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貨幣論

電子貨幣論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周虹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117899
  • ISBN13:9787300117898
  • 裝訂:平裝 / 35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電子貨幣作為一種獨特的貨幣形態,在擁有傳統貨幣的基本屬性外,又具有其獨特的屬性和特征。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從電子貨幣理論的角度,深層探討電子貨幣內在機制的力作。

本書通過對電子貨幣內在機制的研究,探索在網絡經濟中電子貨幣和電子貨幣理論發展的脈搏,理清其未來發展趨勢,形成電子貨幣理論的初步框架。

本書從電子貨幣的界定入手,對電子貨幣本質、電子貨幣發行、電子貨幣政策選擇、電子貨幣內控機制與風險防範、電子貨幣金融監管和法律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本書特別研究了中國電子貨幣發展的脈絡與走向,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對于中國電子貨幣發展,本書主要觀點是積極發展與審慎監管。

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和主要觀點對今後在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
0.1 選題意義
0.2 文獻綜述
0.3 研究方法與全書架構
第1章 貨幣與電子貨幣
1.1 貨幣與貨幣基本
1.2 電子貨幣的內涵與外延
1.3 電子貨幣發展的歷史沿革
1.4 電子貨幣的特性
第2章 電子貨幣發行機制
2.1 一個古老的話題——有關貨幣發行的競爭
2.2 網絡外部性與電子貨幣的發行
2.3 電子貨幣發行機制市場競爭模型構建
2.4 電子貨幣供給與需求
2.5 電子貨幣與貨幣供給的實證分析
第3章 電子貨幣與貨幣政策選擇
3.1 相關概念
3.2 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的影響
3.3 電子貨幣與貨幣政策選擇
第4章 電子貨幣安全與風險防範
4.1 電子貨幣風險分析
4.2 電子貨幣風險管理機制構建
4.3 電子貨幣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及安全策略
第5章 電子貨幣金融監管與法律體系構建
5.1 現代金融監管概述
5.2 電子貨幣監管與相關法規的國際比較
5.3 電子貨幣監管體系與法律框架構成
第6章 中國電子貨幣發展模式研究
6.1 中國電子貨幣發行政策研究
6.2 中國電子貨幣內控與風險防範機制
6.3 中國電子貨幣監管模式研究
6.4 環境與政策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並于2000年經過評審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高校中第一個財政金融領域的重點研究基地。四年來,在黃達、陳共、王傳綸等老一輩財政金融學家的帶領下,中心以其創新的科研體制,良好的研究環境吸引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他們以開闊的視野和前瞻性的眼光,緊抓時代脈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深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

理論總是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產生,並進而指導和推動實踐的發展。在世界各國經濟高度發展、科學技術飛速創新的時代里,財政金融理論的研究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全球化成為財政金融理論研究的基本視角。0世紀的後90年中,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世界各國的經濟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的環境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和新的問題,單純的國內視角已經無法解釋,更不用說為實踐活動提供有效、科學的指導。因此,對任何問題的研究都要放在全球化的框架中進行。例如,過去學者們在探討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時,多是從脆弱的國內經濟基本面和政府不負責任的政策著眼。但對于90年代以來頻頻爆發的金融危機,這些傳統的理論顯然已經無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甚至連財政政策這個一向被認為是“純國內範疇”的問題,也面臨著挑戰。就稅收工具而言,傳統上,一國宏觀稅負的確定,主要依據是本國經濟增長的現狀和目標,在全球化的宏觀背景下,決策過程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既要遵守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還要考慮其他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隨著我國加入WTO,財政理論的更新和政策機制的改進迫在眉睫。于是,以全球化為背景,解釋和指導中國經濟發展,就成為新世紀對理論工作者們的必然要求。

其次,改進研究方法和注重學術規範成為理論研究的重要傾向。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進入直接融資高速發展的時期,金融市場的空前繁榮和金融創新的層出不窮推動了微觀金融理論的蓬勃發展。與傳統的宏觀金融理論相比,微觀金融研究更加側重于定量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學、物理學模型成為理論研究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財政理論領域也突破了原有研究方法的欠缺,政治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思想以及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模型越來越多的融入到研究工作中。相比之下,我國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還十分單調,基本上還停留在邏輯分析的階段,數理統計等國際流行的分析工具在我國的經濟學研究中還運用不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國的理論工作者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正在努力實現方法論的國際對接,以推動國內財政金融理論研究的突破。

第三,在實踐的推動下,財政金融理論研究的對象迅速拓展。過去,囿于傳統觀念和我國經濟發展程度所限,金融研究局限在貨幣政策等宏觀層面,微觀僅限于商業銀行。財政研究也只集中在財政稅收政策和國債等宏觀領域,研究對象十分單一。改革開放0多年來,我國的市場規模從小到大,宏觀管理水平由低到高,財政與金融學科也不斷完善。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衍生金融產品、金融風險管理、風險投資等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興趣,理論體系已經涵蓋了從宏觀金融運行到微觀金融實踐的各個方面。財政研究也更加務實,範疇擴展到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的管理和稅收籌劃等嶄新的領域。財政和金融的交叉研究也日益興起。例如貨幣同盟中的財政政策以及通貨膨脹和稅收的關系。學科體系的日臻完整和成熟,極大地促進了宏觀管理層和微觀主體決策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為了推動我國財政金融理論研究的長足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為國內學者開創國際學術交流的空間,從每年一度的“中國金融國際論壇”到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研討班,從羅伯特‧蒙代爾、羅伯特‧巴羅、本杰明‧弗里德曼、讓‧雅克‧拉豐、哈維‧羅森、羅伯特‧希勒等國際頂級經濟學家的講座到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席列昂‧梅拉梅德先生、德國財政部常務副部長考克‧維瑟博士等業界和政界領導人的面對面,在中西方文化的一次次交匯中,中心專家敏銳地把握了理論發展的國際動態和最新趨向,結合全球化條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取得了理論研究的碩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