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城:歷史中建構未來

水晶城:歷史中建構未來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王受之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02604X
  • ISBN13:9787506026048
  • 裝訂:平裝 / 182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水晶城所保留的歷史分為兩部分,一是殖民時代留下的特殊烙印,天津人對五大道、小洋樓的獨特情懷,另一部分是社會主義大生產的歷史,即原來的玻璃廠的風貌。這兩部分都是水晶城所立足的地塊乃至整個天津歷史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把它們保留下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這個地塊本身具有著這些歷史的積澱,而非為了作秀而生造出來。水晶城住區博覽館所講述的是一個老廠區的新故事和新社區中的老故事,保留下的那段鐵軌,那些老照片,都承載著這個城市的過去,承載著人們無法割舍的回憶,水晶城就是本著這樣的人文精神來營造一個有著歷史感與人文感的社區,而對于水晶城交到業主手中後的無限未來,這樣的形式也將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紀念。


王受之,建築設計理論和建築設計史專家。1946年出生于廣州,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

王受之是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的客座教授,設計理論和設計史著作頗豐,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出版的《世界現代設計史》、《世界現代建築史》、以及中國台灣出版的《世界現代設計》、《世界現代平面設計》、《現代世界藝術的發展》等。
 

目錄

序一︰才續嶺南傳統,又論津門文脈
序二︰水晶城,天津萬科的轉折點
前面的話
救救傳統
城市文脈
地形成城
天津的震撼
五大道說
城市形態
洋務運動和天津
認識城市
水晶城和五大道
天津工業城
天津城市定位的困惑
水晶城和工廠文脈
萬科水晶城對城市開發的意義
新都市主義的類型
水晶城和13條原則
舊城尺度和工業建築保存的典範
後面的話
跋︰歷史中建構未來
附錄︰水晶城業主公約
 

2004年的深圳文博會上,我受邀與王受之教授一起簽名售書,書是教授的建築隨筆—《骨子里的中國情結》。

這本書是王教授為萬科“第五園”所作的解讀。“第五園”案名的得來,也得益于他的靈光一現。“嶺南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是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凝聚了古人的居住理想。“第五園”則嘗試用白話文寫傳統,探索一種新型的、南方的、中國式的現代生活模式,突破表面的東西,追求骨子里的中國情結。

王教授在書中特意舉了一個例子︰中式的“第五園”沒有采用傳統民居的封閉結構天井,而是用了西式的開放式庭院布局,並且在庭院中又有許多提示讓人感覺傳統生活若有若無地存在—這樣的方式,可能更接近中國傳統文化那種含蓄的精神。

兩年後,王教授到天津作客,參觀了萬科水晶城,並應允為這個即將售罄封盤的項目寫一本書,于是就有了這本《水晶城︰歷史中建構未來》。本書從洋務運動、城市興起、五大道、勸業場,寫到工廠文脈、新都市主義與尺度選擇,在解讀水晶城的同時,清晰地介紹了天津地方建築文化背景及傳承脈絡。

說水晶城的故事,得先說到20世紀90年代,萬科在沈陽開發“紫金苑”項目,宗地上有兩棵大樹,原計劃要保留下來,可是缺乏保護經驗,一不留神.承建單位嫌麻煩,把樹砍了。

後來開發沈陽“花園新城”,宗地是有半個世紀歷史的儲煤廠,一批胸徑30公分以上的大樹,巨大的龍門吊,老王叮囑︰“都要留下來!”吸取上一次的教訓,萬科的同事把樹都畫到設計平面圖上,然後再交給承建單位。項目完工,樹留下了,龍門吊卻被認為有礙觀瞻,被當作破銅爛鐵賣了。

經歷種種失誤和遺憾之後,萬科開發水晶城時,不僅對原來的自然環境進行保護,還對原有的人文景觀進行延存。比如,把制造玻璃的車間改造成會所,留下運輸產品的鐵軌。美中不足的是,玻璃廠原來的三根煙囪不見了—這一次不是我們不願意,也不是操作失誤,而是因為沒有這樣的經驗和技術。

今年4月,我在日本名古屋參觀一個由明治時期著名陶瓷廠改造的項目︰三個高高聳立的煙囪只截留了1/3,拆下來的磚被重新安排,做成一個裝置藝術,讓入感覺古韻猶存。看後,我深有感慨,尊重文脈,不僅僅需要責任心.還需要技巧和創意—在這方面.中國的開發商,還有教授、學者們,都應該進行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水晶城和“第五園”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萬科對自然、入文環境的認識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責任心。正是因為這樣的認識和責任心,讓“建築無限生活”的萬科與文化學者王受之走到了一起。《水晶城︰歷史中建構未來》這本書,在介紹天津建築物和文脈之外,若能喚起學者、開發商和市民大眾更多地意識到這種責任,則善莫大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