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系統論為主要研究方法,將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視作一個動態的、開放的、可以不斷汰舊納的巨系統,並按功能將中華民族精神這一巨系統劃分為激勵系統、教化系統、協調系統、凝聚系統、激勵系統五個存在內在邏輯遞進關系的微系統。
本書從先秦儒學角度研究中華民族精神的五個微系統,探討先秦儒學在歷史上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所注入的思想觀念,所奠定的基調、底色,介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儒學在當代的可能性貢獻。
目錄
叢書總序
第一章 中華民族精神的界定
一、對民族精神的基本認識
二、中華民族精神的概念與內涵
三、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特色
第二章 儒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基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孕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母體
二、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
三、儒學社會影響的多元性
四、儒學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先秦儒學在儒學發展歷程中的地位
第三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激勵系統的培育
一、人最為天下貴——激勵系統得以展開的邏輯起點
二、為仁由己——激勵系統的得以落實的能力保障
第四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教化系統的培育
一、聖人可學——教化系統的理論根基
二、仁、義、禮——教化系統的主干內容
第五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協調系統的培育
一、群——協調系統的最高原則
二、孝、悌、別、信、忠、愛民——協調系統的具體規範
第六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凝聚系統的培育
一、和——凝聚系統的最高境界
二、執兩用中、時中——凝聚系統的總體方法
第七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安慰系統的培育
一、現世今生——安慰系統的出發點
二、死而不朽——安慰系統的落實
第八章 弘揚儒學精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儒學對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貢獻和現代價值
二、弘揚儒學精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途徑
參考文獻
第一章 中華民族精神的界定
一、對民族精神的基本認識
二、中華民族精神的概念與內涵
三、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特色
第二章 儒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基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孕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母體
二、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
三、儒學社會影響的多元性
四、儒學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先秦儒學在儒學發展歷程中的地位
第三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激勵系統的培育
一、人最為天下貴——激勵系統得以展開的邏輯起點
二、為仁由己——激勵系統的得以落實的能力保障
第四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教化系統的培育
一、聖人可學——教化系統的理論根基
二、仁、義、禮——教化系統的主干內容
第五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協調系統的培育
一、群——協調系統的最高原則
二、孝、悌、別、信、忠、愛民——協調系統的具體規範
第六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凝聚系統的培育
一、和——凝聚系統的最高境界
二、執兩用中、時中——凝聚系統的總體方法
第七章 先秦儒學對中華民族精神安慰系統的培育
一、現世今生——安慰系統的出發點
二、死而不朽——安慰系統的落實
第八章 弘揚儒學精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儒學對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貢獻和現代價值
二、弘揚儒學精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途徑
參考文獻
序
科學和人文是一對孿生兄妹,兩者可以說是“相融是利,相離則是‘半個人’”(楊叔子語)。
英文的science一詞基本上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學),但science來自拉丁文scientia,而後者涵義更廣泛,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德文的wissenschaft(科學)與拉丁文的sclentla類似,含義較廣,不僅指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我們知道德國人喜歡在非常廣泛的意義上使用“科學”速個詞,比如黑格爾講哲學科學、狄爾泰講精神科學、李凱爾特講文化科學等。這些詞的歷史性關聯暗示了一個更深層更廣泛的思想傳統,狹義的自然“科學”只有在這個深廣的思想傳統之下才有可能出現和發展。從靜態的觀點看科學是一種認識成果,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科學是小規模的運劫,主要是少數學者和哲人的個人活動。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才相繼建立了一批大學和科學院。尤其19世紀以後,科學活動的規模空前擴展,科學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化才迅速發展。到現在,科學活動不再是少數人進行的純學術研究,而是由眾多社會成員參加,對于整個社會而言,科學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社會事業、社會結構中的一個獨立部門。如今逅用動態的觀點把它看作是人類進行社會實踐的一種特殊形式,認識世界的�種過程,生產科學知識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科學技術能使人類認識末知世界,幫助人類提高認識能力,同時人的認識世界的預測能力更是全面授高,突出人的主體性,表現了科學認識的能動性。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它的地位不斷授升,成為一種高尚的文化成就。早在17~18世紀,科學就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因素,被納入整個文化體系,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功能。到了19世紀中期,科學文化更是蓬勃發展,在某些人心目中,科學文化簡苴是文化的典範,代表著文化的未來。如今,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科學文化是其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文化過程。社會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物質成呆和精神成呆的總匯,對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科學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如豉治、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文化傳統。
