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慌來臨︰世界當代攝影家告白II

當恐慌來臨︰世界當代攝影家告白II
定價:450
NT $ 392
  • 作者:顧錚/編/譯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136485
  • ISBN13:9787532136483
  • 裝訂:平裝 / 288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據作者所知,國內讀書人通常推重專論,看輕訪談。如今市面上各種訪談是也太濫,偶遇好的問答,有真氣,我還是喜歡讀——無可修飾,不容斟酌,忽然,一句話,應答者說出了早經思慮而未能表述的意思來。在我的閱讀記憶中,大有興味的訪談錄,很抱歉,多是西方人的問答︰他們知道談什麼,怎樣談。

以作者的無學,思想家的訪談大約可使哲學的艱深,進入相對易懂而舒展的話語,自然,這樣淺薄的閱讀動機,學者是不屑的︰文學家的應答,宏富深厚,我倒未見得要想讀那小說,訪談卻不願錯過,且讀之再三。藝術家訪談的好看,是性情畢露,此中有人︰或與作品相映證,或談出另一真身,使我要重新想想這位藝術家。我向來不很相信藝術家的夫子自道,但問得好,答得妙,讀來真是快意︰杜尚與卡巴內的長篇對話,可比散裝的智慧零食,嚼之不厭,安迪‧沃霍的胡言亂語,則是消費時代玩世甚恭的百科全書︰近時讀特呂佛爾與希區柯克的長篇訪談,那是有備而來,有備而往,隨時咬住話題,隨即精彩地展開,一句句讀下去,真不願就此讀完。
 

目錄

序——陳丹青
不是我走在前面,而是你來遲了——曼‧雷
憑著自己的本能拍照——安德烈‧柯特茲
抱持愛心——雅克-亨利‧拉蒂格
我的“金礦”是攝影——布拉塞
我的心就是鏡頭——瑪格麗特‧伯克-懷特
無悔的主題——W.尤金‧史密斯
上帝給了他“眼楮”——理查德‧阿維登
宇宙的塵埃聚集成為星星——喬爾‧梅耶洛維茨
當恐慌來臨——鮑里斯‧米哈伊洛夫
到現場去——約瑟夫‧寇德卡
一張照片主義——喬爾‧斯滕菲爾德
攝影是親切其中的暴力行為——維姆‧文德斯
攝影,是某種非常否定的東西——石內都
冷凍保存——斯蒂文‧肖厄
對事物的看法——安妮‧勒勃維茨
美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理查德‧密斯拉克
真相的一瞥——羅杰‧拜倫
拒絕接受公認的智慧——彼得‧格拉西
我想做的是電影——菲力普-洛爾卡‧迪科西亞
我的照片,希望是一種像俳句樣的東西——邁克爾‧坎那
無法看破——蘇菲‧卡爾
人生不外乎愛與恨——愛倫‧馮‧恩沃絲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格里高里‧克魯德遜
照相機是本護照——居伊‧梯爾林
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松江泰治
拍攝之前的思考時間,一秒吧——沃爾夫岡‧悌爾曼斯
我漂浮于事物之上——阿歷克斯‧索斯
支援青年人——橫江文憲
 

據我所知,國內讀書人通常推重專論,看輕訪談。如今市面上各種訪談是也太濫,偶遇好的問答,有真氣,我還是喜歡讀——無可修飾,不容斟酌,忽然,一句話,應答者說出了早經思慮而未能表述的意思來。在我的閱讀記憶中,大有興味的訪談錄,很抱歉,多是西方人的問答︰他們知道談什麼,怎樣談。

以我的無學,思想家的訪談大約可使哲學的艱深,進入相對易懂而舒展的話語,自然,這樣淺薄的閱讀動機,學者是不屑的︰文學家的應答,宏富深厚,我倒未見得要想讀那小說,訪談卻不願錯過,且讀之再三。藝術家訪談的好看,是性情畢露,此中有人︰或與作品相映證,或談出另一真身,使我要重新想想這位藝術家。我向來不很相信藝術家的夫子自道,但回得好,答得妙,讀來真是快意︰杜尚與卡巴內的長篇對話,可比散裝的智慧零食,嚼之不厭,安迪‧沃霍的胡言亂語,則是消費時代玩世甚恭的百科全書︰近時讀特呂佛爾與希區柯克的長篇訪談,那是有備而來,有備而往,隨時咬住話題,隨即精彩地展開,一句句讀下去,真不願就此讀完。

