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代文學與文獻論集(繁體版)》的編輯先生來示要作者為“治學門徑”這個欄目寫點文字,大約是自己還未窺門徑吧,搜索枯腸,總覺得無話可說。翻檢舊文,十多年來,作者所發表的東西多半和唐代文學史料考訂有關,作者想,談談自己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進中的一點體會,對青年朋友也許會有所幫助。
目錄
我和唐代文學史料考據(代序)
楊炯卒年求是
《景龍文館記》考
宋之問卒于桂州考
《宋之問集》考辨
沉(�全)期《峽山詩》《峽山賦》均為偽作
孟浩然交游中的幾個問題
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為偽作
岑參詩人名注釋及年補正
杜甫交游新考
杜甫交游續考
《歷代法寶記》、杜詩及其他
韋應物生平新考
韋應物生平再考
戴叔倫撫州推問詩的真偽問題及其他
中唐詩人事小考
戎昱任虔州刺史年
盧綸任閔鄉尉年
耿�未官大理司法
常袞、盧綸、獨孤及、錢起、司空曙唱和詩年
唐詩雜考
司空曙何時貶長林丞
楊巨源之終官與卒年
柳宗元詩中之楊侍郎
韓愈、劉禹錫詩中之崔舍人
羊士諤生平及詩文年
柳宗元詩中“李元二侍御”解
讀劉禹錫詩雜記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一)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二)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三)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四)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完)
劉禹錫詩中九仙公主考
姚合年譜
樊川詩人名箋補
釋李群玉《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沉正字》詩
李群玉年譜稿
敦煌寫本《讀史編年詩》的內容與作者
陳陶考
晚唐詩人周繇及其作品考辨
《全唐詩》令狐楚卷及李逢吉詩整理芻議
《全唐詩》中重出的劉禹錫詩甄辨
《〈全唐詩〉中重出的劉禹錫詩甄辨》續補
《全唐詩》劉禹錫集誤收宋人詩
《全唐詩》盧貞小傳及收詩訂誤
《全唐詩‧殷堯藩集》考辨
《全唐詩,牟融集》證偽
《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
《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續)
《全唐詩績補遺》辨證(一)
《全唐詩續補遺》辨證(二)
《全唐詩績補遺》辨證(三)
《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
唐詩輯佚工作的重大突破
——評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
關于《全宋詩》前三冊中的若干問題
“筆記小說”與筆記研究
論唐五代筆記
《封氏聞見記校注》標點校勘拾遺
也談今本《大唐新語》的真偽問題
柳宗元《龍城錄》真偽新考
韋絢及其《劉賓客嘉話錄》
《因話錄》校勘標點舉正
《尚書故實》中“張賓護”考
《北戶錄》崔龜圖注所引《韓朋賦》殘文考論
劉崇遠及其著作考略
述海日樓藏舊鈔本《賈氏談錄》
讀點校本《南部新書》札記
初唐文壇盟主薛元超
沉宋論略
縱橫新與唐人干謁之風
——從李白《與韓劑州書》說起
韋應物詩歌的思想和藝術
三折微婉,寓刺于美
——說劉禹錫《寄李六侍御》詩
焉齊梁體正名
唐詩中的“天姥”
唐人遷謫詩漫議
湖湘遷謫文學研究展望
試論馬楚時期的湖湘文學
唐代詩文的淵藪
——大型總集《文苑英華》介紹
唐人選唐詩與《唐人選唐詩(十種)》
唐《鄭洵墓志》考釋
王繼勛墓志及其撰人
明人偽造唐集與明代詩風
聞一多與唐詩文獻研究
——紀念聞一多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編後記
楊炯卒年求是
《景龍文館記》考
宋之問卒于桂州考
《宋之問集》考辨
沉(�全)期《峽山詩》《峽山賦》均為偽作
孟浩然交游中的幾個問題
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為偽作
岑參詩人名注釋及年補正
杜甫交游新考
杜甫交游續考
《歷代法寶記》、杜詩及其他
韋應物生平新考
韋應物生平再考
戴叔倫撫州推問詩的真偽問題及其他
中唐詩人事小考
戎昱任虔州刺史年
盧綸任閔鄉尉年
耿�未官大理司法
常袞、盧綸、獨孤及、錢起、司空曙唱和詩年
唐詩雜考
司空曙何時貶長林丞
楊巨源之終官與卒年
柳宗元詩中之楊侍郎
韓愈、劉禹錫詩中之崔舍人
羊士諤生平及詩文年
柳宗元詩中“李元二侍御”解