英文的Humanities直接未源子粒丁文Humanitas,而拉丁文Humanitas繼承了希臘文paideia的意思,即對理想人性的培育、優雅藝術的教育和訓練。公元2世紀羅馬作家格利烏斯(Aulus Gellius)的一段話成了Humanitas的經典定義:
那些說拉丁語以及正確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並沒有賦予Humanitas一詞以一般以為具有的含義,即希臘人所謂的philanthropia,一種一視同仁待人的友愛精神和善意。但是,他們賦予humanitas以希臘文paideia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eruditionem institutionemque in bonas artes”,或者“美優之藝的教育與訓練”(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liberal arts)。熱切地渴望和追求這一切的人們,具有最高的人性古因為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才追求這種知識,接受這種訓練,因此,它被稱作“Hu-manitas”或“Humanity”(人性)。
漢語的“人文”一詞同樣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最早出現“人文”一詞的《易經‧賁》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恩。中國的人文教化同樣一方面是強調人之為人的內修,另上方面是強調禮樂儀文等文化形式。那麼人之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一般認為,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恩想把理想人性規定為“仁”,在孔子那里,仁者人也,人者仁也,兩者互訓互通。仁通過什麼方式可以獲得呢?克己復禮為仁!禮是實現仁的教化方式。
……
英文的science一詞基本上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學),但science來自拉丁文scientia,而後者涵義更廣泛,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德文的wissenschaft(科學)與拉丁文的sclentla類似,含義較廣,不僅指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我們知道德國人喜歡在非常廣泛的意義上使用“科學”速個詞,比如黑格爾講哲學科學、狄爾泰講精神科學、李凱爾特講文化科學等。這些詞的歷史性關聯暗示了一個更深層更廣泛的思想傳統,狹義的自然“科學”只有在這個深廣的思想傳統之下才有可能出現和發展。從靜態的觀點看科學是一種認識成果,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科學是小規模的運劫,主要是少數學者和哲人的個人活動。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才相繼建立了一批大學和科學院。尤其19世紀以後,科學活動的規模空前擴展,科學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化才迅速發展。到現在,科學活動不再是少數人進行的純學術研究,而是由眾多社會成員參加,對于整個社會而言,科學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社會事業、社會結構中的一個獨立部門。如今逅用動態的觀點把它看作是人類進行社會實踐的一種特殊形式,認識世界的�種過程,生產科學知識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科學技術能使人類認識末知世界,幫助人類提高認識能力,同時人的認識世界的預測能力更是全面授高,突出人的主體性,表現了科學認識的能動性。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它的地位不斷授升,成為一種高尚的文化成就。早在17~18世紀,科學就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因素,被納入整個文化體系,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功能。到了19世紀中期,科學文化更是蓬勃發展,在某些人心目中,科學文化簡苴是文化的典範,代表著文化的未來。如今,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科學文化是其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文化過程。社會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物質成呆和精神成呆的總匯,對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科學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如豉治、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文化傳統。
英文的Humanities直接未源子粒丁文Humanitas,而拉丁文Humanitas繼承了希臘文paideia的意思,即對理想人性的培育、優雅藝術的教育和訓練。公元2世紀羅馬作家格利烏斯(Aulus Gellius)的一段話成了Humanitas的經典定義:
那些說拉丁語以及正確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並沒有賦予Humanitas一詞以一般以為具有的含義,即希臘人所謂的philanthropia,一種一視同仁待人的友愛精神和善意。但是,他們賦予humanitas以希臘文paideia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eruditionem institutionemque in bonas artes”,或者“美優之藝的教育與訓練”(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liberal arts)。熱切地渴望和追求這一切的人們,具有最高的人性古因為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才追求這種知識,接受這種訓練,因此,它被稱作“Hu-manitas”或“Humanity”(人性)。
漢語的“人文”一詞同樣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最早出現“人文”一詞的《易經‧賁》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恩。中國的人文教化同樣一方面是強調人之為人的內修,另上方面是強調禮樂儀文等文化形式。那麼人之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一般認為,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恩想把理想人性規定為“仁”,在孔子那里,仁者人也,人者仁也,兩者互訓互通。仁通過什麼方式可以獲得呢?克己復禮為仁!禮是實現仁的教化方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