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一夜,Women說相聲》︰該劇一方面是繼承【表演工作坊】相聲劇平均每四年推出一部的傳統,一方面也是自我顛覆,從對性別歧視的關懷發展到對全人類心靈深處的探索。繼續以【表演工作坊】擅長的高級幽默帶領觀眾從古老的“裹腳族”到新時代的“劈腿族”,用笑聲和哲理剖析女性所面臨的種種挫折與抉擇。
2005年該劇在台灣首演時引發極大轟動,並作為新加坡華藝節的開幕劇目上演,2007年推出內地版,全國巡演。
關于《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該劇是【表演工作坊】創作的第四出相聲劇,試圖探討百年來語言文化的分類和轉變。不同于前三部場景皆在“華都西餐廳”,該劇場景改設在相聲的發源地——北京,時間從1900庚子年12月30日開始,上半場借北京一家“千年茶園”所發生的相聲表演,串連下半場在台北發生的千禧大選事件,全劇穿梭時空100年,從清末八國聯軍清帝國瓦解,一路說到九二一震災後的改朝換代,前呼後應,形成預言與回照,借古諷今,亦借今論古。由該劇改編的短劇《誰怕貝勒爺?》登上2002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
賴聲川,創意源源不絕的創作人。 1954年生于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他29歲開始劇場創作,至今編導舞台劇27部(包括轟動亞洲的7小時史詩《如夢之夢》)、電影2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影電視劇300部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劇3部)。
目錄
序
編導的話
第一部分 《這一夜,Women說相聲》
劇本‧全收錄
《這一夜,Women說相聲》歷次演出資料
2005年首演版演出資料
2007年內地版演出資料
《這一夜,Women說相聲》編導創作筆記
後記︰這一夜,听女人說女人
第二部分《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劇本‧全收錄
《干禧夜,我們說相聲》歷次演出資料
2000年首演版演出資料
2001年內地版演出資料
《誰怕貝勒爺?》——《干禧夜,我們說相聲》2002年中央電視台春晚版
《干禧夜,我們說相聲》編導創作筆記
後記︰歷史的鏡像,在笑聲中呈現……
附錄
附錄一︰關于賴聲川
附錄二︰賴聲川作品年表
附錄三︰關于【表演工作坊】
附錄四︰【表演工作坊】年表
編導的話
第一部分 《這一夜,Women說相聲》
劇本‧全收錄
《這一夜,Women說相聲》歷次演出資料
2005年首演版演出資料
2007年內地版演出資料
《這一夜,Women說相聲》編導創作筆記
後記︰這一夜,听女人說女人
第二部分《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劇本‧全收錄
《干禧夜,我們說相聲》歷次演出資料
2000年首演版演出資料
2001年內地版演出資料
《誰怕貝勒爺?》——《干禧夜,我們說相聲》2002年中央電視台春晚版
《干禧夜,我們說相聲》編導創作筆記
後記︰歷史的鏡像,在笑聲中呈現……
附錄
附錄一︰關于賴聲川
附錄二︰賴聲川作品年表
附錄三︰關于【表演工作坊】
附錄四︰【表演工作坊】年表
序
非常高興有機會在內地出版自己的“相聲劇”作品。這感覺有些奇妙。二十多年來,我們在台灣創作新舞台劇,平均每一年做一部新戲,到今天累積了二十多部戲,用什麼順序介紹給內地觀眾朋友,似乎有種“隨緣”的必要。
2001年,第一次有機會介紹自己的“相聲劇”給內地的觀眾朋友,但那次呈現的不是我們“相聲”系列第一部《那一夜》,而是第四部《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什麼?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吧。這部戲當年是用台灣原班底在北京、上海巡回演出,後來還在北京的“北劇場”結合內地演員演出,作為該劇場的開幕戲。當時我會擔心,觀眾沒有看過前三部,雖然這些戲在主題和情節上是不連貫的,但我們創造的“相聲劇”本身有其獨特的藝術邏輯,長得也不像一般話劇,又不相等于相聲(更不等于傳統中所謂的“相聲劇”),而且每一部有其不同的藝術命題和挑戰,觀眾一下看第四部會不會一時無法融入?
那一年,《千禧夜》在北京長安大劇院首演時,我發現我的疑慮完全多余。觀眾確實在開演時不太知道如何面對那個作品,但幾分鐘之後就融入了劇情及表演中,在全場共同的笑聲中進入到作品的創作邏輯。當年創作時,我在節目單中寫了如下的文字︰
千禧年,一千年才從我們面前走過一次。總是想在這個時候說什麼話。
說什麼呢?不要說一千年來,這十幾年來,語言的變化驚人。多元化的社會,各種聲音的放送,到最後並不是什麼悅耳的美麗交響樂,而是越來越密集的雜音叢林。
如何說起?
