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明治維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使這個國家越來越失去理性,以至陷入瘋狂,先是發動侵華戰爭,繼而與美英全面開戰。戰場上腥風血雨,日本國內也不平靜,經過各種思想的交鋒和各種勢力的角斗,甚至流血政變,國家主義各派最后占了上風。對於那場給中國造成巨大災難的戰爭,只了解中國戰場或者中日關系是不夠的。本書探討了戰前日本的國家主義運動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帶領我們進入日本內部,看看這個國家是怎樣一步一步在右翼勢力和軍人的鼓吹、煽動之下,走向戰爭,走向自我毀滅的。
堀幸雄(1929——2009),生於東京,曾任每日新聞社記者、愛媛大學教授、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東北文化學園大學教授。著有《公明黨論》、《戰后的右翼勢力》、《右翼詞典》等。
目錄
堀幸雄和他的日本右翼研究
序言
第一部分 大亞細亞主義時代
第一章 西鄉隆盛與「第二維新」
第二章 頊山滿與玄洋社
1.右翼的麥加——人參畑塾/2.玄洋社的誕生/3.炸彈暗殺大隈重信未遂事件/4.大肆干涉選舉/5.玄洋社的大陸擴張/6.宮中某重大事件
第三章 內田良平的黑龍會
1.內田良平的誕生/2.黑龍會的成立/3.內田良平與朝鮮合並/4.中國革命/5.滿蒙獨立運動
第二部分 國家改造的時代
第四章 右翼團體叢生
1.反社會、反社會主義性質的團體/2.國家社會主義系統的右翼團體之一(老壯會、猶存社系統)/3.國家社會主義系統右翼團體之二(經綸學盟系統)/4.學生團體、其它團體
第五章 北一輝與國家社會主義
1.北一輝的身世/2.《國體論及純正社會主義》/3.北一輝在中國/4.《日本改造法案大綱》
第六章 新恐怖主義與輿論壓制
1.安田善次郎暗殺事件/2.暗殺原敬首相事件/3.白虹貫日事件/4.行刺山本宣治事件
第七章 昭和維新與恐怖、軍事政變
1.暗殺濱口首相事件與干犯統帥權/2.軍部的革新化/3.櫻花會與三月事件/4.血盟團事件與五一五事件
第八章 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
1.事變的經過/2.東方會議、炸死張作霖事件——通向滿洲事變的道路/3.石原莞爾與世界最終戰爭論/4.十月事件
第九章 無產政黨的轉向
1.無產政黨的系譜/2.社會民眾黨的轉向、分裂/3.全國勞農大眾黨的內訌/4.新日本國民同盟/5.日本國家社會黨/6.來自共產黨周圍的轉向
第十章 「非常時期」的時代
1.軍部的正式登台/2.神兵隊事件/3.救國垮玉青年挺進隊事件/4.昭和初期的右翼團體
第十一章 排斥天皇機關說和國體明征運動
第十二章 陸軍的派閥之爭
1.皇道派與統制派/2.陸軍手冊事件/3.士官學校事件(十一月事件)/4.真崎教育總監的被罷免/5.刀劈永田軍務局長事件
第十三章 二二六事件
1. 事件的經過/2.軍法會議/3.二二六事件的檢討/4.二二六事件與右翼團體/5.陸軍稱霸
第三部分 近衛新體制與戰爭
第十四章 近衛內閣與國家統制
1.近衛內閣與中國事變/2.國家總動員法
第十五章 新體制運動
1.近衛新黨/2.近衛新體制/3.大政翼贊會/4.昭和研究會與國策研究會
第十六章 中國事變下的右翼運動
第十七章 東條內閣與戰爭體制
1.翼贊選舉/2.東條內閣與右翼勢力
后記
譯后記
序言
第一部分 大亞細亞主義時代
第一章 西鄉隆盛與「第二維新」
第二章 頊山滿與玄洋社
1.右翼的麥加——人參畑塾/2.玄洋社的誕生/3.炸彈暗殺大隈重信未遂事件/4.大肆干涉選舉/5.玄洋社的大陸擴張/6.宮中某重大事件
第三章 內田良平的黑龍會
1.內田良平的誕生/2.黑龍會的成立/3.內田良平與朝鮮合並/4.中國革命/5.滿蒙獨立運動
第二部分 國家改造的時代
第四章 右翼團體叢生
1.反社會、反社會主義性質的團體/2.國家社會主義系統的右翼團體之一(老壯會、猶存社系統)/3.國家社會主義系統右翼團體之二(經綸學盟系統)/4.學生團體、其它團體
第五章 北一輝與國家社會主義
1.北一輝的身世/2.《國體論及純正社會主義》/3.北一輝在中國/4.《日本改造法案大綱》
第六章 新恐怖主義與輿論壓制
1.安田善次郎暗殺事件/2.暗殺原敬首相事件/3.白虹貫日事件/4.行刺山本宣治事件
第七章 昭和維新與恐怖、軍事政變
1.暗殺濱口首相事件與干犯統帥權/2.軍部的革新化/3.櫻花會與三月事件/4.血盟團事件與五一五事件
第八章 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
1.事變的經過/2.東方會議、炸死張作霖事件——通向滿洲事變的道路/3.石原莞爾與世界最終戰爭論/4.十月事件
第九章 無產政黨的轉向
1.無產政黨的系譜/2.社會民眾黨的轉向、分裂/3.全國勞農大眾黨的內訌/4.新日本國民同盟/5.日本國家社會黨/6.來自共產黨周圍的轉向
第十章 「非常時期」的時代
1.軍部的正式登台/2.神兵隊事件/3.救國垮玉青年挺進隊事件/4.昭和初期的右翼團體
第十一章 排斥天皇機關說和國體明征運動
第十二章 陸軍的派閥之爭
1.皇道派與統制派/2.陸軍手冊事件/3.士官學校事件(十一月事件)/4.真崎教育總監的被罷免/5.刀劈永田軍務局長事件
