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性的殘酷青春!
80後“北漂”原汁原味的訴說
挑戰權威,極富想象力的裝幀設計
張元對社會有種敏銳的觀察能力,他把視角放在了不被大眾所關注的青年文化和社會邊緣人群中,並且帶著對主流價值觀的挑戰和批判性。他的電影和攝影作品幫助我們更好地去了解我們周遭生活的社會。——杰羅姆‧桑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館長)
滿頭的卷發,腳上那雙褐色皮鞋朋克風十足,一頭一足之間,張元讓人過目不忘。17年的時光,曾經叛逆的憤怒青年,如今又開始記錄這一代年輕人的叛逆與邊緣。——《新京報》
本書是中國著名獨立電影導演張元一部關于中國青年文化肖像的攝影作品集。他的構思起源于《北京雜種》,當時我在這個城市中看到了年輕人肆意宣泄的力量,歌手崔健、竇唯和何勇的音樂,架構一些模糊不清的故事線索。二十年後,那一代人年華已去,新一代年輕人在做什麼?在這個巨大的城市中,那些8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如何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張元從300多名網絡應征者中挑選出來的,選擇標準是“有一顆躁動的心,不安于現狀,越躁動越好”。三天時間里,在一個只有一盞燈的黑屋子里,張元和搭檔、暢銷書作家孔二狗傾听兩百多個年輕人表述他們的生活,暢想他們的未來,還時不時有哭泣聲傳出屋外,張元也跟著“忍俊不禁”或是“淚流滿面”。
最後 ,“地下樂隊”、“文身古惑仔”、“小模特”、“新派和尚”、“整容者”“街頭混混”、“同性戀者”這些人物終于得以發出自己的聲音。書中收錄的以10組有種青年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也多充斥著文身、香煙、吉他、貓等象征性符號。
張元,1963年10月生于江蘇,祖籍南京,自幼學習繪畫。1989年于北京電影學院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制片,開創中國近代電影先河。被美國《時代周刊》推選為21世紀世界百名青年領袖之一;1999年其作品《過年回家》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1年獲聯合國授予的文化和平獎;2006年獲梵蒂岡授予的羅勃特‧布萊松獎。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坐落在北京著名的大山子藝術區包豪斯廠房內,是第一座由國外私人基金在北京出資建造的大型公益性當代藝術機構。它面向社會大眾,全力支持中國和國際當代藝術的創作和對話,支持相關的學術研究,並致力于當代藝術在中國本土的普及和推廣工作。
一石文化,主要從事城市/建築/設計/影像文化和人文類圖書的策劃、編輯和設計,以及城市/建築類展覽的策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