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醫派三百年:孟河醫派研究薈萃

孟河醫派三百年:孟河醫派研究薈萃
定價:510
NT $ 444
  • 作者:李夏亭/主/編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35281
  • ISBN13:9787507735284
  • 裝訂:606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在繁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科學體系,也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而從常州孟河這片文化土壤中生發的孟河醫派,從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績,影響深遠,享譽海內外。

考孟河醫派,明末清初就有馬榮成、費尚有、法證麟、沙晚峰等以啟其先。至清朝道光、咸豐、同治年間,孟河醫派崛起於吳中,以費、馬、巢、丁四大家為代表的孟河醫派名揚大江南北,成為江蘇醫家一大流派,一個歷史影響深遠的地域性流派,是祖國醫學繼溫病派後的一支新軍,文化底蘊深厚,流派色彩明顯,學術成就突出,業績彪炳,薪火相傳,至今不哀。正如近代名醫丁甘仁在《診余集·序》中所說「吾吳醫學之盛,四於天下;而吾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

本書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對歷史上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的回顧梳理,又有對當今孟河醫派臨床實踐的歸納總結;既有對孟河醫派名師大家的考證溯源,又有對孟河醫派傳承弟子的全面搜集;既有從中醫藥科學內涵角度進行的精辟分析,又有從吳文化特性角度展開的泛思考;既有簡廉驗便的臨證方藥,又有引人入勝的軼事趣聞,本書代表了多年來孟河醫派的研究成果和水平。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能為大家提供線索,了解孟河醫派的歷史由來和發展,對孟河醫派的產生和發展、流派特色、學術思想、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系統性的研究,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為同道提供參考。
 

目錄

常州孟河和孟河醫派的歷史源流
孟河醫派紀事年譜
一、清代以前時期
二、清代時期
三、民國時期
四、現代時期
五、結語
孟河派醫人考
一、費氏系列
二、馬氏系列
三、丁氏系列
四、巢氏系列
五、其他系列
孟河醫派傳承譜
一、費氏傳承系列
二、馬氏傳承系列
三、丁甘仁傳承繁列
四、巢氏傳承系列
五、其他傳承系更
孟河派名醫傳略
法征麟
馬省三
費伯雄
沙石安
馬培之
巢崇山
余聽鴻
費繩甫
陳虯
鄧星伯
沈奉江
馬伯藩
丁甘仁
賀季衡
巢渭芳
惲樹珏
謝觀
張簡齋
丁元彥
費保彥
陸淵雷
馬澤人
張澤生
鄒雲翔
巢少芳
顏亦魯
嚴蒼山
蔣文芳
王一仁
許半龍
章巨膺
岳美中
┅┅
孟河派名醫學術思想研究選編
孟河派名家臨床經驗選編
孟河醫派軼事
對孟河醫派(醫家)的評價
一、清代
二、近代
三、現代
孟河醫家著作分類表
孟河醫派研究相關著作目錄索引
孟河醫派研究相關論文目錄索引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在繁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科學體系,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從常州孟河這片文化土壤中生發的孟河醫派,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影響深遠,享譽海內外。孟河醫派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精粹部分,將永遠在祖國醫壇上燦爛發光!

常州歷史俊彩星馳,人文薈萃。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常州名人文化進入了鼎盛時期,被譽為中國近代史學思想源頭的常州學派,以及孟河醫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等,鑄就了常州文化的輝煌。考孟河醫派,明末清初就有馬榮成、費尚有、法征麟、沙曉峰等以啟其先。至清朝道光、咸豐、同治年間,孟河醫派崛起於吳中,以費、馬、巢、丁四大家為代表的孟河醫派名揚大江南北,成為江蘇醫家一大流派。一個歷史影響深遠的地域性流派,成為祖國醫學繼溫病學派后的一支新軍,文化底蘊深厚,流派色彩明顯,學術成就突出,似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國初年的醫壇上,業績彪炳,薪火相傳,至今不衰。正如近代名醫丁甘仁在《診余集·序》中所說:「吾吳醫學之盛,甲於天下;而吾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

常州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近年來各界十分重視這一醫派的繼承弘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如搜集文獻資料,出版《孟河四家醫集》等專著,並相繼成立了孟河醫學研究所、孟河醫派研究會、孟河醫派傳承學會,修繕了一代宗師費伯雄故居,新建了孟河醫派陳列館,召開了「首屆中國孟河醫派論壇」學術研討會等。常州市中醫院和常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等有關單位也為繼承弘揚孟河醫派,已先后立項部、省、市相關課題五項,正申報省、市課題兩項。這些舉措使流傳了300年之久的孟河醫派重放異彩,展現獨特魅力,傲現於杏林,為孟河醫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也為孟河醫派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慶賀和贊賞!

中醫藥學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前人的理論構建和實踐經驗專無限的蘊藏,我們對這些寶貴經驗要系統完整地繼承弘揚,並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實踐不斷充實創新,在創新中求得發展,在發展中得到永續。唯其如此,中醫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符合人民的需要。旱在1929年,章次公老師就提出「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主張,發皇古義就是繼承,融會新知則是創新,章老師的主張和目前開展孟河醫派研究的宗旨可以說是不謀而合的。

「繼承不泥古,弘揚不離宗」,既要搞好繼承,又要不斷創新,但絕不能丟了傳統,要按照中醫的體系與標准去評價,走自己的路。同時也要看到,中醫藥的創新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在體現臨床療效的前提下,這就又要回歸到臨床實踐中去,通過臨床實踐進行科學研究。由李夏亭、單德成、周志武等開展的「孟河醫派的源流和發展的研究」的課題,正是從繼承和創新兩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對孟河醫派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可喜可賀!

瀏覽全書,從內容來看,既有對歷史上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的回顧梳理,又有對當今孟河醫派臨床實踐的歸納總結;既有對孟河醫派天名師大家的考證溯源,又有對孟河醫派傳承弟子的全面搜集;既有從中醫藥科學內涵角度進行的精辟分析,又有從吳文化特性角度展開的深入思考;既有簡廉驗便的臨證方藥,又有引入入勝的軼事趣聞,基本代表了多年來孟河醫派的研究成果和水平。

孟河醫派以費、馬、巢、丁四大家為代表。我是馬培之太師裔孫馬惠卿先生的入室弟子,他是我的啟蒙老師,在那里朝夕受到老師嚴謹慈祥醫德醫風的熏陶,受益終身,至今記憶猶新。后來我轉學到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和上海中國醫學院繼續學習,王慎軒校長和章次公老師等,都是丁甘仁先生的門人,所以在這期間我又受到了丁派學術思想的傳承,獲益良多。

我作為孟河醫派的一個傳人,盡管年事已邁,願追隨諸公之后,為弘揚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竭盡綿薄,盡心盡力把經驗傳授下去,將學生帶好,使岐黃薪火能代代相傳,永澤人民,走向世界。

編纂人約我為之作序,樂而為之。是為序。

九二叟朱良春拜書於師耆齋,己丑夏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