讀劉禹錫詩雜記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一)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二)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三)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四)
讀劉禹錫詩雜記(續完)
劉禹錫詩中九仙公主考
姚合年譜
樊川詩人名箋補
釋李群玉《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沉正字》詩
李群玉年譜稿
敦煌寫本《讀史編年詩》的內容與作者
陳陶考
晚唐詩人周繇及其作品考辨
《全唐詩》令狐楚卷及李逢吉詩整理芻議
《全唐詩》中重出的劉禹錫詩甄辨
《〈全唐詩〉中重出的劉禹錫詩甄辨》續補
《全唐詩》劉禹錫集誤收宋人詩
《全唐詩》盧貞小傳及收詩訂誤
《全唐詩‧殷堯藩集》考辨
《全唐詩,牟融集》證偽
《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
《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續)
《全唐詩績補遺》辨證(一)
《全唐詩續補遺》辨證(二)
《全唐詩績補遺》辨證(三)
《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
唐詩輯佚工作的重大突破
——評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
關于《全宋詩》前三冊中的若干問題
“筆記小說”與筆記研究
論唐五代筆記
《封氏聞見記校注》標點校勘拾遺
也談今本《大唐新語》的真偽問題
柳宗元《龍城錄》真偽新考
韋絢及其《劉賓客嘉話錄》
《因話錄》校勘標點舉正
《尚書故實》中“張賓護”考
《北戶錄》崔龜圖注所引《韓朋賦》殘文考論
劉崇遠及其著作考略
述海日樓藏舊鈔本《賈氏談錄》
讀點校本《南部新書》札記
初唐文壇盟主薛元超
沉宋論略
縱橫新與唐人干謁之風
——從李白《與韓劑州書》說起
韋應物詩歌的思想和藝術
三折微婉,寓刺于美
——說劉禹錫《寄李六侍御》詩
焉齊梁體正名
唐詩中的“天姥”
唐人遷謫詩漫議
湖湘遷謫文學研究展望
試論馬楚時期的湖湘文學
唐代詩文的淵藪
——大型總集《文苑英華》介紹
唐人選唐詩與《唐人選唐詩(十種)》
唐《鄭洵墓志》考釋
王繼勛墓志及其撰人
明人偽造唐集與明代詩風
聞一多與唐詩文獻研究
——紀念聞一多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編後記
序
《古典文學知識》的編輯先生來示要我為“治學門徑”這個欄目寫點文字,大約是自己還未窺門徑吧,搜索枯腸,總覺得無話可說。翻檢舊文,十多年來,我所發表的東西多半和唐代文學史料考訂有關,我想,談談自己在這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進中的一點體會,對青年朋友也許會有所幫助。
說來可悲,研究古代文學而專注唐代,研究唐代文學又專搞史料,這格局和氣度也未免太狹小了些。但其間卻有不得已的苦衷。1978年,當我告別東北勞動生活了近20年的工廠,回到湖南的湘潭師專時,已年近不惑,業務荒疏,除了要�快適應外語系的現代漢語、外國文學兩門課程外,還面臨著科研方向的選擇問題。當時,我仔細地考慮了自己的條件︰20年的右派生涯極大地改變了我原來外向的性格,思維已不活躍,但記憶力還未衰退;我自小喜愛古典文學,在武漢大學讀書時重點選修了這方面的課程,也讀了不少的作品,基礎稍微好一點;湘潭師專僻處湘中,信息不靈,資料匱乏,宋元以後文獻多而難見,隋代以前的文獻雖少而易得,卻難有突破,有唐代文獻既易得到,又不斷有新的史料發現,而集部的研究整理,正是清代樸學最薄弱的一環,唐代許多中小作家的研究,實際上還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經過反復的權衡,我決定就性之所近和力之所及在這方面做點事情。這樣一來,我和唐代文學文獻的考據就結下了不解之綠。大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揚長避短”的結果吧。
當時,學校的圖書館有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劉禹錫集》,一部“文革”中影印出版的《中山集》,一部《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我就利用這幾本書開始研究劉禹錫。整整五年,四易其稿,我終于完成了一部60餘萬字的《劉禹錫詩編年箋注》。雖然這部書稿至今仍然躺在我的書櫃裹(只在1981至1983年的《湘潭師專學報》上以連載的形式刊出過6萬字的《讀劉禹錫詩札記》),但我卻毫不後悔。因為,正是通過箋注劉詩,我才廣泛涉獵了許多書籍,解了唐代史事、人物和典章制度,熟悉了歷代特嗣是唐代的文獻,積累了目錄、版本、校勘、注釋等多方面的知識。