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是位典型的以社會關懷為第一選擇的那種學問人,即社會的需要為我研究與關注的方向,並將其研究成果盡量最大化地努力去實踐于周圍。持這種精神的作者往往非常堅定。

本書以“破碎的民主”為題,告訴大家,民主的價值必須與公正同在。非公正、公平的民主是被人捆縛的毫無意義的假民主。美國,天天都在提倡民主,但最需要的,卻是必須建立自身公平的民主機制。而不是那種完全與公平原則不兼容的民主標牌,或不斷投給他人的“民主炸彈”。
 

目錄

正在逝去的和尚未到來的——《破碎的民主》中文本序
引言
第一部分 當前治理的落後和更新的開端
第一章 落後治理的改革舉步維艱
科學技術和經濟革命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未能建立適當的公共規範,世界化受制于市場
危機中的民主
公共行動的結構和思想框架的不適應
因冷戰而長期停滯的改革展望和戰略幾近無效,原因是思考和引導不利
第二章 治理革命的前提和開端
思想大轉變的前提
回到源泉,追問想當然
打破傳統的二元對立
將思想模式和組織制度從一個領域置換到另
一個領域,從一個層次置換到另一個層次
注重變遷、差距和修補
一場治理革命的開端
黨派式的政治承擔轉化為社會和
公民承擔的其他形式
公民社會與國家之間合作新模式的出現
經濟和社會福利關系的重新界定
國家觀變得更為實際
人們看到一種非機構化和要求法制多樣化的運動
重新發現地方區域的作用
歐洲的治理促進了責任分擔的品質
面對不完善的國際公共規則,公民社會主動創意
第二部分2l世紀治理的共同原則
第一章 共同體的建制,治理的倫理基礎,社會契約
治理的倫理基礎、責任原則和《人類責任憲章》
治理的憲政基礎
共同體的建立和公民性的實行
治理從合法到合理
滿足共同體的需要
依靠共同的被認可的價值和原則
做到公平
由值得信任的負責任的治理者有效實施
遵守最小約束原則
治理和合作伙伴關系的契約基礎
第二章 治理各層次之間的關系︰主動輔助性
“地方”和“全球”的新型關系
主動輔助性概念的產生︰《加拉加斯宣言》
主動輔助性在企業的應用︰
管理復雜體系的共同原則
主動輔助性原則的推廣
主動輔助性︰與治理傳統考慮背道而馳的原則
各社會面臨共同的挑戰,但有各自的解決辦法
主動輔助性導致對公務員責任的重新界定
主動輔助性是連接其他治理轉變的交合點
主動輔助性是一種藝術
主動輔助性勾畫出治理的周期
第三章 公共行動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是治理的一種形式,服從同樣的原則和目標
我們的社會演變從根本上改變了
公共行動與市場關系的基礎
傳統意義上的公私區分已不貼切
公共行動與市場的關系取決于財富與服務的性質.
在分享中減損的公共財富的管理(一類財富)
自然資源的管理(二類財富)
在分享中分割的財富和服務,即人類的
技術發明成果的管理(三類財富)-
在分享中增加的財富和服務的管理(四類財富).
治理的共同原則重現在各類財富和服務的管理中.
第四章 行動者之間關系的管理︰
合作伙伴關系的要點與實踐
合作伙伴關系事關重大︰一個指頭撿不起石頭
合作伙伴關系的先決條件︰行動者的機制
公共權力進入合作伙伴關系
第五章 地方區域,21世紀治理的基石
第六章 治理原則的落實及其衡量標志
建制工程︰機制的構想及其運轉
公共服務的概念和普遍思想
行政結構和行政文化
程序
人力資源的管理
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評估和監督周期
治理的周期
周期各階段的分工
信息工具和網絡
指標的選擇
公共輿論建設和公開辯論舞台的組織
公共政策的評估
治理的節奏
位于治理核心的時間
引導長時段變遷
社會世界(societe一Monde)的節奏、儀式和象征
從計劃到戰略
不同節奏的結合
時間與不確定︰謹慎原則
 

