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區域比較研究

新農村建設區域比較研究
定價:276
NT $ 83
 

內容簡介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在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亦是如此。這也就決定了不同地區新農村建設重心、任務、目標、方式上的差異性。《新農村建設區域比較研究》選取了我國東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兩個省進行個案分析比較,通過大量的調研數據和實證視角,對于東西部地區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現實狀況,進行比較研究,為地方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和決策過程中提供相應的智力支持,發揮咨詢參謀作用。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東西部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比較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與日俱增的過程
二 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與理解
三 兩省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四 兩省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現狀與需求比較
五 對策建議
第二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探究(上)
一 兩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現狀的對比分析
二 兩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差距的原因分析
三 加快推進甘肅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改革的對策思考
第三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比較分析(中)
一 甘肅、江蘇兩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現狀
二 甘肅新農村建設中公共產品供給問題分析
三 加大對甘肅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力度的政策思考
第四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比較研究(下)
一 甘肅省、江蘇省農村公共產品現狀比較
二 甘肅與江蘇兩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差異的原因分析
三 提高甘肅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對策建議
第五章 地方政府財政支農對比研究
一 江蘇省和甘肅省財政支農主要指標比較
二 甘肅省、江蘇省財政支農差異分析
三 國外財政支農經驗借鑒
四 關于政府財政支農的建議
第六章 對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一 兩省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二 金融支持甘肅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分析
三 金融支持甘肅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第七章 甘肅與江蘇兩省農村鄉鎮私營企業發展比較研究
一 兩省農村鄉鎮私營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 兩省鄉鎮私營企業發展差異的原因分析
三 甘肅省鄉鎮私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四 借鑒江蘇經驗,加快甘肅農村鄉鎮私營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八章 東西部地區鄉鎮政府職能轉變與新農村建設
一 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 兩省服務型鄉鎮政府建設的現狀與差異分析
三 兩省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的不同路徑
四 加快甘肅鄉鎮政府轉變觀念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五 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第九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城鎮化比較研究
第十章 東西部地區小城鎮建設的發展研究
第十一章 新農村建設中的區域農業產業化比較分析
第十二章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教育培訓狀況比較研究(上)
第十三章 新農村建設中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的思考(中)
第十四章 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培育問題研究(下)
第十五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比較研究(上)
第十六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比較研究(下)
第十七章 東西部地區農村文化建設比較研究
第十八章 甘肅與江蘇兩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對比分析
第十九章 小城鎮發展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
第二十章 東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比較研究
第二十一章 新農村建設中“村民自治”的實證對比研究
第二十二章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集中居住問題研究
第二十三章 東西部地區主流媒體對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我國新農村建設在東西部地區的發展模式和途徑上具有不同的特色。江蘇是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的省份,甘肅是西部地區欠發達省份,對比研究兩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對于整體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現實意義。本書通過分析中國東西部地區的江蘇與甘肅兩省新農村建設的同一性和手段的差異性,通過江蘇和甘肅兩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上的不同特色比較,對東西部地區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的數據分析,指出東西部地區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基礎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不同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內容也存在差異,從而為新農村建設特別是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進入21世紀,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對外開放全方位展開,江蘇由南到北,形成了以大中城市為依托的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互動並進的發展勢頭,經濟增長非常強勁,財政收入迅速增加,從而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積累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中央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後,江蘇把加快新農村建設作為實現“兩個率先”的重中之重,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提出以“三化”帶“三農”,即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全面實施一系列支農扶農的新舉措,全面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五大建設”。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江蘇省委省政府引導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例如,在村莊建設上,各地或是規劃導向,或是典型引路,分類引導,循序推開。蘇州從抓各具特色的示範點人手,總結出城郊社區型、集中居住型、鄉村別墅型、古村保護型、老村落改造型、自然生態型等多種模式。鎮江、常州、揚州、鹽城的一些縣特別注重老村改造,對農民住宅,按照總體規劃,區別建築質量,該保留的保留,該拆除的拆除,統一功能配套,將老村整治一新。在全省層面上,按照區域共同發展的戰略思路,大力倡導南北協作,推動發達地區支持欠發達地區,在全省形成了南北掛鉤合作的新熱潮。蘇南市縣在蘇北、蘇中先後建立了蘇州宿遷工業園、張家港(宿豫)工業園、昆山常熟(泗洪)工業園等十多個工業園區。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新農村指標的實現程度上,蘇南高于蘇中,而蘇中又高于蘇北,並且這種不平衡反映在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江蘇省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蘇北,只有從城鄉、區域協調統籌發展的角度出發,才能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但從總體來看,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完成情況都要低于全面小康建設的實現程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江蘇省全面小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研究來看,它不僅是全面小康建設的一部分,更應該成為全面小康建設的核心部分,即重中之重。農村社會發展水平的滯後,已經成為制約江蘇省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問題,只有當新農村建設達到了預期的水平,農村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江蘇省全面小康社會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但具體到處于不同發展程度的各地農村,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卻是不一樣的。如東部大部分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是在已經完成農村城鎮化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如何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新的平台的問題;西部大部分地區則需要從滿足生存需要的最基本建設進行。即使處在同一地區或同一發展水平的農村,由于所處的地緣環境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不同的地緣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發展次序和模式。

