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廣東新會(今江門市蓬江區)白沙里人,世稱白沙先生,曾創立「江門學派」。他是中國歷史上的曠代大儒,也是嶺南歷史上第一位從祀孔廟的先賢。
本書以陳獻章傳世的考證為中心,對他的書學思想、書風演變、書法交游、書史影響等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討,鉤沉出大量的書法史細節,從而提示了明代嶺南文化的一個側面。
本書將陳獻章放到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下,跳出通常的將書法作為藝術研究的狹隘視野,統合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對陳獻章的書法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為提升書學研究的品格、拓寬書學研究的范圍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由於本書是綜合研究,因此對於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者也不乏啟示意義。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陳獻章書論解析
第一節 儒者氣象
第二節 宋學淵源
第三節 琴人雅韻
第四節 仙家情結
第二章 陳獻章的書法風格
第一節 書風的形成
第二節 書風的演變
第三章 陳獻章的書法交游
第一節 理學名儒
第二節 書法名家
第三節 地方名宦
第四節 及門弟子
第四章 陳獻章書跡考證
第五章 陳獻章書法的影響
第一節 陳獻章的善書弟子
第二節 對吳門書家的影響
第三節 茅筆的影響
第四節 陳獻章的書法史地位
附錄一 陳獻章善畫梅辯
附錄二 陳獻章活動簡表
附錄三 陳獻章傳世作品一覽表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陳獻章書論解析
第一節 儒者氣象
第二節 宋學淵源
第三節 琴人雅韻
第四節 仙家情結
第二章 陳獻章的書法風格
第一節 書風的形成
第二節 書風的演變
第三章 陳獻章的書法交游
第一節 理學名儒
第二節 書法名家
第三節 地方名宦
第四節 及門弟子
第四章 陳獻章書跡考證
第五章 陳獻章書法的影響
第一節 陳獻章的善書弟子
第二節 對吳門書家的影響
第三節 茅筆的影響
第四節 陳獻章的書法史地位
附錄一 陳獻章善畫梅辯
附錄二 陳獻章活動簡表
附錄三 陳獻章傳世作品一覽表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平教授大作《陳獻章書跡研究》殺青,索序於余。余治史30餘年,然於書法一道,既不擅長,也不研究,為志平教授此本研究書跡及相關問題的著作作序,實在有點兒為難。好在他研究的是陳獻章的書跡,恰巧,為研究崔與之,余曾撰寫過崔與之與陳獻章之文,探索陳獻章學術之源頭。因此,由此說起。
陳獻章是明代大聞人,名震一時,此類的人物,在嶺南古代史上還是不多的。嶺南文化的發展,較之中原,遲緩且稍晚。因此,在古代的嶺南,真還沒有幾位是揚名全國的。縱觀清代以前的嶺南,作為嶺南發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只有三位:一是唐代的張九齡(678—740年),二是宋代的崔與之(1158—1239年),三是明代的陳獻章(1428—1500年)。崔與之之卒,上距張九齡之卒恰500年,下距陳獻章之卒約260年。若至明代學者郭榮於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撰寫《纂輯白沙至言跋》時,則距崔與之之卒約400年。郭柒寫道:
吾粵僻在炎徼,至漢始屬版圖。五百餘年迄唐,而有曲江張公,以忠讜稱。又五百餘年迄宋,而有菊坡崔公,以風節稱蘇,文章物采班班,與中土抗衡。而聖人中正之學,未之有講也。暨我皇明御宇,表章正學,時則有若白沙陳先生出焉。
於此可見,明人即認為。上下千年間,張九齡、崔與之、陳獻章,是嶺南學術發展的三座分水嶺。
志平教授選擇陳獻章為研究課題,無論從中國哲學史、明史及嶺南文化史來說,都具重要意義。尤其是從陳獻章的書跡考證人手,研究其「書法風格」、「書法交游」、「書法影響」,得出「道學絕者兼風流」的結論,指出大哲學家陳獻章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名家,視角新穎,分析有理,邏輯清晰,令人眼前一亮。這些研究,對於認識陳獻章多方面才能,從而更深刻認識陳獻章本人,都大有裨益。
志平師出名門,在首都師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著名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學到真經。其博士論文《黃庭堅書學研究》,從黃庭堅的「書論」、「書法創作」、「書事與作品」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發一般文史學者所不能言者,使黃庭堅的學術形象更為豐滿、充實,讓我們對黃庭堅的認識更深一層。該書能由中華局出版,也可顯現其水准。
志平2004年獲博士學位后,來到羊城暨南大學工作,不久即有緣與余結識,並饋贈其博士論文,可算有緣。此后,常相往來,親眼目睹志平五年來的辛勤努力,成果頗豐。短短幾年間,已晉升為教授,並評定為碩士生導師。余高興之餘,也實感后生迫人,后浪超前。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學術道路上,志平會「直掛雲帆濟滄海」的。
拉拉雜雜,寫下上面的話以為序,不知允當否?
陳獻章是明代大聞人,名震一時,此類的人物,在嶺南古代史上還是不多的。嶺南文化的發展,較之中原,遲緩且稍晚。因此,在古代的嶺南,真還沒有幾位是揚名全國的。縱觀清代以前的嶺南,作為嶺南發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只有三位:一是唐代的張九齡(678—740年),二是宋代的崔與之(1158—1239年),三是明代的陳獻章(1428—1500年)。崔與之之卒,上距張九齡之卒恰500年,下距陳獻章之卒約260年。若至明代學者郭榮於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撰寫《纂輯白沙至言跋》時,則距崔與之之卒約400年。郭柒寫道:
吾粵僻在炎徼,至漢始屬版圖。五百餘年迄唐,而有曲江張公,以忠讜稱。又五百餘年迄宋,而有菊坡崔公,以風節稱蘇,文章物采班班,與中土抗衡。而聖人中正之學,未之有講也。暨我皇明御宇,表章正學,時則有若白沙陳先生出焉。
於此可見,明人即認為。上下千年間,張九齡、崔與之、陳獻章,是嶺南學術發展的三座分水嶺。
志平教授選擇陳獻章為研究課題,無論從中國哲學史、明史及嶺南文化史來說,都具重要意義。尤其是從陳獻章的書跡考證人手,研究其「書法風格」、「書法交游」、「書法影響」,得出「道學絕者兼風流」的結論,指出大哲學家陳獻章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名家,視角新穎,分析有理,邏輯清晰,令人眼前一亮。這些研究,對於認識陳獻章多方面才能,從而更深刻認識陳獻章本人,都大有裨益。
志平師出名門,在首都師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著名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學到真經。其博士論文《黃庭堅書學研究》,從黃庭堅的「書論」、「書法創作」、「書事與作品」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發一般文史學者所不能言者,使黃庭堅的學術形象更為豐滿、充實,讓我們對黃庭堅的認識更深一層。該書能由中華局出版,也可顯現其水准。
志平2004年獲博士學位后,來到羊城暨南大學工作,不久即有緣與余結識,並饋贈其博士論文,可算有緣。此后,常相往來,親眼目睹志平五年來的辛勤努力,成果頗豐。短短幾年間,已晉升為教授,並評定為碩士生導師。余高興之餘,也實感后生迫人,后浪超前。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學術道路上,志平會「直掛雲帆濟滄海」的。
拉拉雜雜,寫下上面的話以為序,不知允當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