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確立班級管理的專業地位,提升師生生命質量。我們可以從學生、教師(班主任)的角度分別進行說明。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班級管理是一種更具專業品質的教育活動。對此,我們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就全書的論述結構而言,可分四大主要部分和一些附錄。
目錄
緒論
一、寫作目的
二、核心觀點
三、本教材的論述結構
第一章 班級管理的教育目標
第一節 班級管理應有的新目標
一、辨析目標的參照系︰班級管理五層境界
二、從一個班級看不同發展境界
三、班級管理新目標︰提升生命質量
第二節 新型班級的具體目標
一、師生享有內在的生命尊嚴
二、班級活動煥發生命活力
三、班級文化充滿成長氣息
第二章 班級管理的教育思路
第一節 理解教育思路的認識基礎
一、班級管理需要教育主線和主題
二、學生是班級管理中的發展主體
第二節 辨析教育思路的思考線索
一、教育思路的原點︰學生個體
二、教育思路的依據︰個體發展機制
第三節 班級教育思路的基本含義
一、“敞現——交流——辨析——提升”的含義
二、例釋班級教育思路的四個環節
第四節 應用教育思路的實踐原則
一、結合實際進行具體創造
二、著眼長效形成整體格局
第三章 班級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一節 以“成事育人”為核心取向
一、辨清班務的教育內涵
二、開發事務的教育價值
第二節 以“培育自覺”為教育基礎
一、研究學生的成長需要
二、培育學生的自主意識
第三節 以“交往共生”為教育方式
一、深入交流中辨析責任
二、相互支持中共同發展
三、真誠合作中升華體驗
第四章 班級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節 建設民主合用的管理體制
一、民主地建立組織結構
二、開發崗位與角色的教育價值
三、生成合用的規章制度
第二節 創設主動參與的活動機制
一、開發真實的活動內容
二、形成主動的活動方式
三、培養全面的活動能力
第三節 營造開放舒心的班級文化
一、提煉鮮明的發展主題
二、營造舒心的成長環境
三、拓展廣闊的生活空間
第五章 班級管理的常用技法
第一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策劃
一、帶領學生辨析發展主題
二、共同制定班級發展計劃
三、系統設計班級工作崗位
四、整體設計班級環境
第二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
一、民主制定班級規章制度
二、整體安排系列主題活動
三、協調學生群體活動
四、凝聚資源匯成教育合力
五、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
第三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施
一、根據學生需要選擇活動主題
二、吸引學生參與設計實施活動
三、指導學生提煉學習生活感受
四、後續活動讓體驗深化和升華
第四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反饋
一、自主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二、健全立體化的交流反饋機制
第五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改進
一、用典型事例促進學生發展
二、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
三、及時更新班級生活機制
第六章 班級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節 階段︰初具形式,尚需深化內涵
一、管理體制︰舊內容采用新形式
二、活動機制︰初步嘗試自主策劃
三、班級文化︰關注顯性文化氛圍
第二節 階段︰基本成型,還可主動開拓
一、管理體制︰更加關注成長體驗
二、活動機制︰從生活中提煉主題
三、班級文化︰關注班內人際關系
第三節 階段︰自我超越,實現自主創造
一、管理體制︰積極引領學生發展
二、活動機制︰主動開拓生活空間
三、班級文化︰有效激活學生思想
結語
附錄︰建設“民主型班級”的系列研究工具
附錄1︰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的研究工具
一、制定新的班級發展計劃前的調查
(一)暑期班級家訪工作項目
(二)班級生活調查問卷
(三)《班級起始狀態分析報告》的基本內容
二、班級發展思路和班級主題活動的策劃
(一)《班級管理工作方案》的基本內容
(二)《班級主題活動方案》模板
三、班級活動案例與發展總結的撰寫
(一)《班級主題活動案例》寫作框架
(二)《班級發展總結報告》的基本內容
(三)班級發展評價表
附錄2︰組織學生策劃班級發展的研究工具
(一)個人發展計劃
(二)小組發展計劃
(三)班級發展規劃
(四)班委會工作計劃
附錄3︰引領學生自主開展班級活動的研究工具
(一)策劃與實施班級主題活動的行動方案l
(二)主題班會之後的調查問卷
後記
一、寫作目的
二、核心觀點
三、本教材的論述結構
第一章 班級管理的教育目標
第一節 班級管理應有的新目標
一、辨析目標的參照系︰班級管理五層境界
二、從一個班級看不同發展境界
三、班級管理新目標︰提升生命質量
第二節 新型班級的具體目標
一、師生享有內在的生命尊嚴
二、班級活動煥發生命活力
三、班級文化充滿成長氣息
第二章 班級管理的教育思路
第一節 理解教育思路的認識基礎
一、班級管理需要教育主線和主題
二、學生是班級管理中的發展主體
第二節 辨析教育思路的思考線索
一、教育思路的原點︰學生個體
二、教育思路的依據︰個體發展機制
第三節 班級教育思路的基本含義
一、“敞現——交流——辨析——提升”的含義
二、例釋班級教育思路的四個環節
第四節 應用教育思路的實踐原則
一、結合實際進行具體創造
二、著眼長效形成整體格局
第三章 班級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一節 以“成事育人”為核心取向
一、辨清班務的教育內涵
二、開發事務的教育價值
第二節 以“培育自覺”為教育基礎
一、研究學生的成長需要
二、培育學生的自主意識
第三節 以“交往共生”為教育方式
一、深入交流中辨析責任
二、相互支持中共同發展
三、真誠合作中升華體驗
第四章 班級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節 建設民主合用的管理體制
一、民主地建立組織結構
二、開發崗位與角色的教育價值
三、生成合用的規章制度
第二節 創設主動參與的活動機制
一、開發真實的活動內容
二、形成主動的活動方式
三、培養全面的活動能力
第三節 營造開放舒心的班級文化
一、提煉鮮明的發展主題
二、營造舒心的成長環境
三、拓展廣闊的生活空間
第五章 班級管理的常用技法
第一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策劃
一、帶領學生辨析發展主題
二、共同制定班級發展計劃
三、系統設計班級工作崗位
四、整體設計班級環境
第二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
一、民主制定班級規章制度
二、整體安排系列主題活動
三、協調學生群體活動
四、凝聚資源匯成教育合力
五、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
第三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施
一、根據學生需要選擇活動主題
二、吸引學生參與設計實施活動
三、指導學生提煉學習生活感受
四、後續活動讓體驗深化和升華
第四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反饋
一、自主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二、健全立體化的交流反饋機制
第五節 班級管理工作的改進
一、用典型事例促進學生發展
二、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
三、及時更新班級生活機制
第六章 班級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節 階段︰初具形式,尚需深化內涵
一、管理體制︰舊內容采用新形式
二、活動機制︰初步嘗試自主策劃
三、班級文化︰關注顯性文化氛圍
第二節 階段︰基本成型,還可主動開拓
一、管理體制︰更加關注成長體驗
二、活動機制︰從生活中提煉主題
三、班級文化︰關注班內人際關系
第三節 階段︰自我超越,實現自主創造
一、管理體制︰積極引領學生發展
二、活動機制︰主動開拓生活空間
三、班級文化︰有效激活學生思想
結語
附錄︰建設“民主型班級”的系列研究工具
附錄1︰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的研究工具
一、制定新的班級發展計劃前的調查
(一)暑期班級家訪工作項目
(二)班級生活調查問卷
(三)《班級起始狀態分析報告》的基本內容
二、班級發展思路和班級主題活動的策劃
(一)《班級管理工作方案》的基本內容
(二)《班級主題活動方案》模板
三、班級活動案例與發展總結的撰寫
(一)《班級主題活動案例》寫作框架
(二)《班級發展總結報告》的基本內容
(三)班級發展評價表
附錄2︰組織學生策劃班級發展的研究工具
(一)個人發展計劃
(二)小組發展計劃
(三)班級發展規劃
(四)班委會工作計劃
附錄3︰引領學生自主開展班級活動的研究工具
(一)策劃與實施班級主題活動的行動方案l