第十三章 二二六事件
1. 事件的經過/2.軍法會議/3.二二六事件的檢討/4.二二六事件與右翼團體/5.陸軍稱霸
第三部分 近衛新體制與戰爭
第十四章 近衛內閣與國家統制
1.近衛內閣與中國事變/2.國家總動員法
第十五章 新體制運動
1.近衛新黨/2.近衛新體制/3.大政翼贊會/4.昭和研究會與國策研究會
第十六章 中國事變下的右翼運動
第十七章 東條內閣與戰爭體制
1.翼贊選舉/2.東條內閣與右翼勢力
后記
譯后記
序
2006年12月,中日兩國歷史學者開始了由政府間達成共識的共同歷史研究工作,其目的是為了突破由於歷史問題給兩國關系造成的障礙。
在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中,至今仍存在一些重要的障礙。歷史問題,主要是歷史認識問題,則是最敏感和關鍵的障礙之一。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中日兩國間有着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其中以友好往來為主流。雖然這種友好往來拉近了中日兩國間的距離,但近代以來由於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那樣的不幸,兩國間的距離又開始拉大。當然,戰爭已經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歷史,問題是在冷戰開始后,日本極端民族主義思潮開始抬頭,一些人同戰前一樣把戰爭定位在「自衛戰爭」及「亞洲民族解放戰爭」的性質上,用所謂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掀起了戰后為侵略戰爭歷史翻案的浪潮。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歷史翻案浪潮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一歷史翻案浪潮甚至得到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支持與縱容,違背了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傷害了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這是造成中日兩國間歷史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以至於影響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
不過,戰后60多年來,中日歷史認識問題還存在另一個側面,那就是致力於和平與發展,消除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進行的努力。特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為謀求兩國關系的和平友好與發展,為建立和平與繁榮的東北亞,為解決歷史問題,兩國政府和人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等政治文件,就是兩國政治家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也是對歷史問題進行理智思考的結果。這一結果通過現在中日兩國間戰略互惠關系的深化得到了充分肯定,是兩國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侵略戰爭的歷史進行認真反省和謝罪的日本進步力量一直在努力。戰后初期,以日本共產黨為中心的左翼勢力,主張從政治上徹底追究日本的戰爭指導者的責任並進行反省,並為此開展了十分活躍的左翼大眾運動。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從民主主義的立場出發,對以軍人為中心的國家及軍隊指導者進行了強烈批評,反省知識分子在戰爭中缺乏反對勇氣迎合戰爭的態度,提出了「悔恨的共同體」概念。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反對美國對越南戰爭的社會思潮又促使日本年青一代思考日本對中國戰爭的侵略性與加害性。從80年代開始直到今天,針對日本社會始終存在的不承認侵略戰爭責任和否認侵略戰爭歷史事實的言論與行動,具有正義感和歷史反省精神的日本人更沒有停止思考與斗爭。無論從政治的立場,還是從宗教的立場、市民主義的立場及女權主義的立場,都存在對日本戰爭加害責任進行追究的思考與活動。這是促進中日歷史認識問題解決的積極因素。
對於前一種否認侵略戰爭責任的歷史認識,我們要毫不妥協地表明不允許對侵略戰爭的歷史進行翻案的立場,因為這是與戰爭歷史相關聯的斗爭層面的問題。當然,我們強調牢記歷史的目的絕不是在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讓中日兩國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中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而對於日本社會思考與反省侵略戰爭歷史的活動,則應當充分肯定其對日本社會政治、法律、倫理道德不同層面產生的影響,不過,由於不同的立場對戰爭責任的認識程度有所差別,表現形式千差萬別,其內部有時還有十分激烈的爭論,把握其整體情況並不容易。