皮埃爾‧卡藍默,學者和行動者,如今在這個分工徹底地主宰了人生的時代,兼有這兩種身份的人已是罕見了。

學者有兩種,一是專業學科型,窮一生的努力,求一門學問的最高知識,這種學者體現了知識分子永無止境的求知精神;另一種學者屬于良知責任型,知識的探索是由他們對社會和人生的責任推動的,他們可以涉足各門學科,只要這門知識與他所關懷的社會問題有關。我把這種學者同時也稱為“公共知識分子”。皮埃爾‧卡藍默無疑是個公共知識分子。從《破碎的民主》中可以讀到,他涉及的學科範圍非常廣闊,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經濟學、歷史學,乃至國際關系、信啟、理論、生態環保知識,所有的這些都服從他的良知的批判性所產生的問題意識︰一個正在整合卻又混亂的世界應當如何“治理”,僅僅依靠“破碎的民主”是斷斷不行的,“治理”的革命是我們惟一的選擇。如何推動治理的革命?通過一本書宣揚理念當然是必要的,卻絕對是遠遠不夠的。皮埃爾‧卡藍默成了一位行動者,聯絡學者、企業家、銀行家和其他各種社會角色,不遺余力地推廣他的“全球議會”的理想,力圖打破1945年以來的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破碎的民主”,重建公共倫理和全球秩序。這個充滿熱情、奮斗著的聯盟堅定地把人類進步的責任義無反顧地扛在自己瘦削柔弱的肩膀上,這份信念和勇氣令人感動並且肅然起敬。

我曾經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做過五年研究,爾後來哈佛做研究員,至今也已七年有余。比較這兩個國家的知識分子和學術研究風格是經常被人問到的話題。法國的學術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品格,它總是關注在實際社會中存在的基本困境,與人的現實的生存狀況和生命感受緊緊相連。在法國,很難想像會有一種學問完全遠離人間煙火,例如美國的分析哲學,人為地排除任何價值因素,以純粹的語言分析為最高學術旨趣,以為只有語言的分析才是確定的學問,其他的不過是相對的說法而已。有一件事使我這個哲學研究者刻骨銘心,終身難忘。幾年前,第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波士頓召開,邏輯語言哲學、分析哲學幾乎統治了這次大會,哲學家們就這些領域的問題高談闊論、頭頭是道。電台把這些聲名響亮的哲學家的言論傳遍四面八方,一個在高速公路上開著集裝箱運貨車的司機听了這些與日常生活無關痛癢的發言後怒不可遏,他在一個加油站停下車,用加油站的付費電話給大會秘書處打了個電話,他說,哲學家們是一個社會的最高智慧,最能了解這個社會,可是,我實在不能理解你們這些哲學家所說的東西與我這個每天在汗水和灰土中打滾的老百姓有什麼關系!你們到底在干什麼?是的,哲學應當是一種智慧,可是,現在它越來越成為一種特殊的學科知識,尤其是在英美的學術界。在法國,情況要好得多,即使它曾經有過像索緒爾這樣杰出的語言哲學家,但他的符號學和結構主義很快被列維‧斯特勞斯轉化成人文意義的社會學和人類學原則。法國學術的基本特點就是永遠鮮明的人文性。無論是涂爾干、薩特、布羅代爾,還是新近的福柯、羅蘭‧巴特、布爾迪尼、德勒茲、德里達、阿蘭‧圖海納,他們的學說都充滿了深厚的人文、歷史的關懷。這些長期探索而產生的人文學的偉大理論,絕不僅僅只是一堆書房里的陳述,它們都有著深厚的實踐源泉和切實的生命感悟,因為,法國的學者對自己同時也成為行動者有著傳統的自覺和刻意的追求。我就在游行的人群中遇到過布爾迪尼,圖海納也經常深入到工人罷工的第一線。美國的後現代主義學者詹明信說,最好的知識分子傳統在法國,我相信他所看重的就是法國知識分子的人文傳統和理論與實踐的自覺的統一性。在美國,這方面的情況很不相同,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有廣泛的影響力,但他幾乎很少參與實際的社會政治活動。我絕無意苛求所有的學者都要成為社會活動家,但是假如一個學者能夠身體力行他的學術思想,會令我極其敬重。卡藍默就屬于這類學者,他是承繼了法國的學術譜系,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熱愛而又時時保持警惕、尖銳地批評同時,又絕不喪失信心和期望的人。我相信,這樣的學術立場在中國學者群中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嚴肅地面對人類命運且又不離人的日常生活,正是儒家人文傳統的特色,這是可以相契相合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