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石窟寺與佛教造像、歷代陶俑、陵墓雕刻三大部分十四章,基本涵蓋了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門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它的發展歷程,希冀對熱愛中國古代藝術的讀者有所裨益。
馮賀軍,天津人,曾就讀南開大學歷史系,1985年后供職故宮博物院,現受聘為研究員。主要從事佛教文物保管工作,有《曲陽白石造像研究》及數篇論文發表。
目錄
上篇 石窟寺與佛教造像
第一章 石窟寺分布特征與相互關系
一 石窟寺分布
二 石窟寺分布特征
三 石窟寺分布相互關系
第二章 滅佛事件與音單體石佛像
一 三武一宗火佛事件
二 青州龍興造像
三 成都萬佛寺等處造像
四 曲陽白石造像
五 光宅寺、安國寺與大海寺造像
第三章 金銅佛造像
一 三國、兩晉、十六國銅告造像
二 南朝銅造像
三 北朝銅造像
四 臨潼邢家村唐朝銅造像
五 大理國銅造像
六 藏傳佛教銅造像
第四章 寺院泥塑與木雕
一 永寧寺泥塑
二 唐朝善業泥
三 南禪寺與佛光寺塑像
四 大同下華嚴寺與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塑像
五 長清靈岩寺泥塑羅漢像
六 韶關南華寺木雕羅漢像
七 明清寺院塑像
第五章 佛像雕塑家
一 阿尼哥與劉元
二 何朝宗
三 石叟
第六章 戰國以前的俑
一 北方陶俑
二 楚地小俑
中篇 歷代陶俑
第七章 秦始皇陵兵馬俑
一 秦始皇與兵馬俑
二 秦俑的藝術特征
第八章 漢代的俑
一 漢俑與漢代社會
二 陶俑的時代特征
三 陶俑的地域特征
四 漢代木俑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俑
一 西晉時期的俑
二 東晉至南朝時期的俑
三 十六國至北魏時期的俑
四 東魏至北齊時期的俑
五 西魏至北周時期的俑
第十章 隋唐五代陶俑
一 厚葬之風與隋唐陶俑
二 隋唐五代陶俑的時代特征
三 隋唐五代陶俑的區域特征
四 隋唐五代陶俑的類型
第十一章 遼宋元明清時期的俑
一 遼宋時期的俑
二 元代陶俑
三 明代的俑
四 清代陶俑
下篇 陵墓雕刻
第十二章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
一 漢代畫像石
二 漢代畫像磚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至宋金畫像磚與磚雕
一 南京西善橋等處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
二 鄧州彩色畫像磚
三 線刻石棺
四 五代宋金磚雕
第十四章 陵墓雕刻
一 霍去病墓雕刻
二 東漢陵墓雕刻
三 魏晉南北朝陵墓雕刻
四 唐代陵墓雕刻
五 五代陵墓雕划
六 北宋陵墓雕刻
七 明清陵墓雕刻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石窟寺分布特征與相互關系
一 石窟寺分布
二 石窟寺分布特征
三 石窟寺分布相互關系
第二章 滅佛事件與音單體石佛像
一 三武一宗火佛事件
二 青州龍興造像
三 成都萬佛寺等處造像
四 曲陽白石造像
五 光宅寺、安國寺與大海寺造像
第三章 金銅佛造像
一 三國、兩晉、十六國銅告造像
二 南朝銅造像
三 北朝銅造像
四 臨潼邢家村唐朝銅造像
五 大理國銅造像
六 藏傳佛教銅造像
第四章 寺院泥塑與木雕
一 永寧寺泥塑
二 唐朝善業泥
三 南禪寺與佛光寺塑像
四 大同下華嚴寺與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塑像
五 長清靈岩寺泥塑羅漢像
六 韶關南華寺木雕羅漢像
七 明清寺院塑像
第五章 佛像雕塑家
一 阿尼哥與劉元
二 何朝宗
三 石叟
第六章 戰國以前的俑
一 北方陶俑
二 楚地小俑
中篇 歷代陶俑
第七章 秦始皇陵兵馬俑
一 秦始皇與兵馬俑
二 秦俑的藝術特征
第八章 漢代的俑
一 漢俑與漢代社會
二 陶俑的時代特征
三 陶俑的地域特征
四 漢代木俑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俑
一 西晉時期的俑
二 東晉至南朝時期的俑
三 十六國至北魏時期的俑
四 東魏至北齊時期的俑
五 西魏至北周時期的俑
第十章 隋唐五代陶俑
一 厚葬之風與隋唐陶俑
二 隋唐五代陶俑的時代特征
三 隋唐五代陶俑的區域特征
四 隋唐五代陶俑的類型
第十一章 遼宋元明清時期的俑
一 遼宋時期的俑
二 元代陶俑
三 明代的俑
四 清代陶俑
下篇 陵墓雕刻
第十二章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
一 漢代畫像石
二 漢代畫像磚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至宋金畫像磚與磚雕
一 南京西善橋等處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
二 鄧州彩色畫像磚
三 線刻石棺
四 五代宋金磚雕
第十四章 陵墓雕刻
一 霍去病墓雕刻
二 東漢陵墓雕刻
三 魏晉南北朝陵墓雕刻
四 唐代陵墓雕刻
五 五代陵墓雕划
六 北宋陵墓雕刻
七 明清陵墓雕刻
主要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