從一百年前說起。不知為什麼,三年前,當這一出戲的構想浮現在我腦子里的時候,它的上半場就是放在清朝末年,一百年前。我非常好奇,想看看一百年前的中國人是怎麼跨過那一次的世紀門坎。或許在一百年前的那一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
而一百年前是庚子年,光緒二十六年,我經常感覺,那一年爆發的所有事情所造成的所有後果和賠償,到今天我們還在償還。
那個時候的人如果能夠看到我們今天,他是什麼想法?今天的我們,能夠看到那個時候的人,我們又有什麼看法?
相聲是幽默,是痛快,是我們苦澀的中國人唯一純粹喜劇形式的表演藝術形態。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它非常適合表現一些憂傷的話題。不知道,大概“痛快”總是“痛”。
一點點的想法,延伸出半年多的工作,工作伙伴認真地辛苦地陪著我走這一趟發現之旅。在千禧夜,發現語言,也發現語言的無用。
如今,《女人說相聲》來了。在作品順序上,它確實是跟在《千禧夜》之後,但內地觀眾明友仍無法看到之前三部“相聲劇”的作品邏輯是如何累積的。想一想,還是隨緣吧!此時此地,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就不須太講究順序了!重點是,我們又有一次機會為內地朋友做演出,我們要珍惜這每一次在劇場見面的機會。希望大家看這戲時能夠像我每天看排練一樣︰盡情享受表演者的精湛演技及爆發力,靜心思考現今女人的處境,以及人類未來的走向。
……
2001年,第一次有機會介紹自己的“相聲劇”給內地的觀眾朋友,但那次呈現的不是我們“相聲”系列第一部《那一夜》,而是第四部《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為什麼?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吧。這部戲當年是用台灣原班底在北京、上海巡回演出,後來還在北京的“北劇場”結合內地演員演出,作為該劇場的開幕戲。當時我會擔心,觀眾沒有看過前三部,雖然這些戲在主題和情節上是不連貫的,但我們創造的“相聲劇”本身有其獨特的藝術邏輯,長得也不像一般話劇,又不相等于相聲(更不等于傳統中所謂的“相聲劇”),而且每一部有其不同的藝術命題和挑戰,觀眾一下看第四部會不會一時無法融入?
那一年,《千禧夜》在北京長安大劇院首演時,我發現我的疑慮完全多余。觀眾確實在開演時不太知道如何面對那個作品,但幾分鐘之後就融入了劇情及表演中,在全場共同的笑聲中進入到作品的創作邏輯。當年創作時,我在節目單中寫了如下的文字︰
千禧年,一千年才從我們面前走過一次。總是想在這個時候說什麼話。
說什麼呢?不要說一千年來,這十幾年來,語言的變化驚人。多元化的社會,各種聲音的放送,到最後並不是什麼悅耳的美麗交響樂,而是越來越密集的雜音叢林。
如何說起?
從一百年前說起。不知為什麼,三年前,當這一出戲的構想浮現在我腦子里的時候,它的上半場就是放在清朝末年,一百年前。我非常好奇,想看看一百年前的中國人是怎麼跨過那一次的世紀門坎。或許在一百年前的那一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
而一百年前是庚子年,光緒二十六年,我經常感覺,那一年爆發的所有事情所造成的所有後果和賠償,到今天我們還在償還。
那個時候的人如果能夠看到我們今天,他是什麼想法?今天的我們,能夠看到那個時候的人,我們又有什麼看法?
相聲是幽默,是痛快,是我們苦澀的中國人唯一純粹喜劇形式的表演藝術形態。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它非常適合表現一些憂傷的話題。不知道,大概“痛快”總是“痛”。
一點點的想法,延伸出半年多的工作,工作伙伴認真地辛苦地陪著我走這一趟發現之旅。在千禧夜,發現語言,也發現語言的無用。
如今,《女人說相聲》來了。在作品順序上,它確實是跟在《千禧夜》之後,但內地觀眾明友仍無法看到之前三部“相聲劇”的作品邏輯是如何累積的。想一想,還是隨緣吧!此時此地,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就不須太講究順序了!重點是,我們又有一次機會為內地朋友做演出,我們要珍惜這每一次在劇場見面的機會。希望大家看這戲時能夠像我每天看排練一樣︰盡情享受表演者的精湛演技及爆發力,靜心思考現今女人的處境,以及人類未來的走向。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