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詞讀人 以人解詞
邂逅納蘭容若的溫暖之作 月下細品納蘭詞全集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浣溪沙》
騰訊原創YC.QQ.COM 首屆全球華人詩詞賞析文學大賽
大賽評委:麥家 張頤武 謝有順 宗仁發
金獎︰《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銀獎︰《我是人間惆悵客︰“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容若的詞與情》
《此情可待成追憶︰“駢體大家、情詩聖人”李商隱的詩與情》
《此情無計可消除︰“中國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詞與情》
《一事能狂便少年︰“中國最後一個詞人”王國維的詞與情》
納蘭容若,他自九天之上垂雲而下,持一卷書,或行于黃葉青苔路,或坐于�#65533; 孿憒Α
他繁華到極致,淒涼到極致的一生,在你輕輕掀開扉頁的時刻,化作一道流光,注定縈繞千年……
與納蘭容若相逢,該是在草色煙霞里,在山水氤氳處,著一襲白衫,撫一枝紅梅,淡然一笑,便會心相知。但又有誰知道,在容若一聲“惆悵”的背後,掩埋了多少熱血冰消,波瀾了多少寂寥?
本書“以詞讀人,以人解詞”,是不可多得的邂逅納蘭容若的溫暖之作,為萬千納蘭迷的唯一典藏。本書致力于“還原真實歷史,再現風雅韻事”,將納蘭容若的惆悵人生娓娓道來——春閨柔情、紫塞鐵血、千古知己、絕代詞人……
西陵下︰原名俞偉,1982年生于江蘇南通。已出版長篇小說《天下無香》《滄浪》《為道忘軀法中王》《歸來一滴曹溪水》《愛在朱顏未改時》,另著有長篇小說《誰的憂傷在盛開》《青蘿.逆風吟》等。
此生無宏願,唯求與三兩好友,共一壺清茶,吟半首詩,填幾闕詞,笑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足矣!
玉扇傾城︰原名汪智,80年代生,安徽桐城。于青春雜志上發表十多萬字的短篇作品,出版有長篇小說《桃花雪》《白狐一夢》《中國才女的紅塵舊夢》《海皇的寵妃》佛學典籍《溪聲盡是廣長舌》系列。
即將上市長篇《鎖心記》《皇後凶猛》《無賴王妃》。
目錄
第一節 輕風吹到膽瓶梅
情‧生花
第二節 憑寄語,勸加餐
情‧看世
第三節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情‧師恩
第四節 簑笠扁舟一只
情‧中舉
第五節 留將顏色慰多情
情‧寒疾
第六節 一生一代一雙人
情‧盧氏
第七節 憂能傷人,朱顏老
情‧顏氏
第八節 功名何許,短衣射虎
情‧秋獵
第九節 共君此夜須沉醉
情‧初識
第十節 不為香桃憐瘦骨
情‧悲殤
第十一節 風雨消磨生死別
情‧歸塵
第十二節 蕭然半壁驚秋雨
情‧荷意
第十三節 偏到鴛鴦兩字冰
情‧弦續
第十四節 我自中宵成轉側
情‧秉燭
第十五節 惜花人去花無主
情‧脫籠
第十六節 夜深千帳燈
情‧北行
第十七節 東風回首盡成非
情‧佛司
第十八節 掠泥營壘燕相催
情‧江南
第十九節 枇杼花底較書人
情‧沈宛
第二十節 人生若只如初見
情‧誤卿
第二十一節 而今才道當時錯
情‧遺恨
【後記】
附錄一︰納蘭容若年表
附錄二︰納蘭詞精選
情‧生花
第二節 憑寄語,勸加餐
情‧看世
第三節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情‧師恩
第四節 簑笠扁舟一只
情‧中舉
第五節 留將顏色慰多情
情‧寒疾
第六節 一生一代一雙人
情‧盧氏
第七節 憂能傷人,朱顏老
情‧顏氏
第八節 功名何許,短衣射虎
情‧秋獵
第九節 共君此夜須沉醉
情‧初識
第十節 不為香桃憐瘦骨
情‧悲殤
第十一節 風雨消磨生死別
情‧歸塵
第十二節 蕭然半壁驚秋雨
情‧荷意
第十三節 偏到鴛鴦兩字冰
情‧弦續
第十四節 我自中宵成轉側
情‧秉燭
第十五節 惜花人去花無主
情‧脫籠
第十六節 夜深千帳燈
情‧北行
第十七節 東風回首盡成非
情‧佛司
第十八節 掠泥營壘燕相催
情‧江南
第十九節 枇杼花底較書人
情‧沈宛
第二十節 人生若只如初見
情‧誤卿
第二十一節 而今才道當時錯
情‧遺恨
【後記】
附錄一︰納蘭容若年表
附錄二︰納蘭詞精選
序
不是人間富貴花
一
讓我們回到從前,回到1685年的盛夏。
那一日,或許微雨斜風,或許斜陽脈脈,總該是彌漫著濕潤而華麗的氣息,惹人遐想,甚至忘卻了悲傷。可是,這悲傷卻毫不理會氣象如何,自顧自地沉澱下來,生生累積了300多年。然後,在某一個黃昏或是深夜,伴隨著花香盎然或是芭蕉聲聲,它不慌不忙地侵略著我們的心扉,直到黯然掩卷,默默淚垂——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5月30日,納蘭容若走完短短的31個春秋,魂歸詞國。
是日,距他深愛的妻子盧氏離世已經整整八年。
是日,距他最小的兒子富森出世尚有六個月。
二
