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

梵網經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戴傳江/主/編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0-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73689
  • ISBN13:9787101073683
  • 裝訂:318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梵網經》在佛教「三藏」中屬「律藏」,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國佛教大乘戒律中,《梵網經》的影響最大。經中主要講述修菩薩的階位(發趣十心、長養十心、金剛十心和體性十地)和菩薩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是修習大乘菩薩行所依持的主要戒律。另外,經中把孝與戒相融通、「孝名為戒」的思想頗富中國特色。
 

目錄

梵網經序(一)
梵網經序(二)
卷上
菩薩心地品之上
十發趣心
第一舍心
第二戒心
第三忍心
第四進心
第五定心
第六慧心
第七願心
第八護心
第九喜心
第十頂心
十長養心
第一慈心
第二悲心
第三喜心
第四舍心
第五施心
第六好語心
第七益心
第八同心
第九定心
第十慧心
十金剛心
第一信心
第二念心
第三回向心
第四達心
第五直心
第六不退心
第七大乘心
第八無相心
第九慧心
第十不壞心
十地
第一體性平等地
第二體性善慧地
第三體性光明地
第四體性爾焰地
第五體性慧照地
┅┅
卷下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專業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難閱盡所有經典。加之,佛典有經律論、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經又有節譯、別譯等多種版本,因此,大藏經中所收錄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種譯本都非讀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閱藏知津」一說,意謂閱讀佛典,如同過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標,才能順利抵達彼岸或避免走彎路;否則只好望河興嘆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經》編譯的初衷類此。面對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經典應該先讀,哪些論著可後讀?哪部佛典是必讀,哪種譯本可選讀?哪些經論最能體現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隨機方便說?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響著人們讀經的效率與效果。為此,我們精心選擇了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認為舉凡欲學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從「十三經」入手,之後再循序漸進,對整個中國佛教作進一步深入的了解與研究。

「佛教十三經」的說法,由來有自。楊仁山、梅吉慶以及中國佛學院都曾選有「佛教十三經」,所選經典大同小異。上述三家都選錄的經典有:《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楞伽經》、《楞嚴經》;被兩家選錄的經典有:《心經》、《勝*經》、《觀經》、《無量壽經》、《圓覺經》、《金光明經》、《梵網經》、《壇經》。此外,《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解深密經》、《八大人覺經》、《大乘密嚴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菩薩十住行道品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為一家所選錄。本著以上所說的「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原則,這次我們選擇了以下十三部經典:《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

佛教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就其歷史發展、思想內容說,有大乘、小乘之分。《佛教十三經》所收錄之經典,除了《四十二章經》外,多為大乘經典。此中之緣由,蓋因佛法之東漸,雖是大小二乘兼傳,但是,小乘佛教在傳人中國之後,始終成不了氣候,且自魏晉以降,更是日趨式微;直到十三世紀以後,才有南傳上座部佛教在雲南一帶的流傳,且范圍十分有限。與此相反,大乘佛教自傳人中土後,先依傍魏晉玄學,後融匯儒家的人性、心性學說而蔚為大宗,成為與儒道二教鼎足而三、對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一股重要的社會思潮。既然中國佛教的主體在大乘,《佛教十三經》所收錄的佛經自然以大乘經典為主。

對於大乘佛教,通常人們又因其思想內容的差異把它分為空、有二宗。空宗的代表性經典是「般若經」。中國所見之般若類經典,以玄奘所譯之《大般若經》為最,有六百卷之多。此外還有各類小本「般若經」的編譯與流傳,其中以《金剛經》與《心經》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

「般若經」的核心思想是「空」。但佛教所說的「空」,非一無所有之「空」,而是以「緣起」說「空」,亦即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條件(「緣」即「條件」)的產物,都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具備了,它就產生了(「緣起」);條件不復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緣滅」)。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念念不住的過程,因此都是沒有自性的,無自性故「空」。《金剛經》和《心經》作為般若經的濃縮本,「緣起性空」同樣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進一步從「對外掃相」和「對內破執」兩個角度去講「空」。《金剛經》的「對外掃相」思想集中體現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偈句上,對內破執則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點楮之筆。《心經》則是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來對外破五蘊身,以「心無里礙」來破心執。兩部經典都從掃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說「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