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沒有逼著大家信奉一種學說,而是有很多家學說,都是一家之言,隨取隨予,隨予隨取;各取所需,也可以跨家取舍,很方便自由的,比如諸葛亮既是道家也是儒家。
文字在乎濕︰心濕、眼濕、語言濕。對心靈的灌溉,本無須傾盆或者瓢潑大雨,最適合雪的方式,有清涼,更有溫暖;有姿態,更有精髓;最是那緩慢的融化,沁人心脾。
王豐江,1965年出生于山東招遠;1987年從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山東人民廣播電台工作至今。自認為是讀書人,喜歡寫作。曾為《山東廣播電視報》、《體育晨報》等報紙撰寫專欄文章,也曾發表少量文學作品。
目錄
蛇眼看球
當一次冠軍如何?
自信就是泰山
保衛濟南保衛泰山
“泰山革命”和宋毓明
泰山將軍有福了
變化後的勝利
足球娃娃長大了?
激情不再
泰山的陰影
比較兩棵樹
要致富先修路
好看不好看
向巴力斯塔學習
誰敢玩
大可不必這樣累
有朋自遠方來
泰山隊的矛盾論
欣聞新人笑
事到萬難須放膽
“黃道”之旅
人為什麼運動
父愛的另一面
風花‧煙絮‧足球
給您搓搓背
賢者在位
遵義還是廬山
海埂中舉
願望與結果的距離
大話字謎
男女有別
三分春色二分愁
邊路傳神
當了一回大款
“毛病”論
金種子的傳說
一個王朝的背影
太極之道
冠軍相
要有平常心
以賭博的方式
足壇對對和
有作為才能有地位
生命不能承受之累
放下即佛
計謀和體能之累
“佳話”何時了
納米與足球
第五種累
足球彩票應該發行的一個理由
感悟說話
黑駿馬
可憐的王子
認識國情的三種方法
……
七日談
文字的陷阱
敲邊鼓
唱山歌
附錄
後記
當一次冠軍如何?
自信就是泰山
保衛濟南保衛泰山
“泰山革命”和宋毓明
泰山將軍有福了
變化後的勝利
足球娃娃長大了?
激情不再
泰山的陰影
比較兩棵樹
要致富先修路
好看不好看
向巴力斯塔學習
誰敢玩
大可不必這樣累
有朋自遠方來
泰山隊的矛盾論
欣聞新人笑
事到萬難須放膽
“黃道”之旅
人為什麼運動
父愛的另一面
風花‧煙絮‧足球
給您搓搓背
賢者在位
遵義還是廬山
海埂中舉
願望與結果的距離
大話字謎
男女有別
三分春色二分愁
邊路傳神
當了一回大款
“毛病”論
金種子的傳說
一個王朝的背影
太極之道
冠軍相
要有平常心
以賭博的方式
足壇對對和
有作為才能有地位
生命不能承受之累
放下即佛
計謀和體能之累
“佳話”何時了
納米與足球
第五種累
足球彩票應該發行的一個理由
感悟說話
黑駿馬
可憐的王子
認識國情的三種方法
……
七日談
文字的陷阱
敲邊鼓
唱山歌
附錄
後記
序
一、疏離
我對這個世界或者社會產生疏離感,應該是開始于十四歲那年。那時候未必知道疏離這個概念,不過,疏離感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
那是1979年,我剛剛進入青春期,有著與同齡人同樣的興奮、同樣的困惑以及同樣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那一年我的父親因病去世了。一個普通家庭或者一個普通家族的頂梁柱去世會有什麼影響呢?對人類、對社會、對局外人都沒有絲毫影響,對于這個家庭的長子來說,影響太大了。要將這種影響完全表達出來是不可能的,大約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挫敗感與進取心同在,彷徨感與責任心共生。更令這個長子無奈的是,父親的去世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系列變化必然接踵而至……
這些變化,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對于合理的變化,我能夠接受;對于不合理的變化,我無法接受,但是不能接受又能怎麼樣呢?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能怎麼樣呢?魯迅先生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先生沒有明確地說出來,在看到“世人的真面目”之後他老人家擁有一種什麼心態,于我,這也是說不清的,勉強為之,可謂“疏離感”。這種疏離感因為長子的身份而強化,原因在于,長子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可是他根本沒有能力承擔,于是,郁悶、怨恨、內疚、無奈等不良情緒持續發作,並糾纏在一起,在他和外在環境以及人際關系之間樹起了一道越來越“隔膜”的牆。
我確定“疏離”這個概念,是在十多年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候,我已經工作了幾年,與這個世界有了更多接觸,對社會環境有了更多認識,卻發現自己無法與周圍的人事完全融合。不是格格不入,也談不上傷感,只是疏離。
那時候,田震的歌曲非常流行,听著听著,我听出了“疏離”這個概念。單以歌曲而論,田震的風格應該這樣表述︰親近地疏離或者疏離地親近。如果以為她在親近,卻又分明感受到疏離;如果以為她在疏離,卻又分明感受到親近。“人向西呀風向北,其實也無所謂”,怎麼可能無所謂?然而,就是無所謂。無論你理解為“有所謂”還是“無所謂”,無論你理解為親近還是疏離,都是錯的,正確的只是自己的切身感受。
田震的歌曲讓我明白了這樣的事實︰疏離(感)不僅存在,而且可以表現出來;無論以歌曲的形式還是以文字的形式,只要表現出來,就是文化。人有疏離感,未必是壞事︰他可以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干什麼、到底想干什麼,而不必像很多人那樣隨大流——一壞處是有可能無法與時俱進,好處是有可能避免同流合污;他對自己接觸到的東西都抱有批判的眼光,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視角和結論——壞處是更加疏離主流社會,好處是有可能明德、良心安寧;他可以擺脫世俗生活、仰望星空——壞處是很可能無法取得世俗眼里的成功,好處是自我超拔……總之,好與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奇怪的是,在確定了“疏離”這個概念以後,我淡漠了曾經熱衷的西方思潮,疏遠了曾經擁有的經世濟民念頭,一頭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抱中,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儒佛道的經典作品,而且重新擁有了寫作的願望。
又一個“十多年”過去了,我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或者社會更加疏離了。剛剛過去的這十多年,正是我們國家我們周圍發生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卻成了“奧特曼”(OUTMAN)。換句話說,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佔據了主流,官場強化了話語權,我卻沉迷于傳統文化、耽于讀書寫字,這不是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嗎?這不是疏離嗎?