(二)主題班會之後的調查問卷
後記
序
民族振興,教育為本;教育振興,教師為本。進入新世紀,人類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識社會,人才資源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教育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改革發展教師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國家教育實力,日益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首選戰略。教育部于2001年6月頒布並實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實驗推廣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它呼喚教師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新型教師。
教師教育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學科共同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專業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研究的最新進展,教師專業的終身發展、教師的研究性教學與反思性教學、教師行動研究、基于教學情境的教師表現性評價等,既要求在教師教育中將之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也要求指導教師將之轉化為自身教學實踐的要求。不斷推進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和創新,把學科、專業與教育學科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教師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推出一批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優質教材,在教育教學,=Z念、模式和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開展實踐創新,既是新世紀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水平師範大學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
2006年,華東師範大學啟動了新一輪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在新的改革方案中,教育類課程由教育與心理基礎類、教育研究與拓展類、教育實踐與技能類和學科教育類四個模塊組成。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改造和更新了教育學、心理學兩門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實和加強了教育實踐與技能類課程、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要求,重點建設了供全體師範生選修的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為充分反映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的建設采取的是短課時、小班化、團隊化的申請與建設辦法,在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建設上,要求理論性課程應少而精,注重引導,實踐性課程應以案例教學為主,有具體的教學指導,並配有輔讀材料。到2008年,先後分四批立項,建設了68門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第一批教師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建設時,學校就開始醞釀編寫一套與該類課程相配套的教材。把大學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和中小學教學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是教師教育精品教材系列設計的主要指導思想。現在,首批教師教育精品教材出版了。這可以看作是對三年來教師教育課程方案改革的一個總結與驗證,也可以看作是不斷推進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的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更好的教師教育教材不斷涌現,為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教材建設提供成功的典範,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作出積極的貢獻!
教師教育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和教育學科共同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專業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研究的最新進展,教師專業的終身發展、教師的研究性教學與反思性教學、教師行動研究、基于教學情境的教師表現性評價等,既要求在教師教育中將之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也要求指導教師將之轉化為自身教學實踐的要求。不斷推進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和創新,把學科、專業與教育學科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教師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推出一批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優質教材,在教育教學,=Z念、模式和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開展實踐創新,既是新世紀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水平師範大學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
2006年,華東師範大學啟動了新一輪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在新的改革方案中,教育類課程由教育與心理基礎類、教育研究與拓展類、教育實踐與技能類和學科教育類四個模塊組成。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改造和更新了教育學、心理學兩門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實和加強了教育實踐與技能類課程、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要求,重點建設了供全體師範生選修的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為充分反映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的建設采取的是短課時、小班化、團隊化的申請與建設辦法,在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建設上,要求理論性課程應少而精,注重引導,實踐性課程應以案例教學為主,有具體的教學指導,並配有輔讀材料。到2008年,先後分四批立項,建設了68門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第一批教師教育研究與拓展類課程建設時,學校就開始醞釀編寫一套與該類課程相配套的教材。把大學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和中小學教學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是教師教育精品教材系列設計的主要指導思想。現在,首批教師教育精品教材出版了。這可以看作是對三年來教師教育課程方案改革的一個總結與驗證,也可以看作是不斷推進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的一個新的契機。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更好的教師教育教材不斷涌現,為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教材建設提供成功的典範,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作出積極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