也正是通過箋注劉詩,我才解到,即使是從文獻學的角度來說,《全唐詩》乃至全部唐代文學實在是一個整體,各個詩人、各種文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不可分割的聯。任何一個唐詩作者,都生活在人群之中,他的交游和酬唱,不但是研究他本人的重要資料,更是研究其他詩人的重要資料。特別是,由于唐詩在當時和後代都擁有一個廣大的讀者群,並以多種形式廣泛地傳播,這就使有關唐詩的史料不但廣泛地存在于幾乎所有的文學與非文學的文獻中,而且在流傳過程中也就會發生種種令人意想不到的錯綜雜的情況。一首詩可以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作者,十幾個詩人的作品可以匯聚在某一人名下,或合二人為一人,或分一人為二人,好事者可以寫詩而名于他人,逐利者可以偽造唐人的詩集。至于詩篇的遺佚、文字的訛奪,就更是屢見不鮮。于是,我的研究視野逐漸轉移到唐詩文獻整理以及作家作品的考訂,曾撰寫《唐人行第錄正補》、《陳陶考》、《全唐詩績補遺辨證》、《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等文,發表于《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
80年代中期,湘潭師專改為湘潭師範學院。條件有所改善,我的《劉禹錫詩編年箋注》一稿也已基本完成,于是,我決定把《全唐詩》作為下一步研究的對象。
……
說來可悲,研究古代文學而專注唐代,研究唐代文學又專搞史料,這格局和氣度也未免太狹小了些。但其間卻有不得已的苦衷。1978年,當我告別東北勞動生活了近20年的工廠,回到湖南的湘潭師專時,已年近不惑,業務荒疏,除了要�快適應外語系的現代漢語、外國文學兩門課程外,還面臨著科研方向的選擇問題。當時,我仔細地考慮了自己的條件︰20年的右派生涯極大地改變了我原來外向的性格,思維已不活躍,但記憶力還未衰退;我自小喜愛古典文學,在武漢大學讀書時重點選修了這方面的課程,也讀了不少的作品,基礎稍微好一點;湘潭師專僻處湘中,信息不靈,資料匱乏,宋元以後文獻多而難見,隋代以前的文獻雖少而易得,卻難有突破,有唐代文獻既易得到,又不斷有新的史料發現,而集部的研究整理,正是清代樸學最薄弱的一環,唐代許多中小作家的研究,實際上還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經過反復的權衡,我決定就性之所近和力之所及在這方面做點事情。這樣一來,我和唐代文學文獻的考據就結下了不解之綠。大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揚長避短”的結果吧。
當時,學校的圖書館有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劉禹錫集》,一部“文革”中影印出版的《中山集》,一部《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我就利用這幾本書開始研究劉禹錫。整整五年,四易其稿,我終于完成了一部60餘萬字的《劉禹錫詩編年箋注》。雖然這部書稿至今仍然躺在我的書櫃裹(只在1981至1983年的《湘潭師專學報》上以連載的形式刊出過6萬字的《讀劉禹錫詩札記》),但我卻毫不後悔。因為,正是通過箋注劉詩,我才廣泛涉獵了許多書籍,解了唐代史事、人物和典章制度,熟悉了歷代特嗣是唐代的文獻,積累了目錄、版本、校勘、注釋等多方面的知識。也正是通過箋注劉詩,我才解到,即使是從文獻學的角度來說,《全唐詩》乃至全部唐代文學實在是一個整體,各個詩人、各種文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不可分割的聯。任何一個唐詩作者,都生活在人群之中,他的交游和酬唱,不但是研究他本人的重要資料,更是研究其他詩人的重要資料。特別是,由于唐詩在當時和後代都擁有一個廣大的讀者群,並以多種形式廣泛地傳播,這就使有關唐詩的史料不但廣泛地存在于幾乎所有的文學與非文學的文獻中,而且在流傳過程中也就會發生種種令人意想不到的錯綜雜的情況。一首詩可以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作者,十幾個詩人的作品可以匯聚在某一人名下,或合二人為一人,或分一人為二人,好事者可以寫詩而名于他人,逐利者可以偽造唐人的詩集。至于詩篇的遺佚、文字的訛奪,就更是屢見不鮮。于是,我的研究視野逐漸轉移到唐詩文獻整理以及作家作品的考訂,曾撰寫《唐人行第錄正補》、《陳陶考》、《全唐詩績補遺辨證》、《全唐詩、全唐詩外編佚詩鈔存》等文,發表于《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
80年代中期,湘潭師專改為湘潭師範學院。條件有所改善,我的《劉禹錫詩編年箋注》一稿也已基本完成,于是,我決定把《全唐詩》作為下一步研究的對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