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利用各個國家和地區專項抽樣調查、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報告等相關資料,通過分析性別失衡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性別比失衡的態勢、原因及後果,評述針對性別失衡的所采取治理措施和干預政策,以及政治平等促進國家的公共政策,從這些國際治理措施中提煉出經驗和模式,進而對中國治理性別失衡問題提出可借鑒的干預策略。
李樹茁,西安交通大學系統工程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騰飛人才”特聘教授、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目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國家和地區選取
第三節 研究目標與框架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內容
第二篇 女性缺失型國家和地區
第二章 中國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韓國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中國台灣
第一節 地區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處于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印度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處于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巴基斯坦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篇 女性過剩型國家和地區
第七章 俄羅斯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性過剩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八章 越南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生存狀況
第三節 性別失衡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篇 政治平等促進型國家和地區
第九章 南非和北歐國家
第一節 南非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地位狀況
第三節 措施分析
第四節 北歐國家背景
第五節 女性地位狀況
第六節 措施分析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篇 國際治理經驗的總結
第十章 各國和地區性別失衡的態勢分析
第一節 性別失衡態勢及原因分析
第二節 性別失衡的後果分析
第三節 小結
第十一章 各國和地區的治理措施分析
第一節 改變文化制度的措施
第二節 改善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措施
第三節 直接治理措施
第四節 小結
第十二章 總結
第一節 主要結論和啟示
第二節 國際治理措施的借鑒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國家和地區選取
第三節 研究目標與框架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內容
第二篇 女性缺失型國家和地區
第二章 中國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韓國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中國台灣
第一節 地區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處于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印度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處于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巴基斯坦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孩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孩生存劣勢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篇 女性過剩型國家和地區
第七章 俄羅斯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生存狀況
第三節 女性過剩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八章 越南
第一節 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生存狀況
第三節 性別失衡的原因
第四節 治理措施
第五節 治理效果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篇 政治平等促進型國家和地區
第九章 南非和北歐國家
第一節 南非國家背景
第二節 女性地位狀況
第三節 措施分析
第四節 北歐國家背景
第五節 女性地位狀況
第六節 措施分析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篇 國際治理經驗的總結
第十章 各國和地區性別失衡的態勢分析
第一節 性別失衡態勢及原因分析
第二節 性別失衡的後果分析
第三節 小結
第十一章 各國和地區的治理措施分析
第一節 改變文化制度的措施
第二節 改善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措施
第三節 直接治理措施
第四節 小結
第十二章 總結
第一節 主要結論和啟示
第二節 國際治理措施的借鑒
參考文獻
序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以人口與社會系統工程方法為手段,以公共政策創新為導向,重點研究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性別和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與發展問題。研究所致力于跨學科、交叉性地研究中國人口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國際學術界前沿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追蹤前沿動態,開展重大課題研究;既進行理論研究和分析,又注重改善社會現實,建立實驗區,進行社會干預和實踐;強調與各級政府、社區、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研究所注重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已承擔並成功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攻關項目。研究所在弱勢群體保護與發展、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公共政策研究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探索出一條寓理論研究、政策分析和創新、社會實踐、政策傳播和推廣于一體的、用于解決重大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新型研究範式和路徑。
在國際學術合作方面,研究所不斷深化與拓展己有的國際合作網絡,與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口與資源研究所、國際所、環境所、歷史系、人類學系)、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南加州大學、美國Santa Fe研究所、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等國際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關系,形成了研究人員互訪和合作課題研究等機制;同時,研究所多次受到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基金、美國福特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國際計劃(Plan International)等國際組織的資助,合作研究了多項有關中國弱勢群體問題的科研項目。國際合作使研究所擁有了相關學術領域的國際對話能力,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在政策研究與實踐方面,研究所面向新時期國家社會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不斷拓展與不同層次政府部門在公共政策領域的合作網絡,為研究的開展及研究成果的擴散與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和保障。研究所多次參與有關中國弱勢群體、國家與省區人口與發展戰略等重大社會問題的研究,在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國際機構的共同合作與支持下,在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女童生活環境、國家“關愛女孩行動”等領域系統地開展了有關弱勢群體問題的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應用于實踐,進行了社區干預與傳播擴散和國家公共政策創新,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了多個有影響的社會實驗基地,如“全國39個縣建設新型婚育文化社區實驗網絡” (1998~2000年,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巢湖改善女孩生活環境實驗區〞(2000~2003年,福特基金會、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社會性別引入生殖健康的實驗和推廣”(2003年至今,福特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其中,研究所在安徽巢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改善女孩生存環境的實驗區,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引起了國家和社會各界對男孩偏好問題的重視,直接推動了全國“關愛女孩行動”的開展。
