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理查德‧布里斯林和我決定要編一本書,目的是建構理論以統合跨文化培訓各種理論和實踐,以滿足跨文化培訓領域迅速發展的需要。這個決定導致了《跨文化培訓指南》第一版的問世(Landis and
Brislin,1983)。該書分三卷出版,在該書中,我們提出了一種跨文化行為模式。同時,也讓三十多名著名學者和培訓師暢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培訓方法,並為之辯護。當時為該書撰稿的許多人,如今已被認為是本領域的開拓者(如:Michael Paige,Harry Trian-dis,Bill Gudykunst,Dan Kealey,Ferideh Salili,Gary
Fontaine,Sheila Ramsey,LaRay Berna,Sandy Mumford,Nancy Adler,Rosita Albert,Michael Bond,Paul Pederson等人)。我很高興的是我們當初的努力推動了現已是一項獨具特色重要事業的發展。伴隨該書出版,《跨文化關系國際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創刊了。該刊為許多跨文化學者在學術領域獲得承認和尊重,提供了令人敬重的學術平台。在1983年第一版的《跨文化培訓指南》前言中,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克萊伯格(他應當之無愧地享有跨文化關系領域“之父”的榮譽)贊許道,“……本書和跨文化培訓師密切相關,它的確是‘必讀’之作”( Klineberg,1983,p.vii)。
從本書第一版到1996年第二版(Landis and Bhagat,1996)問世這段時間里,跨文化關系研究迅猛增多,這類研究成果不僅發表在《跨文化關系國際雜志》上,而且刊登在其他主流學術期刊上,如《跨文化心理學雜志》(Th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個體和社會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應用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以及各種管理類期刊上。研究成果出版的高潮,反映了人們對全球化和跨文化旅居增多所產生問題的興趣日益增長。本書的第二版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了探討組織機構所需要的跨文化和跨民族培訓方面。因而,有不少文章研究的對象是政府機關和私人機構。然而,遺憾的是,似乎沒有對培訓計劃進行嚴格評估。盡管如此,喬治‧倫威克,一位出色的培訓師,在本書第二版前言中說,“如果我們所有從事跨文化培訓的人或準備成為培訓師的人,不僅讀本書,而且認真思考書中談及的理論、模式、研究發現和實踐原則,如果我們經常地參考和運用它們,那麼與我們一起共事的許多人和機構將會受益(George,1996,p.xii)”。
現在被譯成中文的第三版《跨文化培訓指南》(英文版2004年出版)可能是三個版本中最好的。我和另兩位主編(珍妮特.M.貝內特和米爾頓.J.貝內特)十分感謝北京大學的關世杰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他們承擔了翻譯500多頁專著的艱難工作,使本書中的見解、理論和模式能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中,與學者們分享。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各種文化群體最多的國家之一,因而中國有極大的興趣幫助多種文化群體沒有沖突地和諧共處。據我所知,對于有些不懂英文的中國學者,本書是第一本涉及跨文化培訓問題的專著。首先選擇我們的書加以翻譯出版,對享有這份殊榮,我們極為高興和滿足。
減少民族間和種族間的沖突,是21世紀突出的任務。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可怕後果。我曾在多種場合講過,跨文化培訓會有助于避免可能發生那種後果,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當全球化在以日益加速的步伐發生時,學者和政府注意這些問題就特別重要。我們希望,本書在促進學者和政府重視跨文化培訓問題方面能獲得成功。
丹‧蘭迪斯(
[email protected])
2008年6月6日于美國夏威夷希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