還是那個夏天,大學士納蘭明珠仿佛瞬間老去,曾經在朝堂之上與索額圖爭論不休的嗓音變得暗啞起來。他手撫著愛子的《飲水詞》,老淚縱橫。窗外,陽光照得大地一片死白,不知疲倦的知了躲在陰暗處嗚叫不休。明珠的視線有些渙散,可是他依舊仔細地閱讀著愛子的詞,有些累,有些倔強。
陽光漸漸溜下屋檐,只留下龐大的陰影籠罩著空空的納蘭府第。明珠放下手中書卷,輕嘆一聲,道︰“痴兒痴兒,何苦若此?”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他愛他的兒子,可是他不懂他的兒子。他不懂“當時只道是尋常”,不懂“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樣愁”,不懂“欲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更不懂“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23年後,明珠獲罪郁郁而終,納蘭家族走向末路。明珠最愛卻不懂的納蘭容若卻名垂文史,用一首首詞捍衛著納蘭氏的榮光——盡管,這或許不是他所期望的。
三
納蘭容若何苦若此?
他出身高貴,前程似錦,嬌妻美妾,才名卓越。有何悲苦可言?通俗一點講,金錢、地位、美女、榮譽他統統不缺,更兼容貌俊秀、風度翩然,他有何不滿足?若是換了別人如此,定會讓我們覺得矯情、虛偽,可是納蘭容若不會。通讀《飲水詞》,竊以為,其苦有三︰
一是孤獨。這種孤獨是因為高手寂寞,更是因為知己難求。自宋以來,詞日漸式微,罕有成名者。可是,容若卻以驚才絕艷之姿橫空出世。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雲︰“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王國維《人間詞話》雲︰“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周稚圭雲︰“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梁啟超更是干脆,贊其日︰“容若小詞,直追後主。”如此鶴立雞群,他怎能不油然而生出孤獨之感?短短31年歲月,可曾忘記?可曾銘記?無數時刻,猶如一場春夢里的花,獨自綻放,又悄然凋零。只留下一道身影,孤寂而卓然,鐫刻經年。
二是仕途。名利對于別人而言,或許是甘之若飴,可是對于脫俗的納蘭窖若而言,卻是最重最重的枷鎖,終身將他鎖住。他想要的不是身居高位,不是仕途傾軋,更不是獨霸朝堂,他所求的很簡單,很簡單,不過是海闊天空、閑雲野鶴、雲淡風輕……可是他不得不走仕途之路,只因為他顯貴非凡的家族、略顯霸道的父親。
他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年僅18歲的容若中順天府鄉試舉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22歲的容若中二甲七名進士,次年,任三等侍衛;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升二等侍衛;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任一等侍衛,官居三品。不難想象,若非天命,數年後的容若定然是位極人臣。可正是這樣的枷鎖,困住了他一顆脫俗的心,終其一生只能圍著康熙轉圈子,做一個毫無用武之地的侍衛。甚至,他連領略江南水鄉、塞北風光的時間都沒有,這對詞人而言,是極殘忍的。所以,他曾極其頹唐地寫道︰“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無成已如此。平生縱有英雄血,無由一濺荊江水。”
三是亡妻。容若多情,而自古以來,多情之人必淒苦。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年僅20歲的納蘭容若娶妻盧氏。盧氏雖不工詩詞,卻勝在溫潤賢淑,深得納蘭喜愛,出入成雙,形影不離。可惜的是,美好的時光僅僅三年,盧氏病逝,留給納蘭容若永遠的傷痛。此後,納蘭容若雖仍有妾顏氏、妻官氏,朋友也為他介紹了江南名媛沈宛。可是,他的一顆心已經交給了盧氏,所有的激情都為她燃燒殆盡,此後八年的感情已如古井般波瀾不興。愛有多深,痛便有多深,更何況是情感縴細的納蘭?
四
325年前,一個孤獨惆悵的身影悄然離去。空留下他眉間一點憂傷,袖底清風明月,更有300余首或清婉或淒苦的詞。誠如徐志摩所說︰“成容若君度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他甩在了後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並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今天,同樣是一個煩悶的夏天,我在南京遙望著北方的城市,遙望著滾滾歷史車輪後的那抹亮麗,與你們—起回味那個溫潤如玉的男人一生的淒苦華麗!
