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一個新的關于語言變化的裂變—聚變模式。過去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演變只是分化裂變,因而建立了一個譜系樹模型來刻畫。而本書提出一個新的不但包括裂變,而且包括聚變的語言演變模型。這是因為我們現在認識到,在人類自有語言以來的十多萬年中,語言不但會裂變,還會聚變。在聚變期,語言特征在某個地區擴散,結果當地的語言會聚變為一個共同的原型。隨著民族以及語言的擴張和分裂,聚變穩態時不時地被打斷。近幾個世紀來,由于歐洲的殖民擴張和全球的信息交流,很多語言都面臨滅絕。
 

目錄

中文版序
鳴謝
第一章 本書主旨
第二章 緒論
第三章 語言區域與擴散
3.1 什麼能擴散
3.2 接觸中的語言
第四章 譜系樹模型
4.1 標準
4.2 原始語
4.3 年代確定
4.4 系族分支
第五章 語言變化模式
5.1 語言內部變化
5.2 語言分裂
5.3 語言的起源
第六章 裂變—聚變模式
6.1 聚變
6.2 間斷
6.3 個例
第七章 再論原始語
第八章 近期語言史
第九章 當務之急
9.1 干嘛要擔心?
9.2 現代神話種種
9.3 每個語言學家都該做的事
第十章 總結與展望
10.1 裂變—聚變模式
10.2 有關比較語言學
10.3 有關描寫語言學
10.4 有關語言
附:比較法發現程序的缺陷
參考文獻
跟鮑勃學藝
譯後記
 

能為《語言的興衰》的中文版作序我極感欣慰。還讓我高興的是譯本出自朱曉農及其合作者之手。曉農于1990年隨我在澳洲國立大學學習,並寫出了最高質量的論文。

《語言的興衰》自1997年12月由英國的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在語言學界廣受好評。下面引一些評論︰

Martin Haspelmath在1998年的Linguistics 36卷1001—1OO6頁上的書評︰“在這本小冊子中,迪克森追求兩個目標:第一,本書可作為上個優質導冷,介紹語言間的請冢關系和區域關系中的一般原理和當前熱點。第二個目標對于比較語言學來說更為有趣:迪克森挑戰譜系樹模型處處適用的公認信條。我要強調的是我認為迪克森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

Colin Renfrew在1998年10月的Cambridge Archaeology 8卷2期上的書評︰“此書肯定是歷史語言學領域內最新、最令人興奮的一部著作,我是個外行,但讀得津津有味。”

Robert Orr在1999年的Diachronica 16卷123—157頁上的評論文字︰“毫不夸張,迪克森的新書是項開闢性的工作。總之,《語言的興衰》極有價值,往後幾年中各專業的人都將會讀到並且辯論,甚至可以建議開個專題會來討論。”

Alan S.Kaye在1999年Language75卷400—401頁上的書訊︰“本書內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新思想,很可能會引起沖動的辯論。我建議語言學里任何一個分支的學者都讀一讀。迪克森的風格睿智而允準,更要緊的是他以前取得的成就,這使他在語言學進人新千年後有資格成為這些最有意義也最敏感的問題的理想的代言人。”

Robert L.Miller在1999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65卷373—375頁上的書評︰“迪克森寫了本講述裂變一聚變模型如何運用于歷史語言學研究的小冊子,涉及到歷史語言學中所有重要原則問題,例證取自各大洲和太平洋島嶼,可讀性極強,說服力極強。無論對歷史語言學課程學習者,還是對語言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此書都是極佳的補充讀物。”

英文版《語言的興衰》多次重印。日文版《雷幕�巽亡》(大角翠譯)也于2001年由東京岩波書店出版,並又重印。阿拉伯文的諢本也在迸行中。從根本上說,此書做了三件事︰

(1)介紹適用于歷史語言學的方法論。

(2)為十萬年多來的語言發展提出了一個“裂變一聚變”的全新演化模式。

(3)強調了當今語言學家面臨的主要任務。當今世界大約有五千多種語言,其中大多數只有數千,甚至數百個使用者。所有語言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響,其中絕大部分在今後幾百年中將消失殆盡。因此,目前最最重要的就是,受過訓練的語言學家應該承擔起廣泛的田野調查任務,全面描寫這些語言,別到時太晚就來不及了。描寫應按照語言學基元理論來逆行,這是過去幾十年來用于幾乎所有好的語法描寫的框架。

本書的主要貢獻在于提出“裂變一聚變”的設想。我們僅能重建過去六千至八千年的語言史,而人類使用語言至少有十萬年以上。我認為,對于長久的年代——也許數萬年——某個特定地域的語言會處于一種聚變的平衡狀態。在這個聚變區內,語言特質會在部分或全體語言中傳播。平衡態會被第6章中討論的幾種因素打斷,于是語言會分裂,散布各處。語言間親屬關系的“譜系樹”模式只有在裂變期(一般只延續數百年)才適用。一旦裂變期結束,一個新的聚變期又重新出現,而原先的譜系樹形式的關系又漸漸湮滅。

這個“裂變一聚變”的想法是從我三十年來試圖理解澳大利亞土著語情況的努力中得出來的。我花了很多時間探討這些土著語之間的“譜系樹”關系,但它實在經不起嚴格的審視。有個Pama-Nyungan譜系樹的觀點討論得很多,但沒看到有提供詳盡科學論證的。就是從這個個案研究中生發出了“裂變—聚變”觀點。《語言的興衰》本質上是一本大書的序言,那是積攢了好幾十年的研究成果,2002年于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ustralian Languages,Their Nature and Development《澳洲土著語的性質和發展》,又于2007年出了平裝版。該書為《興衰》中的很多觀點提供了詳盡例證,還有很多地圖顯示各種語言特征在250種澳洲土著語中的擴散(每種特征都有少許不同的地域分布)。

“裂變—聚變”模型是想運用于年代久遠的語言演變的。有些人想把它運用于本地區數十年中的語言變化研究,這不合適。

在第7章結束處,我討論到藏緬語(一個公認的語系)和漢語(另一個公認的語系)的關系。有證據表明藏緬語和漢語具有譜系關系,但性質似乎頗為獨特。也許我書中的觀點能協助學者們澄清這一關系的確切性質,並進一步解釋漢語系中譜系和區域交互發展的情況。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