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
普利策獎得主大衛‧哈伯斯塔姆驚世遺作
首度全面揭秘朝鮮戰爭的真相
撥開歷史迷霧,追問大國博弈真相
包括毛澤東自己在內,當時只有一個半人支持出兵朝鮮,但他為何仍堅決派兵入朝?
朝鮮軍隊潰敗之際,莫斯科為何仍穩坐釣魚台?
30萬中國大軍集結鴨綠江畔,華盛頓為何仍錯判中國?
麥克阿瑟與杜魯門又是如何龍爭虎斗的?
朝鮮戰爭為何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歷史已成過去,烽煙會否再起
悲情的記述 偶像的破滅 錯位的戰爭
重現歷史,回憶往昔,哈伯斯塔姆先生再次把我們帶回了那場戰爭。——《紐約時報》
無論是充斥著見利忘義的兩面派的國內政治,還是回蕩著勇氣和激情的戰地前線,哈伯斯塔姆都將其淋灕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新聞周刊》
《最寒冷的冬天》把這場悲情戰爭的所有悲劇性要素融為一體︰敵我雙方的軍事戰略與戰術;國際外交形勢、國內政治以及眾多當事人的鮮明個性。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杰作。
——哈羅德‧摩爾中將
硝煙彌漫的20世紀,為什麼唯獨朝鮮戰爭讓美國人不忍言說卻又無法遺忘?
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檢討。
金日成“想用刺刀踫一踫南方的土地”,差點點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李承晚軍的不堪一擊,迫使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赤裸上陣;斯大林按兵不動背後的戰略意圖,讓毛澤東面臨是否派兵入朝的艱難抉擇!
大衛‧哈伯斯塔姆醞釀40多年,耗時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後之作——《最寒冷的冬天》。為創作本書,他走訪了諸多知名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探尋歷史的隱秘;他訪問了100多位散布美國各個角落的朝鮮戰爭幸存老兵,在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喚。
朝鮮戰爭對參戰各方來說都是很殘酷的。哈伯斯塔姆為我們描繪和剖析了二戰後這場“為平局而死”的戰爭,並從獨特的角度得出了關乎歷史和未來的一系列發人深思的新結論。
大衛‧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拯救世界”的新聞獨眼狼,20世紀最偉大的記者之一,最冷靜最客觀最犀利的戰爭觀察員。美國知名傳播學者以及歷史學家,美國戰地新聞記者,最受美國人尊敬的記者之一。1934年生于紐約市,1955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960年入《紐約時報》華盛頓分社,投入廣泛的美國民權運動報道中,1962年成為該報駐越南西貢特派記者,1964年獲普利策獎。哈伯斯塔姆曾創作了《陷入困境》、《羅伯特‧肯尼迪未完成的遠征》、《胡志明——北越的領袖》、《出類拔萃之輩》等二十多本暢銷書。2007年4月23日,就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付梓之際,在為下一部作品進行采訪的途中,哈伯斯塔姆不幸因車禍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