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創作視野、文本世界、宏觀視閾、研究境界、戲劇天地等角度,對當代作家、域外華語作家、當代散文、“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中西比較美學、中國當代小說美學等新時期文學的重要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和跨文化的深層研究。
本書與《後新時期文化與文學論》為姊妹篇,作者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為界限,將改革開放後的文學創作分為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兩部專著分別編入了這兩個時期文學的研究成果。
楊劍龍,男,1952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老舍研究會、中國小說學會理事。著有《曠野的呼聲︰中國現代作家與基督教文化》、《放逐與回歸︰中國現代鄉土文學論》、《現實悲歌︰新現實主義小說論》、《基督教文化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新時期文學二十年》(合著)等著作多部,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復印轉載,並曾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多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上海文化與上海文學”、“‘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基督教文化思潮”等多項,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獎、田漢戲劇獎評論獎、上海師範大學優秀教授獎等。
目錄
創作視野
真切展示煩惱人生的混沌狀態——讀池莉的“煩惱三部曲”
煩惱人生的真實寫照——談池莉的小說創作
“美的瞬間的破壞與毀滅”——論何立偉小說的悲劇意蘊
走出陋巷的何立偉
寫出都市社會歷史嬗變中執著的愛——論王曉玉的上海女性系列小說
向迷官宣戰——論李曉的中篇小說
孤獨的心靈與靈魂的發現——論顧城詩歌創作的內涵與風格
域外天地
兩種文化兩個世界間的“邊緣人”——讀小楂的“留美故事”
文化的震撼和心靈的沖突——小楂“留美故事”一瞥
論席慕蓉的散文創作
一個真且美的愛的世界——評席慕蓉的散文創作
論尹玲詩歌創作的主題意象
在終極關懷中顯示微型小說的獨特魅力——評陳贊一的小說集《死亡死亡》
小帆漢俳創作論
引傳統為現代的詩學觀念——評藍海文的“新古典主義”詩歌主張
香港文學史研究之我見
論王潤華的自然山水詩
文本世界
善于講故事——讀王曉玉的長篇小說《紫藤花園》
一曲過去時代的挽歌——評趙玫的《朗園》
還原歷史真實——評長篇紀實文學《中國知青夢》
現代科技社會中人的失落——讀趙凝的中篇小說《發燒‧發燒》
戲劇天地
對于當下中國戲劇的幾點看法
演繹現代人生的尷尬與無奈——評英國當代名劇《背叛》
論話劇《背叛》的表演藝術
物欲社會畸形戀情的思考——話劇《生日謀殺案》觀感
生動演繹多難歷史中執著的理想追求——話劇《地質師》觀感
悲哀中的諧趣——評黑色喜劇《秀才與劊子手》
《聊齋》故事的現代演繹——評小劇場京劇《青鳳與嬰寧》
大科學文化時代戲劇的大制作與小制作
當代中國戲曲發展的回眸與思考
論話劇批評與上海話劇的發展——寫在上海話劇中心十周年慶典
宏觀視閾
當代小說︰五四審美傳統的回歸與超越
文學性、多元化與真、善、美——新時期文學創作的思考
新時期文學二十年閱讀談
大陸新時期文學創作的審美選擇與嬗變
研究境界
一個躁動著的世界——散文創作四十年對話
振興當代散文創作小議
歷史情境與世紀回眸——關于“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研究的思考
中西比較美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當代小說美學研究的現狀與構想
跋
真切展示煩惱人生的混沌狀態——讀池莉的“煩惱三部曲”
煩惱人生的真實寫照——談池莉的小說創作
“美的瞬間的破壞與毀滅”——論何立偉小說的悲劇意蘊
走出陋巷的何立偉
寫出都市社會歷史嬗變中執著的愛——論王曉玉的上海女性系列小說
向迷官宣戰——論李曉的中篇小說
孤獨的心靈與靈魂的發現——論顧城詩歌創作的內涵與風格
域外天地
兩種文化兩個世界間的“邊緣人”——讀小楂的“留美故事”
文化的震撼和心靈的沖突——小楂“留美故事”一瞥
論席慕蓉的散文創作
一個真且美的愛的世界——評席慕蓉的散文創作
論尹玲詩歌創作的主題意象
在終極關懷中顯示微型小說的獨特魅力——評陳贊一的小說集《死亡死亡》
小帆漢俳創作論
引傳統為現代的詩學觀念——評藍海文的“新古典主義”詩歌主張
香港文學史研究之我見
論王潤華的自然山水詩
文本世界
善于講故事——讀王曉玉的長篇小說《紫藤花園》
一曲過去時代的挽歌——評趙玫的《朗園》
還原歷史真實——評長篇紀實文學《中國知青夢》
現代科技社會中人的失落——讀趙凝的中篇小說《發燒‧發燒》
戲劇天地
對于當下中國戲劇的幾點看法
演繹現代人生的尷尬與無奈——評英國當代名劇《背叛》
論話劇《背叛》的表演藝術
物欲社會畸形戀情的思考——話劇《生日謀殺案》觀感
生動演繹多難歷史中執著的理想追求——話劇《地質師》觀感
悲哀中的諧趣——評黑色喜劇《秀才與劊子手》
《聊齋》故事的現代演繹——評小劇場京劇《青鳳與嬰寧》
大科學文化時代戲劇的大制作與小制作
當代中國戲曲發展的回眸與思考
論話劇批評與上海話劇的發展——寫在上海話劇中心十周年慶典
宏觀視閾
當代小說︰五四審美傳統的回歸與超越
文學性、多元化與真、善、美——新時期文學創作的思考
新時期文學二十年閱讀談
大陸新時期文學創作的審美選擇與嬗變
研究境界
一個躁動著的世界——散文創作四十年對話
振興當代散文創作小議
歷史情境與世紀回眸——關于“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研究的思考
中西比較美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當代小說美學研究的現狀與構想
跋
