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

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
定價:480
NT $ 418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屆“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的成果。作者討論了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對于空間綜合方法的需求、空間綜合模型與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歷史學、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城市學、文化遺產與景觀資源學等方面的應用。

本書可供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以及相關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與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社會科學研究與GIS綜合方法
為什麼人文學與社會科學亟需GIS?
再現、搭橋與詮釋︰論社會地理信息系統的實現
GIS與社會科學整合研究︰空問計量經濟的途徑
空間綜合模型與方法
韋伯型設施區位運籌的地理計算方法
健康風險地理探測器
區域經濟差異分析的空間聚類方法研究
中國2000年以來人口地理演變的Agent模擬分析
歷史學研究
中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
華夏家譜GIS平台構建研究
中國歷史地理數字化及應用
空間分析在民國北京醫療文化研究中的應用
基于GIS的壯語地名空間分布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
清代河南賦稅數據庫建立與利用初步研究
城鄉發展與社會學研究
虛擬犯罪研究的理論模型與應用
毒品犯罪在城市建成區的空間分布研究
台灣汐止市都市成長與環境沖擊模擬之探討
台灣癌癥治療機構的地理可近性分析
“西瓜學校”研究——台北市額滿中學的鄰里效應之探討
空間統計分析在鄉域村莊體系規劃中的應用
文化遺產與景觀資源研究
文化線路遺產原真性保護的GIS空間分析支持——以明長城為例
基于空間信息技術的村落文化保護研究
線型旅游空間旅游資源的空間綜合評價方法探討——以江蘇大運河遺產
彩圖
 

“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是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研究的學者近年來提出的概念,他們強調空間概念及其要素對于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通過統一的空間坐標來整合多源的人文和社會科學信息,並以此作為基礎來改進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框架。這些學者利用已經在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廣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統平台、空間統計方法以及空間模擬手段,建立具有空間特征的數據庫,展示相關事物的空間聯系,分析其空間變化規律,進而解釋與揭示人文學與社會學現象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機理,表達事物的時空格局與預測其發展模式。從國內外發表的研究成果來看,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已經引起國際學術界的積極關注。2009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以及台灣大學的學者共同主辦了“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來自海峽兩岸與海外的華裔學者匯聚香港中文大學,開展了內容豐富和深入的交流,並出版這本論文集。本文集不僅反映了中國學者對于這個研究方向的思考與行動,也體現出多學科交流以及文理學科大交叉所帶來的某種創新文化氛圍。

創新文化是國家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資源,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創新的文化環境,這已成為一個民族決勝創新時代的必由之路。全社會都應充分認識創新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積極參與創新文化的建設。為此,我國的創新文化需要一大批高層次和復合型的領軍人才,而這樣的人才需要通過學術開放與多學科交叉融合來、培養。據報道,近百年來,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334項成果中,近半數的項目是多學科交叉融合取得的。當代新興學科,如全球變化研究、納米科學與技術、化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地球信息科學等基本上都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推動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體現了一種開放性的思維與推動學科交叉的努力。確實,我們不應當把人文性與科學性分離甚至對立起來,而是應該造就更為開放的科學與人文研究環境。現代科學越來越趨向于復雜和綜合,許多重大科學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來自于交叉和邊緣學科。同時,科學與技術的互動,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國家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都已成為當今科技發展的重要特征。因此,以合作與競爭互動為特征的科學家群體,已經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主導性力量。如大家熟知的美國桑塔費研究所,從事復雜科學研究的這一團隊不僅包括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計算機專家,還包括一些經濟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哥本哈根學派、卡文迪許實驗室、布爾巴基辯論會等也都體現了科學家集體的創造效應。多年以前,我曾經參觀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多媒體實驗室,看到從事多媒體研究的人員來自備行各業,有哲學、心理學、宗教、兒童、藝術、生物、物理學方面的專家,搞計算機的並不佔多數。他們舉辦的免費午餐會,往往出現激烈而友好的爭論。我相信,這種大跨度、多學科的撞擊一定會產生創新的火花。在當今大科學研究、交叉學科研究已成主導的情形下,在科學研究國際化的趨勢下,開放是創新的靈魂和源泉,對此我們切不可忘記。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的繁榮與起伏深刻影響著科技的發展,其中一些重大發現和發明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許多成就至今還令我們感慨和贊嘆。特別是我們的先哲在認識自然現象中歸納整理出來的整體視角、辯證思維、因地制宜等認識方法,不僅為我國天文學、醫學、農學、工學等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基礎,而且在今天仍然表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後現代性。從先秦諸子的“天人之辯”,到漢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再到宋明理學家的“萬物一體”論,整體、和諧、統一的思維方式始終貫穿于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全過程。由此看來,采用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整理中華文明的時空框架還是大有可為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