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引論
A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第一部分 1905年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引論
第1節 對客觀時間的排斥
第2節 關于“時間起源”的問題
第一章 布倫塔諾的時間起源學說
第3節 原初的聯想
第4節 將來的獲得與無限的時間
第5節 由于時間特征而產生的表象變化
第6節 批判
第二章 時間意識分析
第7節 解釋:對時間客體的把握是瞬間的把握和延續的行為
第8節 內在時間客體以及它們的顯現方式
第9節 關于內在客體之顯現的意識
第10節 流逝現象的各個連續統。時間圖式
第11節 原印象與滯留的變異
第12節 滯留作為特殊的意向性
第13節 一個印象先行于每個滯留的必然性。滯留的明見性
第14節 時間客體的再造(次生回憶)
第15節 再造的進行模式
第16節 作為當下擁有的感知對立于滯留和再回憶
第17節 感知作為自身給予的行為對立于再造
第18節 對于有關延續與後繼之意識的構造,再回憶所具有的意義
第19節 滯留與再造的區別(原生的和次生的回憶或想象)
第20節 再造的“自由”
第21節 再造的各個清晰性層次
第22節 再造的明見性
第23節 被再造的現在與一個過去的相合。對想象與再回憶的區分
第24節 再回憶中的前攝
第25節 再回憶的雙重意向性
第26節 回憶與期待的各種區別
第27節 回憶作為關于曾被感知的意識
第28節 回憶與圖像意識。回憶作為設定的再造
第29節 當下回憶
第30節 在滯留變化中對象意向的保持
第31節 原印象與客觀的、個體的時間點
第32節 在對這一個客觀時間構建上再造的參與
第33節 幾個先天的時間規律
第三章 時間與時間客體的構造階段
第34節 構造階段的劃分
第35節 被構造的統一與構造著的河流的區別
第36節 構造著時間的河流作為絕對的主體性
第37節 超越客體的顯現作為被構造的統一
第38節 意識流的統一與同時和後繼
第39節 滯留的雙重意向性與意識流的構造
第40節 被構造的內在內容
第41節 內在內容的明見性。變化與不變
第42節 印象與再造
第43節 事物顯現與事物的構造。被構造的立義與原立義
第44節 內感知與外感知
第45節 非時間的超越之構造
第二部分 1905~1910年間對時間意識分析的續加和補充
附錄一 原印象及其變異的連續統
附錄二 當下化與想象。——印象與想象
附錄三 回憶與感知的關聯意向。——時間意識的諸樣式
附錄四 再回憶與時間客體和客觀時間的構造
附錄五 大事恬與被感知之物的同時性
附錄六 對絕對河流的把握。——四重意義上的感知
附錄七 同時性的構造
附錄八 意識流的雙重意向性
附錄九 原意識與反思的可能性
附錄十 時間的客體化和在時間中的事物性的東西的客體化
附錄十一 相即感知和不相即感知
附錄十二 內意識和對體驗的把握
附錄十三 作為內在時間客體的自發統一的構造。——作為時間構形和絕對時間構造意識的判斷
B 表明此問題發展的增補文字
附錄
引用文獻索引
概念譯名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