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催眠的治療用途的書籍。它主要是為治療師而寫,雖然其他健康專業人士也會從中受益。基于與艾瑞克森博士的長期密切合作,本書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種治療師如何通過與來訪者合作來解決問題的感覺。

本書的豐要前提假設是,催眠是描述體驗如何被生成的極佳模型。催眠被定義為一系列體驗式專注的交互序列,該序列將產生一種改變的意識狀態,在其中自我表達開始自發發生(即,沒有意識的干預)。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這種自然方法使來訪者不僅體驗到“失去控制”的癥狀,而且體驗到公用語言所描述的治療性催眠狀態;因此,問題取向就成了已經見效的自然的“催眠誘導”取向(cfRitterman,1983)。用相同的語言描述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就允許了催眠誘導和其他治療性溝通直接從來訪者采用的“問題誘導”演變過來。通過這種方式,艾瑞克森學派從業者正是使用來訪者保持有限現實的這種模式,來擴展出多種可能性。

該觀點的另一個主要前提假設是,體驗的價值主要決定于其情境。例如,一個年輕的女性來訪者抱怨說,數月來每當她閉上眼楮試圖放松。下時,她就會看到熱情的“眼楮”。這雙眼楮是脫離實體的(即,與臉或身體夯離開的),一直盯著她,直到她睜開眼楮並重新適應現實。這位女士越來越感到被上述體驗所困擾,所以才來尋求治療幫助。
 

目錄

第一章 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論
第二章 催眠體驗
第三章 艾瑞克森學派催眠治療的一般理論
第四章 合作策略
第五章 為治療性催眠創造情境
第六章 產生治療性催眠的聯想策略
第七章 混亂技術——減弱意識作用
第八章 平衡聯想和分離策略︰催眠誘導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在1986年聖地亞哥的第二屆催眠與策略干預年會上,我有幸與Stephen Gilligan共事。年會由聖地亞哥的米爾頓‧艾瑞克森學院主辦,Gilligan在他的講話中說了這個笑話︰“換一個燈泡需要多少艾瑞克森學派治療師?答案是8個。1個人換燈泡,7個人講隱喻故事,故事的內容是艾瑞克森會如何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好在,這本書不是關于艾瑞克森如何做得更好的。事實上,它甚至都不是關于艾瑞克森的。雖然主題是艾瑞克森學派的催眠誘導,但這實際上是一本治療性改變的手冊——教你提升作為治療師的溝通能力的書。

當然,所有治療師都會從提升溝通技能中獲益。這個行業令人振奮的一面是,我們沒有切實的工具——只有溝通藝術。我們僅有的工具,就是我們自己。

為了使溝通具有治療效果,你需要愈加意識到你所給信息的效果,和你所給的信息能夠具有的效果。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書是關于艾瑞克森的,因為沒有人能夠成為比他更好的溝通榜樣。他用了他的整個生涯來提升他的人際意識和人際影響力。

許多人追尋艾瑞克森,並對他原創的和持久的貢獻持有濃厚興趣。他們包括︰Jay Haley、Ernest Rossi、Richard Bandler、John Grinder、Stephen Gilligan、Carol Lankton、Michele Ritterman和Bill O﹀Hanlon。後來,這些專家發展了幫助實踐者的模型,他們在自己的臨床工作中達到了艾瑞克森所達到的某些高度。甚至杰出的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和Gregory Bateson,也向艾瑞克森學習他的方法。

在本書中,Gilligan帶入了他作為實驗心理學家的訓練,並綜合了其導師Erickson、Bandler、Grinder以及Bateson的方法。從這三個源頭,他創建了自己的模型——最新的更新模型。他的方法帶有他學得最好的課程的烙印︰創造性、勇敢、深刻——如何有效地加入(join)催眠,還有語言學和哲學。