近年來,研究所在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的支持下,圍繞中國社會轉型期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領域的重大問題,將與性別失衡相關的研究領域拓展到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公共治理、政府績效、教育公平和包括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在內的社會發展制度的研究中;同時,研究所開始致力于以系統工程、復雜性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方法平台,綜合人口、社會、經濟、公共管理等學科領域,跨學科研究中國社會轉型期以性別失衡與公共安全為核心的社會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相關研究方向包括︰改善女孩生存環境的系統研究和社會干預,男孩偏好文化、婚姻形式及養老模式,農民工社會網絡與社會融合,城鄉人口流動的理論與政策創新,勞動力外流背景下的老年人生活福利,性別失衡的社會人口後果,大齡未婚男性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性別失衡的公共治理,農戶生計與環境變遷,人口數學及其應用,國家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公共健康與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公共安全等。上述方向是中國目前人口與社會發展領域最亟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和民生問題,體現了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也是公共政策創新與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和關鍵環節。
中國社會正處于人口與社會的急劇轉型期,性別歧視、城鄉社會發展不平衡、弱勢群體等問題日益凸現,社會風險和潛在危機不斷增大,影響並制約著人口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以社會性別和弱勢群體保護與發展為核心的人口與社會問題,本學術文庫將陸續推出其學術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在國際學術合作方面,研究所不斷深化與拓展己有的國際合作網絡,與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口與資源研究所、國際所、環境所、歷史系、人類學系)、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南加州大學、美國Santa Fe研究所、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等國際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關系,形成了研究人員互訪和合作課題研究等機制;同時,研究所多次受到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基金、美國福特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國際計劃(Plan International)等國際組織的資助,合作研究了多項有關中國弱勢群體問題的科研項目。國際合作使研究所擁有了相關學術領域的國際對話能力,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在政策研究與實踐方面,研究所面向新時期國家社會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不斷拓展與不同層次政府部門在公共政策領域的合作網絡,為研究的開展及研究成果的擴散與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和保障。研究所多次參與有關中國弱勢群體、國家與省區人口與發展戰略等重大社會問題的研究,在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國際機構的共同合作與支持下,在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女童生活環境、國家“關愛女孩行動”等領域系統地開展了有關弱勢群體問題的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應用于實踐,進行了社區干預與傳播擴散和國家公共政策創新,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了多個有影響的社會實驗基地,如“全國39個縣建設新型婚育文化社區實驗網絡” (1998~2000年,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巢湖改善女孩生活環境實驗區〞(2000~2003年,福特基金會、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社會性別引入生殖健康的實驗和推廣”(2003年至今,福特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其中,研究所在安徽巢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改善女孩生存環境的實驗區,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引起了國家和社會各界對男孩偏好問題的重視,直接推動了全國“關愛女孩行動”的開展。
近年來,研究所在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的支持下,圍繞中國社會轉型期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領域的重大問題,將與性別失衡相關的研究領域拓展到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公共治理、政府績效、教育公平和包括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在內的社會發展制度的研究中;同時,研究所開始致力于以系統工程、復雜性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方法平台,綜合人口、社會、經濟、公共管理等學科領域,跨學科研究中國社會轉型期以性別失衡與公共安全為核心的社會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相關研究方向包括︰改善女孩生存環境的系統研究和社會干預,男孩偏好文化、婚姻形式及養老模式,農民工社會網絡與社會融合,城鄉人口流動的理論與政策創新,勞動力外流背景下的老年人生活福利,性別失衡的社會人口後果,大齡未婚男性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性別失衡的公共治理,農戶生計與環境變遷,人口數學及其應用,國家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公共健康與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公共安全等。上述方向是中國目前人口與社會發展領域最亟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和民生問題,體現了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也是公共政策創新與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和關鍵環節。
中國社會正處于人口與社會的急劇轉型期,性別歧視、城鄉社會發展不平衡、弱勢群體等問題日益凸現,社會風險和潛在危機不斷增大,影響並制約著人口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以社會性別和弱勢群體保護與發展為核心的人口與社會問題,本學術文庫將陸續推出其學術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