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春秋》三傳及其注疏為文本研究對象,通過窮盡式的材料分析,橫向考察了傳、注、疏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縱向考察了書法義例在傳、注、疏中的層累發展。運用哲學思辨的方法,分析了三傳及其注疏在闡發書法義例時所運用的不同的說解邏輯。同時,闡明了傳、注、疏所闡發的書法義例對後世《春秋》學的影響。
趙友林(1970~),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1995年起在聊城大學文學院古籍所工作至今,曾先後講授古代漢語和中國古代文學史等主于課程。主要研究經學文獻,主攻三傳,已發表相關論文多篇。曾參加王世舜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史系年》、《先秦要籍詞典》的撰寫工作,參加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儒藏》工程部分內容的點校工作。
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論
一、《春秋》三傳及其注疏
二、書法、義例等概念的分析與說明
三、研究緣起
四、文獻綜述
五、基本思路和創新之處
第一章 三傳書法義例的構建
第一節 《公羊》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公羊》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公羊》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公羊》的書法義例與《公羊》經義
第二節 《谷梁》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谷梁》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谷梁》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谷梁》的書法義例與《谷梁》經義
第三節 《左傳》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左傳》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左傳》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左傳》的書法義例與《左傳》經義
第二章 三傳之“注”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第一節 何休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何休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何休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改造
三、何休對書法義例的修補和拓展
四、何休對經義的闡發
第二節 範寧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範寧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範寧對書法義例的彌縫
三、範寧對書法義例的修補與拓展
四、範寧對經義的闡發
第三節 杜預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杜預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杜預對書法義例的改造與彌縫
三、杜預對書法義例的修補與拓展
四、杜預對經義的闡發
第三章 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及注疏對書法義例的調整
第一節 三傳之“疏”與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
一、三傳之“疏”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三傳之“疏”與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
第二節 三傳“注疏”對書法義例的調整
一、三傳“注疏”的相互批駁
二、三傳“注疏”的相互吸收
三、三傳“注疏”對書法義例的反思
第四章 《春秋》三傳及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第一節 《春秋》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一、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
二、三傳書法義例的邏輯形式
三、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內在邏輯矛盾
第二節 三傳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一、三傳注疏中的屬辭比事
二、三傳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分析
第五章 三傳及注疏之書法義例對後世《春秋》學的影響
第一節 後世《春秋》學者對書法義例的反思
一、疑經與書法義例的重新探求——唐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二、書法與史法的並存與對立——宋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三、書法與史法的調和——元明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四、清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第二節 《春秋》學者對屬辭比事的再認識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二
緒論
一、《春秋》三傳及其注疏
二、書法、義例等概念的分析與說明
三、研究緣起
四、文獻綜述
五、基本思路和創新之處
第一章 三傳書法義例的構建
第一節 《公羊》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公羊》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公羊》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公羊》的書法義例與《公羊》經義
第二節 《谷梁》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谷梁》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谷梁》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谷梁》的書法義例與《谷梁》經義
第三節 《左傳》書法義例的構建
一、《左傳》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左傳》對書法義例的構建
三、《左傳》的書法義例與《左傳》經義
第二章 三傳之“注”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第一節 何休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何休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何休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改造
三、何休對書法義例的修補和拓展
四、何休對經義的闡發
第二節 範寧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範寧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範寧對書法義例的彌縫
三、範寧對書法義例的修補與拓展
四、範寧對經義的闡發
第三節 杜預對書法義例的彌縫與深化
一、杜預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杜預對書法義例的改造與彌縫
三、杜預對書法義例的修補與拓展
四、杜預對經義的闡發
第三章 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及注疏對書法義例的調整
第一節 三傳之“疏”與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
一、三傳之“疏”所闡發的書法義例概況
二、三傳之“疏”與書法義例的層累效應
第二節 三傳“注疏”對書法義例的調整
一、三傳“注疏”的相互批駁
二、三傳“注疏”的相互吸收
三、三傳“注疏”對書法義例的反思
第四章 《春秋》三傳及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第一節 《春秋》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一、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
二、三傳書法義例的邏輯形式
三、三傳闡發書法義例的內在邏輯矛盾
第二節 三傳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考察
一、三傳注疏中的屬辭比事
二、三傳注疏闡發書法義例的邏輯方法分析
第五章 三傳及注疏之書法義例對後世《春秋》學的影響
第一節 後世《春秋》學者對書法義例的反思
一、疑經與書法義例的重新探求——唐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二、書法與史法的並存與對立——宋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三、書法與史法的調和——元明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四、清代學者對書法義例的認識
第二節 《春秋》學者對屬辭比事的再認識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趙友林君是一位性格沉穩而又堅毅的青年學者,1995年留校任教後,一直研習《春秋》三傳,孜孜不倦,毫不懈怠,于三傳中的《谷梁傳》更是情有獨鐘,用力尤勤。2005年負笈津門,在南開大學歷史系趙伯雄教授門下攻讀博士學位。趙先生乃當今《春秋》學界的巨擘,無論學術造詣還是學術成就,敝人都是十分欽佩的。在趙先生的指導下,友林君在《春秋》學的研究方面有了長足進展,並將研究所得寫成《(春秋)三傳及其注疏之書法義例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友林君不但從縱向角度深入地考查了書法義例在三傳及其“注”、“疏”中層累發展的情況,而且還深入地探討了三傳及其“注”、“疏”的說解方法及說解邏輯,同時又深入地分析了三傳及其注疏的書法義例對後世《春秋》學的影響。在這些考查、探討、分析中,可以看到這位青年學者所提供的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參考價值的新見解,為《春秋》學的研究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令人欣慰!
然而,《春秋》學領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層累地造成的問題實在太多。要較為徹底地解決這些問題,既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所能實現的。既要大家共同努力,又要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平等交流,相互辯難切磋,從而使真相或道理,逐步清晰明朗,使層累地造成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此書出版之際,友林君索序于余,余欣然應允,綴文如上以為序。
王世舜
2010年元旦于京郊守拙齋
然而,《春秋》學領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層累地造成的問題實在太多。要較為徹底地解決這些問題,既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所能實現的。既要大家共同努力,又要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平等交流,相互辯難切磋,從而使真相或道理,逐步清晰明朗,使層累地造成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此書出版之際,友林君索序于余,余欣然應允,綴文如上以為序。
王世舜
2010年元旦于京郊守拙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