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編寫本書是希望能在某種程度上壽命那些創作具有創造性的長篇作品(非小說)的人們,這本書特別針對大學里的博士研究生和他們的導師。在攻讀博士學科或培養博士的過程中,這些人依然在追求最苛刻的原創研究理想。John Stuart
Mill曾經說過:「所有事情總要有人第一個去做。」這是博士研究一直遵循的也是應該遵循的原則。盡管每篇博士論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本書的作者仍然相信,在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生們還需要掌握一系列通用寫作技巧,並且對於各種學科和主題而言,這些技巧在本質上是相似的。過去20年間,對研究技能的培訓已經進一步正式化,但是相比之下,這些「手工藝」式的寫作技巧卻被忽視,並且未能系統化。
對於Oakeshott和其他傳統主義者來說,筆者的行為似乎頂多是牆上的另一塊磚而已,是朝着馬克斯·韋伯(Max
Weber)預言的現代社會官僚化邁出的又一步。但是筆者認為:應該學習論文的規划、起草、編寫、展開、修改和再思考技巧,還要學習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必要標准完成論文的技巧。在過去,人們常常采用毫無章法和膚淺的引導和培訓來傳播這些技巧。但是鑒於這些技巧的重要性,我們現在不能再容忍類似的胡亂處置了。學術自省是一個歷史悠久、值得尊崇並延續至今的傳統。它可追溯到Friedrich
Schelling在《關於大學研究》(On University Studies)中的理想主義願景,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學習的進步》(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中的沉思,乃至更早的中世紀思想家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一些意義重大的反省著作。如今的學者和學生正如過去一樣,並沒有(或無法)避免受外部影響和理性化進程的干擾。在現代條件下,大學可以為自己現有的知識產生和傳播模式賦予特權,只要它們能夠證明這些模式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