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經濟學的祖師爺亞當‧斯密早就對此有深入的討論,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才開始通過吸收認知心理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通過改造新古典經濟學中的效用函數,建立起全新的個體選擇模型,並激發後來的經濟學家把相關研究領域拓展到經濟學的各主要分支,從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行為經濟學”。本書就是行為經濟學家在這方面得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本書是一本論文集,書中作者均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最杰出者。全書總共26章,每一章都是獨立的學術論文,並都在重要的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過。這些論文分為兩大類︰一類討論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偏好和選擇;一類則討論一些具體的經濟現象,屬于行為經濟學思想和理論模型的應用部分。本書第一部分(第1章)全面地綜述了行為經濟學的來龍去脈、主要思想、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二部分(第2至13章)討論了經濟活動中參與人的偏好和選擇問題,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稟賦效應和心智賬戶;二是不確定下的決策和前景理論;三是跨期決策和時間偏好;四是公平和社會偏好。本書的第三部分(第14至24章)展示了行為經濟學家對三個主要經濟領域的看法︰一是宏觀經濟領域,主要涉及心智賬戶和自我控制對儲蓄的影響;雙曲線貼現和貨幣幻覺等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以及社會偏好對就業的影響。二是勞動經濟學方面,主要涉及公平和互惠等社會偏好對勞動供給以及經濟參與人激勵的影響。三是金融領域,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行為金融學。該領域的三篇代表性論文分別展示了短視損失厭惡等心理因素對于股權溢價之謎、投資者行為以及房地產市場價格波動的作用。該書的最後一部分(第25章和第26章)則專門收入兩篇論文,探討個體決策的本質和過程,以期構建行為經濟學的未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