而且自己與曾經的自己也疏離了。要說明“自我疏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僅舉一個邊緣的例子︰多年前,我的感受力很強,記憶力更強;最近十多年來,我卻越來越忐忑地發現,記憶力正在急劇衰退,無論現實人事還是文化儲備,都很容易在記憶里喪失。即便加倍努力,我也只能像西西弗那樣,日復一日地滾石上山,卻永遠無法達到想達到的高度。
如果我也能像西西弗那樣,愉快地唱著歌兒,不知憂煩,不問明天,那該多麼幸福啊,可惜我做不到,不僅做不到,連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也體會不到。這又使我感覺到了疏離︰在個人努力和終極目標之間,存在著橫亙無垠的鴻溝。當然,這是人類的大問題,只是我的小問題,因為你無法奢望自己能夠單獨地跨越這道鴻溝。
……
我對這個世界或者社會產生疏離感,應該是開始于十四歲那年。那時候未必知道疏離這個概念,不過,疏離感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
那是1979年,我剛剛進入青春期,有著與同齡人同樣的興奮、同樣的困惑以及同樣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那一年我的父親因病去世了。一個普通家庭或者一個普通家族的頂梁柱去世會有什麼影響呢?對人類、對社會、對局外人都沒有絲毫影響,對于這個家庭的長子來說,影響太大了。要將這種影響完全表達出來是不可能的,大約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挫敗感與進取心同在,彷徨感與責任心共生。更令這個長子無奈的是,父親的去世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系列變化必然接踵而至……
這些變化,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對于合理的變化,我能夠接受;對于不合理的變化,我無法接受,但是不能接受又能怎麼樣呢?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能怎麼樣呢?魯迅先生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先生沒有明確地說出來,在看到“世人的真面目”之後他老人家擁有一種什麼心態,于我,這也是說不清的,勉強為之,可謂“疏離感”。這種疏離感因為長子的身份而強化,原因在于,長子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可是他根本沒有能力承擔,于是,郁悶、怨恨、內疚、無奈等不良情緒持續發作,並糾纏在一起,在他和外在環境以及人際關系之間樹起了一道越來越“隔膜”的牆。
我確定“疏離”這個概念,是在十多年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候,我已經工作了幾年,與這個世界有了更多接觸,對社會環境有了更多認識,卻發現自己無法與周圍的人事完全融合。不是格格不入,也談不上傷感,只是疏離。
那時候,田震的歌曲非常流行,听著听著,我听出了“疏離”這個概念。單以歌曲而論,田震的風格應該這樣表述︰親近地疏離或者疏離地親近。如果以為她在親近,卻又分明感受到疏離;如果以為她在疏離,卻又分明感受到親近。“人向西呀風向北,其實也無所謂”,怎麼可能無所謂?然而,就是無所謂。無論你理解為“有所謂”還是“無所謂”,無論你理解為親近還是疏離,都是錯的,正確的只是自己的切身感受。
田震的歌曲讓我明白了這樣的事實︰疏離(感)不僅存在,而且可以表現出來;無論以歌曲的形式還是以文字的形式,只要表現出來,就是文化。人有疏離感,未必是壞事︰他可以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干什麼、到底想干什麼,而不必像很多人那樣隨大流——一壞處是有可能無法與時俱進,好處是有可能避免同流合污;他對自己接觸到的東西都抱有批判的眼光,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視角和結論——壞處是更加疏離主流社會,好處是有可能明德、良心安寧;他可以擺脫世俗生活、仰望星空——壞處是很可能無法取得世俗眼里的成功,好處是自我超拔……總之,好與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奇怪的是,在確定了“疏離”這個概念以後,我淡漠了曾經熱衷的西方思潮,疏遠了曾經擁有的經世濟民念頭,一頭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抱中,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儒佛道的經典作品,而且重新擁有了寫作的願望。
又一個“十多年”過去了,我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或者社會更加疏離了。剛剛過去的這十多年,正是我們國家我們周圍發生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卻成了“奧特曼”(OUTMAN)。換句話說,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佔據了主流,官場強化了話語權,我卻沉迷于傳統文化、耽于讀書寫字,這不是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嗎?這不是疏離嗎?
而且自己與曾經的自己也疏離了。要說明“自我疏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僅舉一個邊緣的例子︰多年前,我的感受力很強,記憶力更強;最近十多年來,我卻越來越忐忑地發現,記憶力正在急劇衰退,無論現實人事還是文化儲備,都很容易在記憶里喪失。即便加倍努力,我也只能像西西弗那樣,日復一日地滾石上山,卻永遠無法達到想達到的高度。
如果我也能像西西弗那樣,愉快地唱著歌兒,不知憂煩,不問明天,那該多麼幸福啊,可惜我做不到,不僅做不到,連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也體會不到。這又使我感覺到了疏離︰在個人努力和終極目標之間,存在著橫亙無垠的鴻溝。當然,這是人類的大問題,只是我的小問題,因為你無法奢望自己能夠單獨地跨越這道鴻溝。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