……
在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中,至今仍存在一些重要的障礙。歷史問題,主要是歷史認識問題,則是最敏感和關鍵的障礙之一。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中日兩國間有着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其中以友好往來為主流。雖然這種友好往來拉近了中日兩國間的距離,但近代以來由於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那樣的不幸,兩國間的距離又開始拉大。當然,戰爭已經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歷史,問題是在冷戰開始后,日本極端民族主義思潮開始抬頭,一些人同戰前一樣把戰爭定位在「自衛戰爭」及「亞洲民族解放戰爭」的性質上,用所謂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掀起了戰后為侵略戰爭歷史翻案的浪潮。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歷史翻案浪潮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一歷史翻案浪潮甚至得到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支持與縱容,違背了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傷害了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這是造成中日兩國間歷史問題遲遲不能解決,以至於影響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
不過,戰后60多年來,中日歷史認識問題還存在另一個側面,那就是致力於和平與發展,消除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進行的努力。特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為謀求兩國關系的和平友好與發展,為建立和平與繁榮的東北亞,為解決歷史問題,兩國政府和人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等政治文件,就是兩國政治家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也是對歷史問題進行理智思考的結果。這一結果通過現在中日兩國間戰略互惠關系的深化得到了充分肯定,是兩國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侵略戰爭的歷史進行認真反省和謝罪的日本進步力量一直在努力。戰后初期,以日本共產黨為中心的左翼勢力,主張從政治上徹底追究日本的戰爭指導者的責任並進行反省,並為此開展了十分活躍的左翼大眾運動。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從民主主義的立場出發,對以軍人為中心的國家及軍隊指導者進行了強烈批評,反省知識分子在戰爭中缺乏反對勇氣迎合戰爭的態度,提出了「悔恨的共同體」概念。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反對美國對越南戰爭的社會思潮又促使日本年青一代思考日本對中國戰爭的侵略性與加害性。從80年代開始直到今天,針對日本社會始終存在的不承認侵略戰爭責任和否認侵略戰爭歷史事實的言論與行動,具有正義感和歷史反省精神的日本人更沒有停止思考與斗爭。無論從政治的立場,還是從宗教的立場、市民主義的立場及女權主義的立場,都存在對日本戰爭加害責任進行追究的思考與活動。這是促進中日歷史認識問題解決的積極因素。
對於前一種否認侵略戰爭責任的歷史認識,我們要毫不妥協地表明不允許對侵略戰爭的歷史進行翻案的立場,因為這是與戰爭歷史相關聯的斗爭層面的問題。當然,我們強調牢記歷史的目的絕不是在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讓中日兩國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中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而對於日本社會思考與反省侵略戰爭歷史的活動,則應當充分肯定其對日本社會政治、法律、倫理道德不同層面產生的影響,不過,由於不同的立場對戰爭責任的認識程度有所差別,表現形式千差萬別,其內部有時還有十分激烈的爭論,把握其整體情況並不容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