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思想之形成:經典文本體現的古典和諧

歌德思想之形成:經典文本體現的古典和諧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葉雋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705804
  • ISBN13:9787511705808
  • 裝訂:362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歌德的經典作品為依據,探索歌德思想之形成,闡釋其基本思路與歷史語境中的意義。最后試圖在此基礎上,總結其泛神論思想、藝術創造與思維拓新的基本軌跡,並將其放置在現代性的整體視域中,來比較完整的理解作為德意志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義。該書基本以時序來研究歌德的各階段思想,並始終將其放置在德國精神史的脈絡中來考察個體思想的意義。

作者葉雋先生用比較翔實的資料,通過比較嚴密的推論,得出了讓人信服的觀點。而共觀點在國內歌德思想創作研究中稱得上獨樹一幟,同時,作者充滿激情的論述方式,也使全文洋溢着詩意,在文本上具有較鮮明的特征。
 

目錄

序:歌德研究也得不斷創新(范大燦)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歌德的意義:文學史/思想學、文化史/社會史諸種視野的交融
第二節 中國的歌德譯介與研究現狀綜述——兼及西方的歌德研究
第三節 歌德思想的「精神三變」與「嬰兒蛻皮」之過程
第二章 沖創之力——狂飆時代的歌德思想
第一節 貴族——市民與騎士——農民的階層博弈與群體互動——「宗教改革」背景中的《鐵手騎士葛茲》
第二節 救世理想與現世艱難——《普羅米修斯》斷片中的「宿命叛逆」現象及其思想史元素
第三節 「青春迷惘」與「制度捆綁」——《青少年維特之煩惱》愛情悲劇后的惘失之痛:以《少年維特之歡樂》為參照
第三章 生命之思——復歸啟蒙的歌德思想
第四章 情愛之難:悲劇之宿命——歌德的情愛觀
第五章 理想社會——古典和諧的歌德思想
第六章 世界公民——東西大同的歌德思想
第七章 結論
歌德年表簡表
主要參考文獻
西文-中文名詞對照表·索引
后記
 

1986年馮至先生的《論歌德》一書出版,全書分為上下卷,上卷是1941年到1947年寫的文章,下卷是1978年以后寫的文章。這部書有一篇代序,題目是《論歌德的回顧,說明和補充》。在這篇代序中馮先生強調,隨着新中國的建立,他的思想有了不少變化,對歌德的認識也與以前有所不同,因而他對歌德的研究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馮先生認為,在前期,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前,他發表的文章(這些文章於1948年匯集成一本書,題為《歌德論述》)觸及到了歌德思想中重要的幾點:蛻變論,反否定精神,向外而又向內的生活。「但是」,他特別強調,「還有更重要的方面沒有觸及到。」那麼,什麼重要的方面沒有觸及到呢?他是這樣回答的:「那時我從歌德的作品中領悟到一些生活的智慧,欽佩他對於人生和自然有透徹的觀察和理解,寫出了那麼多優秀的詩和偉大著作,認為他是一個『無可訾議的人』,而沒有把他看做與他的時代不可分割的『社會的人』。」這就是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馮先生把歌德看做是偉大的思想家,領悟他的生活智慧,發掘他對人生和自然的精細觀察和深刻認識;同時也把歌德看作是偉大的作家,揣摸他作品中無窮美妙的意境。新中國成立以后,他認識到,自己以前的這些看法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即沒有把歌德看做一個「與他的時代不可分割的社會的人」。

是什麼使馮至先生認識到他前期對歌德的研究中存在如此重大的缺陷呢?是恩格斯批評格呂恩《從人的觀點論歌德》一文。據他在《論歌德》一書的代序中講述,1948年北京解放前夕,他讀到恩格斯這篇文章。恩格斯的批評主要是針對格呂恩所宣揚的「真正社會主義」,但馮先生發現,其中有一段話對歌德做了「精辟的分析」。這段話是:「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小;有時是叛逆的,愛嘲笑的,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連歌德也無法戰勝德國的鄙俗氣;相反,倒是鄙俗氣戰勝了他,鄙俗氣對最偉大的德國人所取得的這個勝利,充分說明『從內部』戰勝鄙俗氣是根本不可能的。」馮先生在引了恩格斯的這段話之后寫道:「我讀了恩格斯這段話,反復思索,過去我雖然從歌德那里得到不少教益,但對於歌德之所以成為歌德還是知之甚微。」

可以這樣說,馮至先生完全接受了恩格斯的觀點,並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始終不變地按照恩格斯制定的歌德「既偉大」又「渺小」,既是「天才」又是「庸人」的框架來研究歌德的。他還特別指出,「只強調歌德的積極方面,不談他的消極方面,這不符合恩格斯的精辟分析。」所以,在馮先生的所謂他研究歌德的「后期」,即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歌德在馮先生的筆下始終是這樣的:作為偉大作家和思想家,「他氣勢磅礴,包羅萬象,好像咀嚼了全世界文化的精華,敢於向與萊布尼茨同時代的科學泰斗牛頓挑戰(雖然他的顏色學理論是錯誤的),欽佩富於反抗精神的拜倫,自認為從英國的戲劇家兼詩人莎士比亞,荷蘭的哲學家斯賓諾莎,瑞典的自然科學家林奈得到無限的教益;他旅行瑞士和意大利,稱贊新建立的美利堅合眾國,神游波斯,阿拉伯的原野,對遠方的中國也有一定的理解。他永無厭倦地在精神世界里翱翔,創作出許多名篇巨著,這些功績在人類歷史上是不能泯滅的」。在充分肯定了歌德是位偉大作家和偉大思想家之后,馮先生在這篇代序中又緊接着指出歌德庸俗的一面:「他的這些奮斗和努力並不影響他的平靜而有秩序的生活,也無傷於他周圍帶有鄙俗氣的環境。」這就是說,歌德的「庸俗」和「渺小」表現在,他的這些奮斗和努力是在「平靜而有秩序的生活」中進行的,並不觸及「他周圍帶有鄙俗氣的環境」。馮先生還指出,歌德「視秩序為生活,對群眾運動有本能的憎惡」,他希望在平靜中生活,反對革命。另外,「他在魏瑪公國擔任各種行政工作,小心謹慎,對王公大人畢恭畢敬」。總之,「歌德在精神世界里所想的,所創造的是那樣博大,而在現實生活中又顯得那樣渺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