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學初論

壯學初論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李富強 潘汁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5105887
  • ISBN13:9787105105885
  • 裝訂:平裝 / 50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壯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掮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共有壯族人口16178811人,佔全國少數民長人口105226114人(不含台灣省的少數民族人口)的15.38%。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最集中的地方,共有壯族15600854人居住于廣西各地,佔廣西少數民族人口的85.7%,佔全國壯族人口的96.43%。其分布狀況為桂西稠密,桂東、桂北稀疏。在廣西,壯誒人口佔總人口90%以上的縣,有靖西、天等、德保、大新、隆安、龍州、平果、忻城、那坡等;壯族人口佔總人口90%以下、8O%以上的縣市,有田東、田陽、邕寧、武鳴、東蘭、上思、憑祥、扶綏、上林等;還有14個縣市區的壯族人口佔總人口80%以下、60%以上。除廣西外,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白治州富寧、麻栗坡、馬關等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臘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勝縣、雲縣,貴州省從江縣,四川省寧南、木里、會東、會理等縣,陝西省柞水縣紅岩寺蘭家灣等地也有少量壯族分布。

壯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蔟源不僅可以上溯到有史時期的“西甌”、“駱越”,而且可以追溯到嶺南的史前人類。千百年來,壯族及其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或鐫刻在祖國的錦繡河山,或以“西甌”、“駱越”、“烏滸”、“俚”、“僚”、“俁”、“僮”等名義,甚或是以“蠻”的名義,記載在歷代史籍當中,憑由人們對之考證和探究,為之感嘆和自豪。

本書是《中國壯學文庫》叢書中的《壯學初論》。
 

目錄

上篇 壯學理論思辨
第一章 壯學:一個新時代的學術話語
一、壯學:全球化時代的召喚
二、壯學:民族學、人類學本土化的產物
第二章 壯學的性質、基本理論方法及其使命和意義
一、壯學的性質
二、壯學的基本理論方法
三、壯學的使命和意義
第三章 壯學的歷史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視壯為泰的研究階段
二、20世紀20—70年代:漢文化為中心的壯族研究
三、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壯學的孕育和創建時期
中篇 壯族及其歷史與文化
第四章 壯族:一個“多元一體”的範圍
一、壯族的多樣性
二、壯族的自我認同
三、壯族的中華民族認同
第五章 壯族族源:嶺南土著
第六章 壯族發展史: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程
一、先秦:自主發展時期
二、秦之後:逐步認同中華民族時期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平等發展時期
第七章 壯族的生態環境與生存形式
一、源遠流長的農業傳統
二、精湛別致的工藝制作
三、別具一格的壯醫藥
四、特色濃郁的衣食住行
第八章 壯族的社會發展與社會體系
一、壯族社會的歷史軌跡
二、婚姻制度
三、家庭制度
四、寧屬制度
五、壯族的都老制度
第九章 壯族的觀念和價值
一、哲學觀念
二、宗教信仰
三、倫理道德
四、審美意識
第十章 壯族語言文字與文化傳承
一、壯語的特點
二、漢語對壯語的影響
三、壯族文字的演變
四、壯族的文化傳遞
下篇 壯族同源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第十一章 侗台語民族:壯族所屬民族集團
一、侗台語民族概念及相關研究
二、侗台族民族的歷史與現狀
第十二章 侗台語民族的起源
一、侗台語民族與南島語族
二、侗台語民族與百越
第十三章 侗台語各族的分化與遷徙
一、侗台語民族集團的分化
二、侗台語民族的遷徙
第十四章 侗台語民族語言文化
參考文獻
後記
 

壯學是在傳統壯族研究的基礎上提升出來的新興的概念,是一個新時代的學術話語。它是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廣西壯學學會的成立而逐漸步人學界視野的。它的產生和成長是學術發展的必然,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它的構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壯學︰民族學人類學本土化的產物

