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無形︰雲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機制研究

大化無形︰雲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機制研究
定價:162
NT $ 141
  • 作者:黃雪梅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93455
  • ISBN13:9787563393459
  • 裝訂:平裝 / 20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傳承文化是教育的功能,面對日益加劇的全球化,各個國家和民族都面臨如何保存和傳遞傳統文化的時代命題。原本學校教育是價值觀、知識、技能、品德等的主要傳承場,而現實生活使得教育愈加偏重實用知識、技能,學校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考試、分數而開展,傳統文化僅僅作為點綴而無立錐之地,教育嚴重偏離了自身運行的軌道。如何通過教育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並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本研究提出理論假設︰以“化”為主要方式的教育是實現這一目的重要途徑。

要驗證此假設,需要證據的支撐,而且必須從現存的對傳統文化成功傳承的典型案例中尋找。孝道本義是善事父母的道德行為規範,起源于人們的生活、風俗,被儒家倫理化、哲理化後又融人生活與風俗,祖先崇拜是其載體。在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作用,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和首要精神,已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土壤中,化為中國國民之性格。由于傳統農耕文化正在解構,以個體家庭為核Jb的農業經濟已退居次要地位,家庭結構的變化撼動了孝道存在的社會基礎,孝道傳承面臨危機。然而,傳統是無法割斷的9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與創新無不要從傳統中吸取必需的養分,我們必須審視傳統文化,為孝道尋求傳承之路。而傳承與教育好比同一事物不同的兩面,因此,孝道傳承之路也就是我們尋求的教育之道。

本研究選擇雲南大理喜洲白族和怒江州金滿村的勒墨人作為個案,理由如下︰一、大理因其獨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環境,使世居于此的白族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文化傳承機制;喜洲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地位,當為白族自然村落之典範。二、漢族是較早與白族交流往來的民族之一,祖先崇拜和孝道在喜洲具有上千年的歷史,而且傳承至今仍比較具有代表性。三、地處怒江州的勒墨人是大理白族的一個支系,其閉塞的交通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使他們的祖先崇拜具有明顯的原初特性,這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大理白族吸收漢族的祖先崇拜及其孝道的脈絡。要驗證假設,本研究將其歸結為對三個問題的解答︰一、為什麼在大理白族人中普遍存在祖先崇拜和孝道?二、這種孝道如何以祖先崇拜之有形的儀式化為日常生活的無形?三、這種“化”的方式對教育有何價值?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方法和步驟
 第三節 文獻綜述
 第四節 本書結構
第二章 孝道與祖先崇拜
 第一節 孝道的本質及歷史發展沿革
 第二節 祖先崇拜
 第三節 孝道在大理的傳承
第三章 喜洲及其復合特征
 第一節 地方觀念中的喜洲
 第二節 喜洲的復合特征
第四章 田野志︰祖先崇拜
 第一節 祖先的居所
 第二節 祖先的祭祀
 第三節 勒墨人的祖先祭祀
第五章 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分析
 第一節 勒墨人祭祖儀式的要素、結構與交融
 第二節 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分析
 第三節 祭祖普遍意義的轉變
第六章 孝道化育機制解析
 第一節 概念界定
 第二節 祖先祭祀中個體對孝道的內化
 第三節 家庭、宗族對孝道的內化
 第四節 社會對孝道的內化
 第五節 孝道化育機制
第七章 總結︰導論中問題的應答
附錄一 白族祭祖問卷調查
附錄二 喜洲白族祭祖問卷調查結果表
附錄三 董氏宗祠圖
參考文獻
後記
 

西南的獨特舉世無雙!

自“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至南海之濱北部灣,拾級而下,從世界最高到海平面的地形地貌,決定了立體的天地系統。

天,從雪線之上的生命禁區,而高原草甸、高寒山地,繼而溫帶、亞熱帶、熱帶雨林和海洋氣候,各種兼備;

地,從雪域高原、高峽大川、大漠荒原、干熱河谷到盆地淺丘、河網水鄉、海洋河口,無不盡收。

這一呈階梯狀分布的立體天地系統生成了立體的植物、動物等各色生物物種。

大西南堪稱世界物種基因寶庫。

與此立體的天地相輔相成的,又生成了立體的文明︰雪域放牧、高山游耕、水鄉稻作、海洋漁獵等。與各色生產形態相適應的又有各種文化,從母系氏族到現代都市,林林總總。

大西南堪稱活的人類演化走廊。

獨特的自然天地系統,生成獨特的人類文明系統。

這兩大系統囊括了川、滇、黔、青、藏、渝六大省市自治區,面積達270余萬平方公里,盡佔中華人民共和國960萬平方公里1/4以上。美國先哲托馬斯‧潘恩說︰“人沒有創造地球,因此地球本身不是人的財產。”

中國大西南,同樣不是人的創造物。

于是,當我們面對這塊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生長的西南各民族(已確定族系的西南民族達36種之多,佔56個民族的2/3強),討論如何使其盡快富裕起來,與全國人民共同進步之際,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尊重西南,繼而在此基礎上認識西南。

尊重西南意味著不能把這個並非人類創造物的舉世無雙的大西南當做開發對象,而是當做與之共生、共存、共榮的對象。佛家有言“依正不二”,便是此理。傷自然便是傷我們自己,不尊重大西南便是不尊重我們自己。西南的山川地貌、氣候氣象、動物、植物、人力等有生命或無生命的資源,一旦遭破壞便永劫不復。

看一看喜馬拉雅山,替整個地球,替全人類儲存了多少雪峰冰川。這些固體的水庫,這些永恆的空調,倘胡亂開發,一旦毀滅,其災難不僅僅是全中國,也必是全球的。

僅長江、黃河、珠江等縱貫中國南北、東西的幾大水系皆發源于青藏、雲貴高原的事實,便迫使我們不得不在面對這些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大動脈的河流之際,必須慎言開發,遑論征服。更何況由瀾滄江而有越南的湄公河,由怒江而有緬甸的薩爾溫江,由雅魯‧藏布江而有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面對諸多南亞國家的重要河流均發源于中國之大西南這一事實,慎言開發也同樣至關重要。

同理,西南的礦山、動物、植物等各種資源,其絕無僅有都不僅屬于中國,而是關乎全球,關乎整個人類,故而,一遭破壞也都是絕難逆轉的全球性災難,其損失都是全人類的共同支付的慘重代價。

世代生于斯、長于斯的西南各民族又因其對各自居住的天地系統的適應,生成了絢麗多彩、特色各具的民族文化。討論和研究這些民族如何融人世界大潮,邁向21世紀之際,稍有常識,我們必會注意到任何發展都必須從其已有的現狀出發。此謂實事求是也。倘脫離了這些民族的特色,奢談現代化、世界性、國際接軌等,不啻于痴人說夢。其結果不僅事倍而功半,更糟糕的是將徹底毀滅這些民族的文化特性,使其喪失特色成為邊緣人,成為不倫不類的偽民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