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會變化尤其迅速,花樣迭出,追隨各種“主義”的人們被折磨得忽喜忽悲,悲喜輪轉,蔚為奇觀……各種“主義”盲目混戰,各自尋找“知識”以例互相打擊而從不到相鼓勵,這個巨變的時代特別需要冷靜思想,而不是追隨各種流派的熱情。熱情會熱壞思想的(蘇格拉底在雪地里才能思想)。必須冷酷地去思考這個冷酷又殘酷的世界,才是思想。
趙汀陽先生的倫理學名著《論可能生活》原由三聯書店出版(1994,1995),其思想創新和理淪力度頗有古代哲學家氣度,在學界引起許多爭論。他認為倫理學只有幸福和公正兩個基本問題,芹且聲稱發現廠關于幸福和公正的最好理淪。在其中他還提出了後來同樣著名的“無立場”哲學方法淪。這次出版修訂版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使這個“可能生活”理論更加圓熟。
目錄
修訂版前言
前言
導論︰可能生活與幸福之路
1.問題不在于“ought to be”
2.並非還原為“to be”
3.為了生活意義而不是為了社會規範
4.Autotelicity(自成目的性)
5.為了道德而不是為了倫理
6.“To be”的擴展形式
7.可能生活(Possible lives)
8.新目的論的維度
Ⅰ.問題
1.我是否應該
2.倫理困惑
3.做事與做人
4.行為的理由
Ⅱ.思路的改變
1.倫理語句與倫理問題
2.新懷疑論︰無立場
3.價值與真理
4.人道目的論
5.目的之明證
6.價值論證
III.道德的維度或生活的維度
1.生動與行為
2.自由的實質化
3.倫理主體與主體間關系
4.道德生活與倫理社會
IV.幸福
1.可能生活
2.自成目的性
3.創造感和給予性
V.公正
1.公正的不可還原的條件
2.人際關系與事際關系
3.對等與估價
4.公正與人權
VI.選擇與道德情感
1.無法回避的遺留問題
2.合理犯罪的技術
3.宗教作為邪思
VII.從人類的角度
VIII.幾點簡單結論附錄
前言
導論︰可能生活與幸福之路
1.問題不在于“ought to be”
2.並非還原為“to be”
3.為了生活意義而不是為了社會規範
4.Autotelicity(自成目的性)
5.為了道德而不是為了倫理
6.“To be”的擴展形式
7.可能生活(Possible lives)
8.新目的論的維度
Ⅰ.問題
1.我是否應該
2.倫理困惑
3.做事與做人
4.行為的理由
Ⅱ.思路的改變
1.倫理語句與倫理問題
2.新懷疑論︰無立場
3.價值與真理
4.人道目的論
5.目的之明證
6.價值論證
III.道德的維度或生活的維度
1.生動與行為
2.自由的實質化
3.倫理主體與主體間關系
4.道德生活與倫理社會
IV.幸福
1.可能生活
2.自成目的性
3.創造感和給予性
V.公正
1.公正的不可還原的條件
2.人際關系與事際關系
3.對等與估價
4.公正與人權
VI.選擇與道德情感
1.無法回避的遺留問題
2.合理犯罪的技術
3.宗教作為邪思
VII.從人類的角度
VIII.幾點簡單結論附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