序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文化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從事文學研究,咸為學術界的一種現象,這尤其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學者們所關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國門,國外的哲學思想、文學思潮紛至沓來,轉型期的中國,面臨的不僅是一種經濟的轉型,更是—種文化的轉型,人們的思想觀念、思考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文學創作、文學研究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從文化研究的視角研究文學便成為一種傾向,這可用更為開闊的視野觀照研究文學,可以更為深入地探究文學背後的文化現象與原委。與20世紀Qn年代中期借鑒西方新批評方法的囫圇吞棗不同,在文學的文化研究過程中呈現出一種比較清醒與深入的境況,在深入研究文化批評的理論與方法的過程中,以比較貼切深入的方式展開文學研究,拓展了文學研究的視野
這輯“文化與文學叢書〞共為四本,《文化的震撼和心靈的沖突——新時期文學論》(楊劍龍)、《後新時期文化與文學論》(楊劍龍)、《新文學運動方式的轉變》(錢文亮)、《知識分子影像與文學話語場》(文�忠)。楊劍龍的著作將改革開放後的文學分為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兩部著作分別編入了這兩個時期文學的研究成果。錢文亮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博士,其著作努力從“新文學運動方式〞的轉變這一角度,彰顯其豐富的文學史意蘊,取得對20世紀中國文學更充分的觀察與理解。劉忠是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的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博士後,其著作上編選取六位代表作家,論析他們的文學創作與心靈軌跡;下編以問題研究的方式,探尋新時期文學話語的變遷及內在邏輯演進。這幾部著作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式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其中將研究對象置于文化大背景中、運用文化批評的方式,咸為叢書的一個共同傾向。
改革開放後,人才的流動與競爭成為一種重要現象,學科的發展與競爭離不開人才的引進,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便是依靠著人才引進而不斷發展的。我是于1987年在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獲得碩士學位後來上海師範大學的,後來又在職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攻讀文學博士。錢文亮、劉忠是先後引進的人才,對于充實與發展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輯“文化與文學叢書”的出版,也可以說顯示出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本輯叢書本計劃學科點的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每人一部,但是有的教師的著作已出版,有的教師手頭尚未完稿,因此暫且編輯出版四部。倘若以後有機會,還可以出版“文化與文學叢書”第二輯、第三輯。
是為序。
這輯“文化與文學叢書〞共為四本,《文化的震撼和心靈的沖突——新時期文學論》(楊劍龍)、《後新時期文化與文學論》(楊劍龍)、《新文學運動方式的轉變》(錢文亮)、《知識分子影像與文學話語場》(文�忠)。楊劍龍的著作將改革開放後的文學分為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兩部著作分別編入了這兩個時期文學的研究成果。錢文亮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博士,其著作努力從“新文學運動方式〞的轉變這一角度,彰顯其豐富的文學史意蘊,取得對20世紀中國文學更充分的觀察與理解。劉忠是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的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博士後,其著作上編選取六位代表作家,論析他們的文學創作與心靈軌跡;下編以問題研究的方式,探尋新時期文學話語的變遷及內在邏輯演進。這幾部著作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式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其中將研究對象置于文化大背景中、運用文化批評的方式,咸為叢書的一個共同傾向。
改革開放後,人才的流動與競爭成為一種重要現象,學科的發展與競爭離不開人才的引進,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便是依靠著人才引進而不斷發展的。我是于1987年在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獲得碩士學位後來上海師範大學的,後來又在職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攻讀文學博士。錢文亮、劉忠是先後引進的人才,對于充實與發展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輯“文化與文學叢書”的出版,也可以說顯示出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本輯叢書本計劃學科點的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每人一部,但是有的教師的著作已出版,有的教師手頭尚未完稿,因此暫且編輯出版四部。倘若以後有機會,還可以出版“文化與文學叢書”第二輯、第三輯。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