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翻譯研究

影視翻譯研究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朴哲浩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7080972
  • ISBN13:9787207080974
  • 裝訂:306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翻譯的歷史同語言的歷史幾乎一樣悠久。翻譯的復雜程度不亞於語言的復雜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前者甚至超過後者。一方面,翻譯活動涉及至少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語言。另一方面,翻譯活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以說翻譯是最復雜的人類活動之一。正因如此,現代翻譯理論呈現出流派林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局面。自現代翻譯理論語言學派誕生以來,相繼出現諸如文藝學派(現代)、功能學派、文化學派、釋意學派等等眾多現代翻譯理論流派。它們都從各自的不同角度認識和研究翻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一個流派將影視作品真正納入自己的研究對象范圍之內。換言之,上述眾多現代翻譯理論流派的研究對象均為圍繞以文學作品(不包括影視作品)為主的各類體裁作品而進行的翻譯活動。顯而易見,這些流派的理論對影視翻譯的解釋力與適用性都比較有限。這就說明,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統科學的、自成體系的影視翻譯理論。本課題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的一次大膽嘗試。

影視翻譯與傳統文字文本翻譯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影視語言與傳統文字文本語言之間的本質區別,而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又同影視作品的特質關系密切。因此,本課題以影視作品特質研究為切入點,總結歸納出影視語言的特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描述影視翻譯特點及其規律,以期為構建一套自成體系的、適合影視翻譯具體實踐的翻譯理論出一份力。影視翻譯研究是一項十分復雜而浩大的工程,以一己之力實難順利而圓滿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所能扮演的不過是拋磚引玉的角色而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節 影視翻譯實踐與研究概述
第二章 影視作品特質研究
第一節 影視作品的本質特征
第二節 影視作品總體屬性
第三章 影視語言特性研究
第一節 影視語言概述
第二節 影視語言特征
第四章 影視翻譯若干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 翻譯理論主要流派思想與電視翻譯理論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 影視翻譯的性質與任務
第三節 影視翻譯的原則與標准
第四節 影視作品的翻譯單位
第五節 影視作品的可譯性問題
第五章 影視翻譯策略研究
第一節 基本策略
第二節 歸化異化策略
第三節 功能對等策略
第四節 語言風格策略
第五節 口型策略
第六節 第六策略
第六章 影視翻譯批評研究
第一節 影視翻譯批評及其意義
第二節 影視翻譯批評主體及其相關問題
第三節 影視翻譯批評標准
綢語
附錄一:東影—長影譯制片目錄(1949—1995年)
附錄二:長影譯制片(蘇聯影片)目錄(1949—1964年)
附錄三:長影譯制片目錄(1996—2006年)
附錄四:上影—上譯廠譯制故事片目錄(1950—1995年)
附錄五:上譯廠主要蘇聯故事片目錄(50年代至60年代初)
參考文獻
 

在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與記憶之神漠涅摩敘涅生了九個女兒分管文藝和科學。宙斯的九位千金分別是:司音樂和詩歌的歐忒耳珀、司歷史的克利俄、司喜劇的塔利亞、司悲劇的墨爾波墨涅、司舞蹈的忒耳西科瑞、司抒情詩的埃拉托、司頌歌的波呂許尼亞、司天文的烏拉尼亞、司史詩的卡利俄珀。她們通稱為繆斯女神。這雖是神話,但也反映出當時希臘現實生活里文藝和科學的分工狀況。產生於數千年之後的電影和繼之而來的電視所創造的藝術當然不在其列,沒有「正統」的藝術身份。但在當代的藝術殿堂上,電影與電視藝術占有一席之地是毋庸置疑的。

影視藝術是憑借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融文學、造型藝術、音樂、戲劇等多種文藝門類的元素於一身的新型藝術樣式。電影問世至今僅百余年,電視誕生於半個多世紀之前,這兩種年青的形式一俟面世,在短短的一個多世紀里,席卷整個藝壇,橫掃整個世界,成為當今世界上受眾最多最廣的一門藝術。一國的影視作品要推介到他國,乃至全世界,就需要翻譯,清除語言障礙,隨著影視藝術走向世界,影視作品的翻譯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目前,影視作品的翻譯實踐已為數不少,但對這類翻譯的研究卻為數不多。有些譯者在工作之余,提筆寫了一些心得、體會和經驗、總結。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這些觀點尚未形成體系。

朴哲浩同志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閱讀了大量有關影視藝術的理論著作,收集、觀看和比較、研究了眾多的翻譯的影視作品(主要是俄語譯成漢語的影視片),從以現代翻譯論為主的多學科的視角,對影視作品的翻譯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探討,終於有了新的見解。他把自己的看法形諸文字,寫成《影視翻譯研究》一書與同行和讀者切磋。

朴哲浩同志在書中指出,在影視作品翻譯與其他文藝門類作品的翻譯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文藝多種門類的作品的翻譯,乍一看來,都建立在它們的共同載體——語言之上。區別僅僅在這些門類的言語形式。詩歌是富有節律且押韻的文字,戲劇是對話式的言語。小說是以敘事體為主的語言。影視作品當然也不例外,它與戲劇有幾分相似。那麽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影視作品的語言有何特點呢?作者細加分析,給出了一個答案:影視作品的語言是一種綜合語言,它是一個由畫面語言與人物語言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在影視作品中,畫面語言與人物語言是共生的,是互依互存的。兩者缺一不可。試想在電影發軔之初,有一段默片時期,當時,僅有畫面,並無有聲的人物對白,但銀幕上必須打上字幕,對畫面加以說明,否則觀眾無以理解。相反,若隱去i面,把電影(或電視)的分鏡頭劇本譯成漢語,則在人物對白的前後有許多解說情景的文字,否則讀者只讀對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由此可見,影視作品里,畫面和對面是「難分難解」的整體畫面。正因為如此,影視作品翻譯時,自始至終應該有與之相應的畫面部分作為參照。

作者找到了研究影視翻譯的切入點,進而提出了影視作品的翻譯單位。——言語與畫面的組合單位。這個單位包括話輪——場景畫面和相鄰語對——場景畫面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兼備分析單位和操作單位的特點。

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觀點在理論上是站得住腳的,在實踐上是可以操作的,這對從事影視作品翻譯研究的理論工作者與從事影視翻譯的實踐工作者都有啟迪作用。

影視事業方興未艾,前程遠大。朴哲浩同志的這本專論不過是一種探索。隨著這一事業的發展,影視作品的翻譯是大有可為。期待作者在這個領域能再接再勵!

昊克禮
2008年8月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