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是什麽使人類成為意向性的和思想的主體?

他們的意向性和思想與他們的社會性和共同經驗具有怎樣的聯系?

我們應當如何從事社會解釋和政治評價?

菲利普??佩迪特詳盡地討論了這些迷人的問題。本書開始於心理學的問題:即與何謂一個意向行動者,以及更為具體地說,何謂一個有思想能力的行動者相關的問題。在勾畫了關於意向的思想行動者的一種總體的觀點之後,本書接著探討了社會生活對於這種行動者的心理造成的差異。進一步,在發展了一幅社會中的心智的圖像亦即共通的或社會的心智的圖像之後,本書最終轉向這幅圖像對於從事社會和政治理論的意義:對於解釋在社會場景上發生的事件的意義,以及對於這種場景被結構化的不同方式的評價的意義。

本書勇於讓馬克思、尼采、狄爾泰和胡塞爾留給後黑格爾的歐洲大陸哲學的重大問題,接受最好的體現在分析哲學中的朴素而一貫的明晰性的錘煉,其結果對於雙方都是最好的。


菲利普??佩迪特(Philip Pettit) 著名哲學家、政治學家,當代共和主義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1945年生於愛爾蘭,曾長期任教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擁有愛爾蘭與澳大利亞雙重國籍。現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授政治理論與哲學,任勞倫斯??洛克菲勒大學政治學與人類價值講席教授(Laurance S. Rockefeller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Politics and Human Values)。 著有:《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 ,1997),《一種自由理論》(A Theory of Freedom , 2001),《規則、理性與規范》(Rules, Reasons and Norms , 2002),《成於言》(Made with Words, 2008 )等。
 

目錄

夕陽西下的哀鳴,抑或一陽來復的期盼?
——寫在《共和譯叢》之前
平裝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心智
概觀
第一章 意向性
意向行動者
意向狀態
意向性諸理論
第二章 思想
思想的兩個要求
第一個要求:意向上溯
第二個要求:遵循規則
第二部分 心智與社會
概觀
第三章 捍衛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
問題
結構規則壓倒意向規則嗎?
結構規則包圍意向規則嗎?
第四章 捍衛整體論,反對原子論
問題
贊成整體論的論證
整體論與相對主義
第三部分 心智、社會和理論
概觀
第五章 社會理論
意向詮釋
結構理論與歷史主義理論
理性選擇理論
第六章 政治理論
以契約為中心的思想
以價值為中心的思想
以制度為中心的思想
後記:《人同此心》的三種意義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人同此心》的第三部分提出了關於應當如何進行社會解釋和政治評價的主張。關於社會解釋的主張已經被評論者們滿意地接受了,而關於政治評價的主張則遇到了挑戰,這種挑戰通常是針對共和主義的自由觀念,而我已經在別處闡述和捍衛了這種觀念:最近是在一部我希望不久就能出版的關於公民共和主義的手稿中。因此,我不打算在本書再版時進一步談論那些主張。

但是,雖然本書確立了對那些方法論主張的一種辯護,但這種辯護是建立在前兩個部分中得到發展的形而上學,特別是一種關於心智和社會的形而上學的基礎上的。如果說我還仍然對本書得到的令人鼓舞的承認有某種失望的話,那主要是在於許多評論者沒有公正地討論這種形而上學;而方法論的課堂則被擠得水泄不通。有鑒於此,我為這一版增加了一篇后記,其中我從一個新的角度考察了那種形而上學。這篇后記解釋了在三個方面,本書是對於一種共通的(common)心智的辯護;我希望無論對於第一次閱讀本書的人還是對已經讀過本書的人,這篇后記都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