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憲法當屬諸多重大現代革新之一。她把人民提升成為政治統治的根源,並為個體自由與平等之利益計,把公權力的行使納入法律軌道。她保護公民,免受國家恣意之害,她建構出一種基本合意,在此合意構成的框架中,政治異見能夠和平地得到平息。憲法于18世紀末,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的邊緣,即英國的北美殖民地產生,經19世紀的艱苦奮爭,歷20世紀的諸多挫折,終在今日作為統治之建立和規範的手段,而獲得普世之推廣。
序
迪特爾‧格林(Dieter
Grimm)教授是我當前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導師。就公法領域而言,他在德國和英美學界聲譽都很高。不過,格林教授也許並不是大學者。用他自己的話說,當前的德國,已經不是產生大學者的年代。德國的魏瑪時期,產生了我們都很熟知的憲法大學者,例如凱爾森、施密特、斯門德、黑勒等。當時的德國,剛從君主制過渡到民主制,政體格局尚不十分明了;雖有一部憲法,但並無權威的解釋者;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的失敗,又釀出沉重的割地賠款負擔。內憂外患促使當時的人進行根本、全面的思考。于是,憲法大學者涌現,憲法學說爭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以後,當時的西德通過基本法幫助自己完成重建與整合。與之前的憲法相比,基本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建立了聯邦憲法法院,並明確賦予其針對憲法問題的最終發言權。此後,聯邦憲法法院不但成為最高的國家機關之一,同時也變成了憲法學研究的風向標。借此,憲法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水乳交融。就當前德國的憲法學研究來說,已經無法脫離聯邦憲法法院的判決。在很大程度上,憲法學者就是對憲法法院的判決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格林教授才說,當前的德國已經不是產生大憲法學者的時代。當前需要的已經不是根本性的體系建構,而是憲法解釋。
格林教授在1987年至1999年任聯邦憲法法院法官。任職期滿後受聘于柏林洪堡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兼任柏林高等研究院院長。除在各種場合發表的大量論文之外,主要著作包括︰(1)Recht und Staat der btirgerlichen Gesellschaft(市民社會中的法律與國家),Suhrkamp 1987;(2)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1776-1866(德國憲法史),Suhrkamp 1988;(3)Die Zukullft derVerfassung(憲法的未來),Suhrkamp 1991;(4)Die Verfassungund die Politik(憲法與政治),Mtinchen 2001。當前這本譯作中的論文就是從上述各著作中選錄而成,目的是展現一個大陸法系背景下的學者對憲法與憲政這個主題的思考。
當前收錄的文章主要寫于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的德國,曾圍繞福利國家問題展開過比較熱烈的討論。主要原因在于,德國乃至西方國家的憲法框架肇始于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依當時的社會結構和革命訴求而確立的憲法框架已經延續兩百多年。時至今日,社會已經發生諸多變遷,有許多乃是社會結構的變遷,尤其表現為福利國家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市民革命確立的憲法模式還能否適應變遷之後的社會現實,就成為需要人們回答的問題。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格林教授有三個方面的路徑對我啟發很大。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以後,當時的西德通過基本法幫助自己完成重建與整合。與之前的憲法相比,基本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建立了聯邦憲法法院,並明確賦予其針對憲法問題的最終發言權。此後,聯邦憲法法院不但成為最高的國家機關之一,同時也變成了憲法學研究的風向標。借此,憲法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水乳交融。就當前德國的憲法學研究來說,已經無法脫離聯邦憲法法院的判決。在很大程度上,憲法學者就是對憲法法院的判決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格林教授才說,當前的德國已經不是產生大憲法學者的時代。當前需要的已經不是根本性的體系建構,而是憲法解釋。
格林教授在1987年至1999年任聯邦憲法法院法官。任職期滿後受聘于柏林洪堡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兼任柏林高等研究院院長。除在各種場合發表的大量論文之外,主要著作包括︰(1)Recht und Staat der btirgerlichen Gesellschaft(市民社會中的法律與國家),Suhrkamp 1987;(2)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1776-1866(德國憲法史),Suhrkamp 1988;(3)Die Zukullft derVerfassung(憲法的未來),Suhrkamp 1991;(4)Die Verfassungund die Politik(憲法與政治),Mtinchen 2001。當前這本譯作中的論文就是從上述各著作中選錄而成,目的是展現一個大陸法系背景下的學者對憲法與憲政這個主題的思考。
當前收錄的文章主要寫于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的德國,曾圍繞福利國家問題展開過比較熱烈的討論。主要原因在于,德國乃至西方國家的憲法框架肇始于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依當時的社會結構和革命訴求而確立的憲法框架已經延續兩百多年。時至今日,社會已經發生諸多變遷,有許多乃是社會結構的變遷,尤其表現為福利國家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市民革命確立的憲法模式還能否適應變遷之後的社會現實,就成為需要人們回答的問題。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格林教授有三個方面的路徑對我啟發很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