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之一。雖然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但作者並沒有局限於本人親身的經歷,它反映了當時俄國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普通人的理想和期望。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阿遼沙和外祖母的形象。阿遼沙是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能辨別好壞。他的性格是在同生活中「丑事」的斗爭中、 在汲取周圍一切美好東西的過程中形成的。在逆境中成長,與惡環境抗爭,最終使他成了一個正直而有用的人。外祖母的形象是俄國文學中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
她是個勇敢、剛毅的婦女,作者通過一場火災來表現她的勇敢與冷靜;她又是一個善良、慈愛的人,總是以虔誠的態度、寬容的胸懷來對待一切壞事,因為她認為壞事是由生活的困苦與貧窮導致的;她更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喜歡唱歌、跳舞、講故事。這一切都對阿遼沙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祖孫情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