壯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掮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共有壯族人口16178811人,佔全國少數民長人口105226114人(不含台灣省的少數民族人口)的15.38%。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最集中的地方,共有壯族15600854人居住于廣西各地,佔廣西少數民族人口的85.7%,佔全國壯族人口的96.43%。其分布狀況為桂西稠密,桂東、桂北稀疏。在廣西,壯誒人口佔總人口90%以上的縣,有靖西、天等、德保、大新、隆安、龍州、平果、忻城、那坡等;壯族人口佔總人口90%以下、8O%以上的縣市,有田東、田陽、邕寧、武鳴、東蘭、上思、憑祥、扶綏、上林等;還有14個縣市區的壯族人口佔總人口80%以下、60%以上。除廣西外,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白治州富寧、麻栗坡、馬關等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臘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勝縣、雲縣,貴州省從江縣,四川省寧南、木里、會東、會理等縣,陝西省柞水縣紅岩寺蘭家灣等地也有少量壯族分布。

壯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蔟源不僅可以上溯到有史時期的“西甌”、“駱越”,而且可以追溯到嶺南的史前人類。千百年來,壯族及其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或鐫刻在祖國的錦繡河山,或以“西甌”、“駱越”、“烏滸”、“俚”、“僚”、“俁”、“僮”等名義,甚或是以“蠻”的名義,記載在歷代史籍當中,憑由人們對之考證和探究,為之感嘆和自豪。

然而,對壯族及其先民進行研究的歷史並不長。嚴格的科學意義上的壯族研究是在19世紀末伴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腳步而到來的。在某種意義上,如同人類學是“殖民主義的產兒”(the child of colonialism)一樣,壯族研究也是殖民主義的產物。當時,帝國主義列強沿印度洋和太平洋自西向東擴張,在瓦解了印度、瓜分了東南亞之後,把貪婪的圍光盯向了中國大陸。為了鞏固他們在南亞和東南亞的統治,打通一條由東南亞直人中國腹地的通道,他們開始研究我國南方各省的歷史、地理、民族、語言、習俗等問題,以作為軍事侵略的先導。這些研究當中就包括了對壯族的研究。1885年英國倫敦出版的柯奎翁(A.R.Colquboun)著的《在撢族中》(Amongst the Shans)及倫敦大學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教授為該書所寫的導言《撢族的搖籃》(The Crad-leof the Shan Race)是目前所見的涉及壯族的最早論著。此後,法國人邦德里(Pierre Lefevre Pontalis)1897年在荷蘭發表的《泰族侵人印度支那考》(L’invassion Thaie Indochine)、英國人戴維斯(H.R.Davis)1909年在英國劍橋出版的《雲茼︰聯結印度和揚子江的鏈環》(Yunnan,The Link between India and Yan-gtze)、美國人杜德(W.Clefton Dodd)1923年在美國依俄華出版的《泰族——中國人的兄長》(The Tai Race,Elder Brother of the Chinese)、英國人吳迪(W.A.R.Wood)1926年在倫敦出版的《暹羅史》(A History of Siam)都論及壯族的族源和分布。

繼西方人研究壯族之後,泰國人也加入了此項工作。有“暹羅歷史之父”之稱的泰國共丕耶達嗎鑾拉查奴帕親王在1925年出版的《暹羅古代史》中,有相當的篇幅論及壯族。接著,泰國拍耶亞奴曼羅閣吞寫了《泰撢族系考》一文,大量論述了廣西等地壯族的情況。然而不論是西方人,還是泰國人,這時的壯族研究僅限于族源和分布,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比較單一,所論證的材料主要是語言學材料以及文獻中的有關記載,基本上局限于諾言學或歷史學的範疇。由于研究者都是以東南亞泰族為參照系,當他們發現壯泰民族有密切關系後,即先人為主地把壯族歸為泰族。因此,長期以來,壯族研究在許多外國學者眼中,只能算是泰族研究或泰學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壯學概念的產生不可能來自外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