在我讀過的藝術家訪談中,最是不可捉摸而難以預期的言說,總出自攝影家,且各說各話,不按牌理出牌,每一道牌後,都藏著感興與理致在,倘若作者不說,這一層層發現與見識,我們未必能在攝影中領受感悟,既經點破、道出,則大有警示︰原來我們的雙眼可以這樣的看世界。

繼2001年出版的《世界當代攝影家告白》,感謝顧錚先生又為我們輯錄了這本珍貴的訪談。從開首的曼‧雷到最後的橫江文憲,涵括上世紀初直抵當今的二十多位攝影家,他們的作品,我在紐約大抵看過、看熟,或專展,或專集,現在听他們夫子自道,我又快樂地迷失于攝影——其實是觀看——的無數歧路,並再次欣然確認︰攝影沒有定論、沒有美學、沒有規律,因此,攝影恐怕沒有邊界。攝影是什麼呢7我願略微改動貢布里希的話︰“沒有攝影這回事,只有攝影家。”眼下這一組攝影家告白卻又分明指陳:“攝影家”這麼一種人,恐怕也沒有。至少,總有那麼幾位家伙並不在子自己是不是攝影家。

這話怎麼說呢?

文學家、音樂家、畫家、雕刻家、設計家……無論如何各有清晰的身份,惟自“攝影”誕生,“攝影家”身份卻長久曖昧,殊難定義。近百年前的好幾位攝影名家,本業是畫家、雕刻家,如本書中的曼‧雷與拉蒂格︰長壽的布列松,攝影地位至尊至高,卻很在乎自己是個畫家,看他的素描,儼然是有野心的畫手,而布拉塞的素描雖不敵攝影,今人更無緣親見他的手筆了,這手筆,當年卻為畢加索所盛贊。此外,富家子拉蒂格是不事謀生的闊少爺,他說他的雙眼分管拍照與畫畫︰生前貧窮無聞的阿杰雖留下大量巴黎寫真,以今日職業標準看,並不就是攝影家,而是偉大的業余愛好者。

事藝術而稱業余愛好,在一戰後的幾位大人物如畢卡比亞與杜尚那里,是為時髦,亦屬前衛的姿態,攝影究竟是否藝術的爭論,也差不多延至二戰之後。其間,但凡職業攝影家而聲名卓著的人物如法國人卡巴和美國人維吉,身為記者,受雇媒體,其專業自不待言,卻未必操心自己是不是攝影家,維吉甚至宣稱他拍一回凶案照片,不過為了五美元酬金,立刻花光︰至于手持相機的業余愛好者竟能名列攝影史,代代有人,本書中那位三一多歲才出閣的前蘇聯攝影人鮑里斯‧米哈伊洛夫,就是不折不扣的“業余愛好者”︰他和系列攝影《布拉格之春》那位勇敢到瘋狂的作者蔻德卡一樣,本業都是工程師。我因此想起桑塔格紀念的前蘇聯文學家列昂尼德‧普茨 金,這位專職醫生熱愛寫作,死前七天,他唯一的小說在域外發表了。

二戰以來的大多數攝影名家,受雇于報社、雜志、通訊社、廣告業及 種種時尚集團,當屬專家。八十年代迄今,則越來越多的攝影才俊成了無所不為的自由藝術家,花樣百出,步步進逼,使攝影,尤其是觀念攝影,遙遙領先于當今所有平面藝術,非但墊高而開拓了攝影的格局,並一再刷新各種媒材爭相介入的當代藝術。仿佛古老繪畫的來世投胎與基因變異,攝影,不但大幅度改變了觀看文化,甚或有一天——這一天其實已經到來——重塑我們的感官︰今天,有誰能說我們的雙眼不是“攝影眼”,有誰不普領受攝影無所不在的教化?