一
讓我們回到從前,回到1685年的盛夏。
那一日,或許微雨斜風,或許斜陽脈脈,總該是彌漫著濕潤而華麗的氣息,惹人遐想,甚至忘卻了悲傷。可是,這悲傷卻毫不理會氣象如何,自顧自地沉澱下來,生生累積了300多年。然後,在某一個黃昏或是深夜,伴隨著花香盎然或是芭蕉聲聲,它不慌不忙地侵略著我們的心扉,直到黯然掩卷,默默淚垂——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5月30日,納蘭容若走完短短的31個春秋,魂歸詞國。
是日,距他深愛的妻子盧氏離世已經整整八年。
是日,距他最小的兒子富森出世尚有六個月。
二
還是那個夏天,大學士納蘭明珠仿佛瞬間老去,曾經在朝堂之上與索額圖爭論不休的嗓音變得暗啞起來。他手撫著愛子的《飲水詞》,老淚縱橫。窗外,陽光照得大地一片死白,不知疲倦的知了躲在陰暗處嗚叫不休。明珠的視線有些渙散,可是他依舊仔細地閱讀著愛子的詞,有些累,有些倔強。
陽光漸漸溜下屋檐,只留下龐大的陰影籠罩著空空的納蘭府第。明珠放下手中書卷,輕嘆一聲,道︰“痴兒痴兒,何苦若此?”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他愛他的兒子,可是他不懂他的兒子。他不懂“當時只道是尋常”,不懂“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樣愁”,不懂“欲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更不懂“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23年後,明珠獲罪郁郁而終,納蘭家族走向末路。明珠最愛卻不懂的納蘭容若卻名垂文史,用一首首詞捍衛著納蘭氏的榮光——盡管,這或許不是他所期望的。
三
納蘭容若何苦若此?
他出身高貴,前程似錦,嬌妻美妾,才名卓越。有何悲苦可言?通俗一點講,金錢、地位、美女、榮譽他統統不缺,更兼容貌俊秀、風度翩然,他有何不滿足?若是換了別人如此,定會讓我們覺得矯情、虛偽,可是納蘭容若不會。通讀《飲水詞》,竊以為,其苦有三︰
一是孤獨。這種孤獨是因為高手寂寞,更是因為知己難求。自宋以來,詞日漸式微,罕有成名者。可是,容若卻以驚才絕艷之姿橫空出世。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雲︰“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王國維《人間詞話》雲︰“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周稚圭雲︰“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梁啟超更是干脆,贊其日︰“容若小詞,直追後主。”如此鶴立雞群,他怎能不油然而生出孤獨之感?短短31年歲月,可曾忘記?可曾銘記?無數時刻,猶如一場春夢里的花,獨自綻放,又悄然凋零。只留下一道身影,孤寂而卓然,鐫刻經年。
二是仕途。名利對于別人而言,或許是甘之若飴,可是對于脫俗的納蘭窖若而言,卻是最重最重的枷鎖,終身將他鎖住。他想要的不是身居高位,不是仕途傾軋,更不是獨霸朝堂,他所求的很簡單,很簡單,不過是海闊天空、閑雲野鶴、雲淡風輕……可是他不得不走仕途之路,只因為他顯貴非凡的家族、略顯霸道的父親。
他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年僅18歲的容若中順天府鄉試舉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22歲的容若中二甲七名進士,次年,任三等侍衛;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升二等侍衛;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任一等侍衛,官居三品。不難想象,若非天命,數年後的容若定然是位極人臣。可正是這樣的枷鎖,困住了他一顆脫俗的心,終其一生只能圍著康熙轉圈子,做一個毫無用武之地的侍衛。甚至,他連領略江南水鄉、塞北風光的時間都沒有,這對詞人而言,是極殘忍的。所以,他曾極其頹唐地寫道︰“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無成已如此。平生縱有英雄血,無由一濺荊江水。”
三是亡妻。容若多情,而自古以來,多情之人必淒苦。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年僅20歲的納蘭容若娶妻盧氏。盧氏雖不工詩詞,卻勝在溫潤賢淑,深得納蘭喜愛,出入成雙,形影不離。可惜的是,美好的時光僅僅三年,盧氏病逝,留給納蘭容若永遠的傷痛。此後,納蘭容若雖仍有妾顏氏、妻官氏,朋友也為他介紹了江南名媛沈宛。可是,他的一顆心已經交給了盧氏,所有的激情都為她燃燒殆盡,此後八年的感情已如古井般波瀾不興。愛有多深,痛便有多深,更何況是情感縴細的納蘭?
四
325年前,一個孤獨惆悵的身影悄然離去。空留下他眉間一點憂傷,袖底清風明月,更有300余首或清婉或淒苦的詞。誠如徐志摩所說︰“成容若君度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他甩在了後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並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今天,同樣是一個煩悶的夏天,我在南京遙望著北方的城市,遙望著滾滾歷史車輪後的那抹亮麗,與你們—起回味那個溫潤如玉的男人一生的淒苦華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