Gilligan不只是合成者,他也是先驅和發揚光大的人。他對心理治療的貢獻是原創的,也是持久的,就像這本書是原創的和持久的一樣。為了從歷史的觀點看這本書,我們要對米爾頓‧艾瑞克森有所了解。艾瑞克森是一位精神科醫生,是現代催眠之父,也是催眠的後續產物——簡快策略治療的創始人。他是一位心理治療大師,他使用催眠是因為這是影響力溝通的典範模式。艾瑞克森以使用間接的基于催眠的方法而聞名,他使用這一技術,是因為這是讓來訪者意識到他們改變的能力,並得到其合作的最有效的方法。

治療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增強病人的服從性。病人前來治療,常常是因為他們失去了與自我內部和重要他人合作的能力。他們在限制選擇的重復模式中迷失,失去了走向改變的內在能力。

催眠誘導無疑可以促進合作,即使直接提議也是如此。例如,如果在有效的催眠誘導後告訴病人“香煙的味道很糟糕”,病人也會接受。事實上,艾瑞克森在中年就強調,催眠誘導的主要目標是引發病人的合作。

Gilligan幫我們了解到,如何有效使用非常規的艾瑞克森派治療溝通,尤其是在誘導催眠狀態方面。誘導是一個過程,其間,治療師幫助病人形成新的富有彈性的觀點,病人學習如何產生催眠現象,如知覺改變,自主(非意志控制的)行為,改變記憶功能,等等。

檢驗催眠所能達到的效果,我們會震驚于癥狀與催眠現象之間如此相似。例如,恐怖癥病人會用關于未來的鮮明的(甚至是不自主的)“可怕景象”嚇倒自己;而在催眠中,同一個病人可以同樣鮮明地想象愉悅場景。

艾瑞克森用一句俗語描述根本準則︰“如果你有幻想的痛苦,你也可以有幻想的快樂。”追隨艾瑞克森的腳步,我已經指出了將問題保持下來的機制,這同時也是產生解決方案的機制。事實上,機制總是良性的。最後的結果(表現出抱怨的)可能有問題,但結果不好並不意味著治療師要把嬰兒連同洗澡水一起潑掉。病人發展出的問題策略,可以看做是良性甚至正面的。因為這些策略已經發展得很好,使用它們好過扔掉它們再去發展新的策略。

不同于以往作者的是,Gilligan詳述並發展了保持問題、產生催眠現象、產生解決方案機制的相似性。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單是這一點,學習這本書便很有價值。同時本書還有其他的貢獻。明顯的例子就是精細分析了對于催眠病人的“既是,又是”推理、聯想與隔離策略,以及混亂技術。事實上,Gilligan關于混亂(confusion)的那一章,是在艾瑞克森20多年前的原創文章之後,這一技術的最重要的進展。令人驚訝的是治療性混亂沒有更多的相關資料,因為艾瑞克森認為這是他為催眠所貢獻的最重要的技術。Gillignn的篇章豐富了治療脈絡,未來的多年將會被繼續引用。

本書還有一個品質,這是不用參加Gilligan國際聞名的工作坊,而最能體驗Gilligan本人的一本書。Gilligan在他的工作坊里,著重強調治療師的成長和發展。

這本書也類似。這是第一本對于治療師,和對病人、問題、技術、理論同等強調的催眠書籍。書中給予了治療師實用方法來有效地實施催眠和處理“難以接納的體驗”,例如,治療師帶到情境中的問題。

本書是艾瑞克森學派催眠的基本原理書——根本準則和基本技術。它是實踐理念的寶藏,給了治療師要提問的具體問題,也給了要尋求的總體治療理念。學者風範的概念寫得嚴謹有序。我們更期待現實版本︰技術被當場示範而不只是加以解釋。在艾瑞克森式方法使人們注意到催眠的時代,這本書將激勵其生長和發展。

所以,需要多少個艾瑞克森治療師來換燈泡?答案是︰1個。但有了Gilligan讓我們了解怎樣做得更好,這絕對有幫助。

學習Gilligan是一種享受。我期待著這本書的效果。

Jeffrey K.Zeig博士
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會長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1986年8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