然而在各路攝影家的紛然告白中,攝影觀的對立與並存,曖昧與分歧,仍然和近百年前一樣。

我不知道這是攝影的福音還是無可馴服的天性——假如攝影果然有天性的話——諸位明鑒︰在每一攝影家的應答中,我們不可能尋獲共識,跟的他們的故事,讀者進入殊異紛呈的經驗。大而化之地說,攝影家,有些異常勇敢、人世、擔當,其他種類的藝術家不必是,也不可能成為卡巴那樣以身殉職的烈士,而本書中的瑪格麗特‧伯克一懷特寫字典型與尤金‧史密斯正是這樣罕見的勇者,單是槍傷與手術的次數,史密斯即無愧于輾轉戰壕的老兵。而另一類迷戀攝影的家伙則因羞怯、避世、閑適,這才拍羆片,他們絕不出入血火之地,相反,總在搜尋愉悅而溫柔的瞬間。當年乏的拉蒂格說︰“幸運的是,我現在仍然是個孩子”,當米哈伊洛夫坦然訴說他個人與前蘇聯的整體恐慌,我的理解,是攝影既能使你超常地勇猛,也教會你如何與膽怯和安全感相周旋。

攝影家的知識狀態與精神譜系,十分駁雜。我驚異于書中好幾位攝影家無比深厚的人文教養,對另一些攝影家狹窄而靜態的智力,同樣驚異;攝影家對攝影的解讀大抵屬于私見,幾乎每位受訪者都能審慎說出自己的心得,不像作家或畫家的談論常不免流于夸張,甚至試圖涵括文藝的整個美學;準確地說,每位攝影家的工作——尤其是那些記者或時尚業攝影家——其實是一項又一項再具體不過的任務,指向完全不同的領域,彼此的經驗既難復制,也無從仿效︰當作家或畫家理所當然作為作品的主宰時,攝影家,手摁快門有如緊扣槍栓,對決定性一瞬賦有機械式的精準權力,但可能沒有-乏藝術家像攝影家那樣,必須整個兒交付給對象,投入種種緊急狀況。當蔻雋卡冒死跳上蘇軍坦克,或者,當蘇聯公民米哈伊洛夫聲稱“恐慌來臨”,魯莽或膽小,都被證明是創作的絕佳機緣。出以畫家的職業想象,我總是很難確定,在攝影中,仲裁並決定作品的關鍵,究竟是二在發生的一切,還是所謂攝影家。

因此,任何已知的攝影在攝影家那里未必意味著有效的“傳統”:本書的主角們要麼十二分確認前輩的影響,要麼完全不予理會。他們是對的:攝影的真理——假如有的話——是沒有真理。這就是為什麼攝影家的工作方式千姿百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閱讀攝影家的訪談每遇新篇,我知道,我將遭遇和上一篇全然不同的故事,以及,無可預期的說法。

在這本攝影家訪談的多聲部重唱中,他們並不彼此映證,而攝影作為主題,移動跳躍,亦非指向所謂藝術︰藝術,在攝影中總是歧義叢生︰早期攝影家焦灼關切攝影是否藝術,今天的攝影家,恕我妄斷,已然超越這一過時的命題。在每一位攝影家自白中,我看到各種行動的理由,這行動的價值,誠如彼得‧格拉西所言︰乃因“拒絕接受公認的智慧”。說得多好!且慢︰這是外人的評價。在攝影家那里,行動何其直捷,直捷得猶如芙于登山的著名問答︰為什麼?只因“山在那里”。盡管好幾位攝影家給出更高尚的理由——尤金‧史密斯說起他滿懷道德的作品,竟指稱他之所學緣自貝多芬與卡夫卡——我閱讀攝影家的談話,並不核對作品,他們的言談告訴我︰可能沒有一種藝術(姑且稱之為藝術吧)像攝影那樣,使藝術這古老的詞,既感難堪,又出現意外的光亮,在那里,有人為各種理由顫栗著……在這本豐富的訪談中,我們面對的就是歷經無數顫栗後,歸復平靜的攝影家。

陳丹青 2009年7月16日寫在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