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還是大師︰中美教育的差異

天才還是大師︰中美教育的差異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陳旭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038439
  • ISBN13:9787506038430
  • 裝訂:平裝 / 2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不是什麼教育理論專著,只是想通過平時發生的新聞故事和大眾能理解的教育常識,以創造力、創新力為切入點。討論中美教育的差異以及一些不同的教育觀念,從比較中認識美國教育的思路,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想以此讓讀者了解美國這塊土壤在過去一百年間為何能吸引世界精英,使得美國的學術界人才輩出、成果卓著。希望本書能對我們重視教育的民族,不論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學或國家創新中都能有所啟發,有所思考,有所借鑒。


陳旭。1959年出生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中學畢業後上山下鄉。後就讀福州大學,畢業後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多年,1988年移居美國,現定居于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郊區。從女兒在美國上小學一年級直到哈佛大學畢業,作者對中美教育的差異感觸頗深。他曾在《美華商報》做記者,對中美教育特別關注,先後在美國的中文報紙《美華商報》、《僑報》、《世界日報》、《新世界時報》上發表過許多關于教育的文章,2005年,在北京言實出版社出版有《哈佛東方新秀》一書,引起關注。
 

目錄

序言
第1章 中國多“天才” 美國多大師
1.“數學神童”與“數學白痴”
2.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3.相信權威與追求真理
4.東方明還是西方亮,不是爭論的目的
5.考試分數能否說明教育的成敗
6.西南聯大為何人才輩出
7.教育心理學大師皮亞杰
8.華裔諾貝爾科學獎大師的教育軌跡
第2章 中關教育理念的差異
1.從考試談起
2.研究生重在研究能力
3.中國實行招生推薦制的爭論
4.杜威的教育思想
5.中美人才不同的聚焦點
第3章 美國精英教育的思路
1.選拔看成績,創意看作品
2.美國的重點高中
3.培養興趣,勇于挑戰
第4章 回首三十年話高考
1.30年前只是恢復高考
2.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滿足當今的時代要求
3.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
4.為什麼拒絕高分
5.經濟衰退,美國窮到了教育
第5章 美國的“傻帽兒”是怎樣成功的
1.亞裔孩子在學校為什麼優秀
2.美國人的危機意識
3.美國的“傻帽兒”是怎樣成功的
4.佩林彎彎曲曲的大學路
第6章 大學、非大樓也
1.一流大學不在門面
2.隆重而不奢華的哈佛畢業典禮
3.教授夫人的獨白
第7章 中關學生的知識對比
1.“巔峰對決”︰中美高中生真實對話
2.我們真的失去理想和信仰了嗎?
3.“世界公民”的煩惱
4.援助全球貧困兒童計劃
5.兩位中國高中生代表的說法
6.中美教育應該尋找優勢互補
7.沉默不一定是金
第8章 備受青睞的美國大學
第9章 璁假生活雜談
第10章 有創造力的科學家有什麼特征
第11章 學科交叉 有利創新
第12章 創造力是如何被扼殺的
第13章 創造力不是憑空臆造
第14章 閑聊神童
第15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16章 天下父母心
第17章 了解心理 增強自信
第18章 表揚與批評的藝術
第19章 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第20章 有創新才能實現強國夢
第21章 回首歷史,思考未來,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更有唐朝盛景,不過歷史就像過往煙雲,隨後榮景漸去,世界上的創造發明也少見中國人的名字。藎管之後還有清朝的康乾盛世,不過我總以為那有點像是回光返照。

清朝末年,洋人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馬蹄終究跑不過火車,長矛拼不過洋槍,科技落後導致喪權辱國。到了“五四”,中國人喊出“科學與民主”的口號,只因戰亂蓬年,局勢動蕩,苴到改萆開放,勤勞的中國人才使這一東方古國再次崛起。

歷朝歷代,中囝人都沒忘教育後代苦讀聖賢,彗祗教育應該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三十多年前中國恢復高考,我作為當時的下鄉知青,和很多同齡人一祥,為之興奮不已,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憑著中囿人的聰明和刻苦,隨著科學春天的來臨,好像中國人站在世界科學頂峰上的日子指日可待。三十多年過去,我也漂泊到美國二十多年,這期間中國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不過,現在還是西方人主導著當代的科學與技術。雖然我也知造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和積累,俚是,我還是又開始懷疑我們的教育是否有什麼欠缺?2009年10月底錢學森先生去世,留下錢老對中國教育的憂慮,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耒不出杰出人才?”

沒有人認為中國人智商低于洋人,也沒人相信中國人的創造力天生比西方人差,但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們聰明的孩子花在學校的時閫比人家多出很多,學得比別人辛苦,我們的學生被認為基礎知識扎實,考試成績優異,為什麼我們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不但沒有超過別人,甚至還不如人家?從我們數理化教科書中的那些定律法則,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幾乎全是洋人的名字,屈指可數的幾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全是在國外獲得。今天世界上有相當多的產品是“中國制造”,卻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國知名品牌,似乎利潤的主要創造者,靠妁是廉價的農民工兄弟妞妹。中國人當然知造耍企業轉型、升級,要有所創造,有所創新,但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壤,想要結出豐盛的科學創新的碩果,教育應邁向何方?

我常想,連美國人自己有時都稱美國人是“傻帽兒”(Dummies),他們是怎麼成功的,怎麼有創新,怎麼拿走那麼多諾貝爾獎,有鄧麼多的大師?而許多人都相信很聰明的中國人,為什麼只在學校里天才輩出,考試第一?我們的教育是少了哪根筋?我一直相信教育是國強民富之根本,因此我想通過我所了解的中美教育的差異,作一些比較,或許能提供給讀者一些思考。

經歷了我女兒在美國上小學到哈佛大學畢業,我自己也在美國華文報紙做記者,對中美的教育新聞又特別關注,也參加一些美國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活動,采訪一些華人教授和留學生以及中國科教界的領導人。所以想把我的所見所聞以及對中美教育的思考與讀者分享,每個人看問題角庋不同,視野也有限,有些偏見也很自然,關鍵還是耍獨立思考。

亞裔的名校情結比別的族裔高,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又習慣去刻意模仿別人如何上名校成功的經驗,想依此照葫蘆畫瓢。但我總以為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個體,家長、教師更需要的是眼界,有眼界才能對孩子較好地在宏觀上指導,微觀上因材施教。-所以,我所構思的癖本書,不是什麼教子聖經,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學術論述,只是想通過對中美教育的差異作些比較去引起讀者的思考。因為今天中國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很多都是有相當高的文化素養,在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時,我相信應多一些“思考者”的思維,才不會出于“好心”而束縛了孩子的成長,甚至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我總希望我們中華民族的下一代能更上一層樓,不僅天才崛起,而且大師輩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