則更尖銳了;並且不限于基層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國的中西部或農村地區;當年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以中國問題和經驗為基礎的分析和理論追求,至今或許仍然前沿,特別是面對概念法學和教義法學的泛濫;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本書中展現的對中國問題和中國學術的關注甚至變得更為急迫了。這本曾引發很多討論和爭議的書,因為不舍時宜,才沒過時,甚或更有針對性了。
對于一般所謂以學術安身立命的人,這好像是一個成功,一種安慰;但由于任何文本——包括文學文本——的意義從來是社會需求構成的,對一個希望以學術研究來參與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失敗,一個悲劇。
我渴望速朽。
畢竟10年了,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包括10年來的司法改革,中國基層的司法還是有了不少變化。10年間我也曾寫過其他一些文字,觸及了這些變化和問題。概括說來,大致有︰
1.中國基層司法,特別是在農村,變得更為重要了。由于包括立法和司法自身在內的多種社會原因,目前中國處于社會矛盾的多發期和凸顯期,人們訴諸司法解決糾紛更多了;人們對司法的期待高了,但失落感也更多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令糾紛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社會流動性的增加,人們交往的對象更多變化和更為多樣,糾紛增加了;由于人際關系的變化,即使在農村,調解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也明顯下降;即使農村的案件類型也變得不再那麼簡單了,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糾紛中有了更多城市生活的因素;即使在偏遠的農村,離婚案也更多由女性提出︰因車輛、機器、電器引發的各種人身傷害已經完全改變了侵權糾紛的類型;涉訴上訪的問題變得很突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5折$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