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構建了包括鑽井系統動力學建模、鑽頭及鑽柱動靜態特性分析、鑽柱與井壁接觸問題、井眼軌跡預測與控制問題等內容的鑽井系統動力學行為理論體系;分別建立了基于鑽柱、BHA、鑽頭、井底岩石、井壁等相互作用下的鑽井系統動力學模型、鑽頭在鑽井過程中的位移模型和井眼軌跡預測模型等,並根據所建多重數學模型,開展了確定性與隨機性、連續變量與離散變量耦合作用的大型非線性系統的數值求解方法研究;結合工程的應用闡述了與鑽井系統密切相關的優化設計理論和防斜控制技術,以及自行研發的仿真分析軟件。
本書可作為石油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石油工程、機械設計、應用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劉清友.男,1965年10月出生于重慶開縣。1986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礦機專業,隨後留校任教。1 991年獲得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西南石油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完成了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現擔任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部主任為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學術骨干,教授.博士生導師。
先後主持了國家863、國家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三大石油公司和四川省等各類基金項目26項.其他各類研究項目30余項;已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得國家專利22項;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仿真軟件6套︰發表論文14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機構收錄53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8次,大會特邀報告3次︰撰寫專著3部,先後獲得“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科技創新優秀人才獎”、“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第十一屆能源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四川省第六屆“高校十佳青年教師”、“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