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同時面臨著兩大任務︰一是中國將長期處在二元經濟結構的背景下,要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使仍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在收入、生活方式、自身素質等方面,能夠基本跟上中國現代化步伐,能夠基本公平地分享中國工業化文明進步的成果,以避免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出現城市與農村發展的斷裂;二是通過新農村建設,避免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出現城市與農村發展斷裂的同時,為農村的轉型創造條件。中國農村的轉型就是要通過新農村建設,使束縛在小農經濟下的農村,向現代經濟一部分的新農村轉變。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實際上是一條城市與農村雙極互動發展的城市化道路,由此把現代化要素輸送到農村,使農村成為準市民的培育和孵化基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著眼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甘肅省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結合實際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對于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重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艱巨繁重的歷史任務,也是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甘肅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面臨著建設新農村和扶貧攻堅的雙重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尤其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確定工作重點和方法措施。具體來說,就是要從解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問題和突出問題人手,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不斷創新組織領導、工作方式和體制機制,抓好階段性重點工作,扎扎實實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我國新農村建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多種模式,是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巨大活力之後,生產力又一次在非農產業上的能量釋放,是農村經濟邁向工業化的重要標志。本課題選擇江蘇和甘肅兩省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模式,通過對其作比較研究,對兩省新農村建設模式的本質特點作進一步概括,並對其發展差距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考慮到蘇、甘兩省經濟發展的重大差距,其實就在于農村的發展差距。而且這一差距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我國東西部區域發展差距的一個縮影,因此這一比較研究對于探索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共同規律,促進甘肅新農村建設乃至整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義。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的橫向比較所涉及的內容十分繁多,如模式的成因,外部環境,經濟結構等多種機制,以及模式的分配機制、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等許多因素和環節,這里側重于“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橫向比較與分析。本書通過多角度對蘇、甘兩省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成績、經驗和問題進行對比分析,緊密結合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問題,力求理論闡釋精微得當。本書通過對蘇、甘兩省新農村建設各項指標體系的研究,特別是抓住現實農村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對農村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城鎮化、城鄉統籌、農村勞動力轉移、生態系統及人居環境建設管理等方面作了多視角的分析研究,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力圖為我國東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總的來看,該書結構設計精當,材料翔實,邏輯嚴密,分析客觀準確,行文流暢、精練,這使得該書既具有較高的學術品位,又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當然,該書亦有不足之處,作者力圖構建的基本理論框架還留下有待繼續研究和拓展的空間,特別是有些層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但瑕不掩瑜,該書的出版有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三農”的發展,促進全面構建小康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對于從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和規劃建設管理與研究的政府相關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理論與現實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中共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文社科與管理學科群首席教授 王雪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