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就是很多人說的心輪,它的位置就在我們胸口正中央、兩乳中間、大約一寸見方的那一小塊區域,深入皮下幾寸。古人所謂的“方寸大亂 ”,那個方寸,指的就是黃庭。我們覺得感動、生氣、憂傷……等情緒時,實際上都是由黃庭一竅的氣機起伏所引發出來的。它是一股能量,是所有情緒的根本源頭,是動蕩我們人心的根本所在。
這本書告訴我們煩惱的起源是我們對“胸口一股能量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它引導我們如何在憤怒、焦慮、恐懼、憂郁等心情中,仍然擁有內在的平靜,如何看清情緒的組合,自在的觀照這股能量的來去。
本書的內容是張講師多年來研究的精華,他將孟子的心氣說和孔子的《大學》等古代經典融會貫通,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我們看清胸中“黃庭”這一寸見方之處的氣血起伏,即刻從煩惱中解脫。
目錄
推薦序 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
總序 關于黃庭禪
自序 淨化心頭一股“氣”
孟子談“不動心”與“氣”
新解孟子心氣說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勿求于氣。
“志”與“氣”有什麼關系?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志”與“氣”孰輕孰重?
夫志至焉,氣次焉。
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與“氣”如何相互影響?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何謂“浩然之氣”?
敢問夫子惡乎長?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義”該從何做起?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觀自在”心法的訣竅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養氣,順其自然!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自古聖賢一條心,人性真理只一個
何謂知言?
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生于其心,害于其事;發于其事,害于其政。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修行原理——《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總序 關于黃庭禪
自序 淨化心頭一股“氣”
孟子談“不動心”與“氣”
新解孟子心氣說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勿求于氣。
“志”與“氣”有什麼關系?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志”與“氣”孰輕孰重?
夫志至焉,氣次焉。
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與“氣”如何相互影響?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何謂“浩然之氣”?
敢問夫子惡乎長?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義”該從何做起?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觀自在”心法的訣竅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養氣,順其自然!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自古聖賢一條心,人性真理只一個
何謂知言?
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生于其心,害于其事;發于其事,害于其政。
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修行原理——《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序
雖然年歲漸長,經驗、學識漸增,但縱觀整個社會現象,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人們對于安定自己心靈的能力,並沒有隨著經驗及知識的累積而提升。甚至還像在開倒車一樣,發生在每個人心中的煩惱,實際上一年比一年還多!
盡管我們身處知識如此發達的時代,但絕大多數的人在安心、修心的路途上,仍然如歧路亡羊一般,茫茫然不得其本!我們簡直可以說,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及無數心理專家的努力,對于人們心靈的淨化成效,依然沒有發揮絲毫的功能,這其中必有一個連宗教家及學術家都識不破的癥結存在,更何況是一般的人呢!
為了尋找心性的本源,多年前我曾致力于三教經典性理心法的比對與整理,目的是要探討古聖先賢們,究竟是如何指引人們,解脫自心內的無盡煩惱。當我讀到如來佛的一句“六塵妄想緣氣”時,才開始對這個修心史上最不易道破的煩惱根源若有所悟!而後又讀到孟子一句“志壹動氣、氣壹動志”,更開啟了我連續數年往自身內去探索“心”與“氣”糾葛關系的覺察與體悟。
最後終于有機會在自身中驗證到,人們的煩惱掛礙,原來與心頭一股 “氣”的微微起伏變化,有莫大的關系!
這不僅是天下眾生煩惱妄想奔馳不已的根源所在,更是現今無數的心理學者與修行者所識不破的真機!少了這一層認識,再多的努力,都只能治標,而很難達到淨化人心的根本效用。
孟子的《心氣說》,這段短短三百多個字的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他直接道破了千古以來,修心史上最大的盲點所在,那就是“煩惱掛礙與心頭微微的氣機起伏有密切的關系”。更難得的是,他用了極短的文字,便道破了“如何在心頭氣機生滅起伏的煩擾下,即刻從煩惱掛礙中解脫出來的心法與訣竅”!
這段短文,不只是現代人想要達到“解脫無盡煩惱”的目標時,所不可或缺的認識,更是所有有志修為的人,想要掃三心飛四相,直人心源性海的明確指引。不論對一般社會大眾,或是有志修為的人來說,這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再品味的絕妙文章。
期盼大家都能從這篇短短的文章中,學習到古聖先賢教導眾生們從煩惱掛礙中即刻解脫出來的法益,進而驗證到各教聖人所提倡的安心之道,原來是這麼的切身,這麼的息息相通!
盡管我們身處知識如此發達的時代,但絕大多數的人在安心、修心的路途上,仍然如歧路亡羊一般,茫茫然不得其本!我們簡直可以說,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及無數心理專家的努力,對于人們心靈的淨化成效,依然沒有發揮絲毫的功能,這其中必有一個連宗教家及學術家都識不破的癥結存在,更何況是一般的人呢!
為了尋找心性的本源,多年前我曾致力于三教經典性理心法的比對與整理,目的是要探討古聖先賢們,究竟是如何指引人們,解脫自心內的無盡煩惱。當我讀到如來佛的一句“六塵妄想緣氣”時,才開始對這個修心史上最不易道破的煩惱根源若有所悟!而後又讀到孟子一句“志壹動氣、氣壹動志”,更開啟了我連續數年往自身內去探索“心”與“氣”糾葛關系的覺察與體悟。
最後終于有機會在自身中驗證到,人們的煩惱掛礙,原來與心頭一股 “氣”的微微起伏變化,有莫大的關系!
這不僅是天下眾生煩惱妄想奔馳不已的根源所在,更是現今無數的心理學者與修行者所識不破的真機!少了這一層認識,再多的努力,都只能治標,而很難達到淨化人心的根本效用。
孟子的《心氣說》,這段短短三百多個字的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他直接道破了千古以來,修心史上最大的盲點所在,那就是“煩惱掛礙與心頭微微的氣機起伏有密切的關系”。更難得的是,他用了極短的文字,便道破了“如何在心頭氣機生滅起伏的煩擾下,即刻從煩惱掛礙中解脫出來的心法與訣竅”!
這段短文,不只是現代人想要達到“解脫無盡煩惱”的目標時,所不可或缺的認識,更是所有有志修為的人,想要掃三心飛四相,直人心源性海的明確指引。不論對一般社會大眾,或是有志修為的人來說,這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再品味的絕妙文章。
期盼大家都能從這篇短短的文章中,學習到古聖先賢教導眾生們從煩惱掛礙中即刻解脫出來的法益,進而驗證到各教聖人所提倡的安心之道,原來是這麼的切身,這麼的息息相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