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三聯生活周刊》主筆朱文軼對中國廣闊土地充滿誠意的觀察和發現。
書中隨處可見浮現于社會許多層面的斷裂和矛盾,它涉及的命運和故事,構成這些悲喜交織的故事里很多因素仍然是現實中國跳動脈搏中的血液和基因。他恪守一個最原始的準則——到陌生的地方,用最本能的嗅覺和最無知的好奇心,去發現那里的秩序和知識。
書中所附記者手記,在另一個層面上構成了對于新聞的立體解讀。
在這本書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這樣浮現于社會許多層面的斷裂和矛盾︰大城市里精力旺盛、游手好閑、追逐青春游戲的飆車少年和因為一輛長途奔徙的超載拉煤車而殞命的小城市學生;比如,“佳木斯殺童案”中衰老工業城市里令人絕望的棚戶區生活;比如,因為偏僻而被標本化,又在世俗化浪潮的沖擊下蠢蠢欲動的貴州安順;再比如,在商業化和宗教力量的雙重牽引下呈現出現代城市過渡期面貌的青藏沿線。
這種“斷裂”還表現在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比如重建三十年的唐山,比如一夜驟富的陝西省神木縣,如果不是親臨其境,你不可能想像一個短時間內財政增長了100倍的縣城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我已經盡我所能報道事實的真相。在重新編輯這些過往作品的時候,雖然我把它們分成了“現場”、“鄉土”、“城市”和“人物”等幾個部分,但“人”始終是構成這些章節的邏輯和線索,就和我最初去報道這些新聞和城市的出發點一樣,我相信,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形形色色人的故事所組成。報道者只有在準確地把握並深入這些個體的情感,更宏大的背景——地方、城市乃至國家才有可能為普通人所理解。
朱文軼,1978年生于江蘇靖江。華中理工大學文學法學雙學士,華中科技大學傳播學碩士。2001年起供職于《三聯生活周刊》現任主筆,著有《進城,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