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各種奏折、隨筆、地方志、賬簿、貿易關系統計資料以及整理出的數值資料等為基礎,論述了清朝經濟環境(物價高低、賦役輕重等)的長期性變化;就不同的經濟情況,對當時的經濟環境、人們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思想進行了綜合考察,通過物價與經濟格局之間的波動,論證了不同時期人們選擇不同經濟觀的歷史必然性,在對物價的分析中以冀接近當時的經濟模型。此外,有關小農經濟的構造及市場的性質問題,書中也展開了討論。從不可逆的發展階段論的視角來探討構成清人經濟行為背景外部情況的變化形成本書的一大特色。
目錄
序
第一篇
第一章 清代物價史研究現狀
引言
第一節 物價資料及其整理
第二節 長期性動向
第三節 地域差與短期波動
第四節 物價研究與結構分析
結語
補論 近十年來的清代物價史研究
第二章 道義經濟論與中國社會研究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諸層次
第二節 小農的維持生存經濟
第三節 中國經濟中的倫理與宗教
第四節 規範成立的“場”的構造
代結語
第二篇
第三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
引言
第一節 關于米價資料
第二節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
結語
第四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物價動向
引言
第一節棉花
第二節生絲
第三節棉布
第四節田產
第五節工資
結語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國際貿易與經濟波動
引言
第一節 17~l8世紀的中國對外貿易結構
第二節 中國的對外貿易與國內經濟
結語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圖表一覽
人名索引
譯後記
第一篇
第一章 清代物價史研究現狀
引言
第一節 物價資料及其整理
第二節 長期性動向
第三節 地域差與短期波動
第四節 物價研究與結構分析
結語
補論 近十年來的清代物價史研究
第二章 道義經濟論與中國社會研究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諸層次
第二節 小農的維持生存經濟
第三節 中國經濟中的倫理與宗教
第四節 規範成立的“場”的構造
代結語
第二篇
第三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
引言
第一節 關于米價資料
第二節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
結語
第四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物價動向
引言
第一節棉花
第二節生絲
第三節棉布
第四節田產
第五節工資
結語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國際貿易與經濟波動
引言
第一節 17~l8世紀的中國對外貿易結構
第二節 中國的對外貿易與國內經濟
結語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圖表一覽
人名索引
譯後記
序
本書是我20年來所撰寫的論文中,以物價史為中心的有關經濟史方面的文章選集。研究生時代首次發表的論文,是收錄于本書第十章的《關于〈恆產瑣言〉》,那時的我對自己今後的總體研究計劃,談不上什麼規劃藍圖。即使在接下來的20年間,或許與計劃性生來無緣吧,始終不曾擁有以大建築物般的全體構成為國標、為其中的一部分而蓄積論文的意識。在寫作某篇論文的過程中,—旦某個問題引起注意,就接著寫下新的論文,接下來又以新論文中的感興趣點為中心繼續作文,或以課堂討論時偶爾接觸到的史料所激發的關心來作文,就這樣任由興之所至,驅使自己擴大寫作範圍。正如從目錄也能一目了然的那樣,本書談不上什麼井然有序,甚至是有些雜亂無章的。
畏友山本進先生曾評價我的學問方式是“阿米巴變形蟲式”,此言甚得其妙。綜合迄今為止我所寫的論文來看,真有一種簡單的原始生物之增殖般的去向不明感。不過,在做出“阿米巴變形蟲式”評語的同時,他也熱情地指出,這些論文並不是相互之間缺乏生命關聯的拼湊,而是有一種簡單原始生物般的“生生不息”的關心連貫于其中。
這一連貫的關心是什麼呢?對我來說,就是我在第二篇論文《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本書第三章)末尾所寫的,希望了解“對當時的各個土地所有者和生產者來說,使(明末清初)那樣的變化成為可能、有利或不可避免的具體”的情況。戰後的中圄史學,與強調中圄社會停滯“本質”的舊有議論相對,傾力于論證中圄社會發展的“本質”。然而,“停滯”也好,“發展”也好,都無非是構成中國社會無數人行為集合性的結果。那麼,他們的行為是由什麼所導致的呢?我認為,嘗試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去具體理解其動機和意圖,才是最為重要的。
***
那麼,當時的農民、地主和官僚“為什麼”那樣行動呢?從這一問題出發,就存在幾種不同的說明方式。
第一,就像因米價低廉,擁有土地的利益得不到提高,從而變賣土地一樣,從構成人們進行選擇的具體條件的經濟環境——比如物價高低、賦役輕重等方面——對人們的行動進行說明的方向,也是存在的。本書的特色之一,不是從不可逆的發展階段論的視角出發,分析16~18世紀的中圄經濟,而是力圖具體探明構成人們經濟行為背景的外部狀況的變動。第三至八章,希望通過物價與經濟局面的變動,對過去感覺有點被認為是直線性發展的這一時期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中的幾個各具特色的時期加以識別,對不同時期人們不同的經濟選擇進行論證。
第二,即使存在物價上升這樣相同的條件,但由于與之對應的經營性質、市場性質等不同,人們所采取的行動也可能不同。比如價格低落時,資本主義企業的經營耆或許會緊縮業務;而以維持家計為目的的小農經營,則反而會通過增加生產,以圖確保收人。關于此類經濟行為形式的議論,對“人們為什麼那樣行動”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本書有關這一方面的分析,還只是一鱗半爪。有關小農經濟的機制及市場性質問題,在第五、七、十一等章中都有涉及。而在第一、二章中,也對我的看法作了稍為明確的闡述。
第三,當人們直面自己被卷人其中的經濟環境時,並不僅僅是被當時的經濟模式所左右,被動地根據經濟模式來行事,這一點是值得關注的。既存經濟模式所帶來的弊端常常被時人自身深刻地感受,並且人們為了糾正它而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構想。當時人們的經濟觀、經濟論,也是人們經濟行動中“意圖與動機”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書的第五章到第八章以及第十一和十二章等,就論述了這一問題。
……
畏友山本進先生曾評價我的學問方式是“阿米巴變形蟲式”,此言甚得其妙。綜合迄今為止我所寫的論文來看,真有一種簡單的原始生物之增殖般的去向不明感。不過,在做出“阿米巴變形蟲式”評語的同時,他也熱情地指出,這些論文並不是相互之間缺乏生命關聯的拼湊,而是有一種簡單原始生物般的“生生不息”的關心連貫于其中。
這一連貫的關心是什麼呢?對我來說,就是我在第二篇論文《清代前期江南的米價動向》(本書第三章)末尾所寫的,希望了解“對當時的各個土地所有者和生產者來說,使(明末清初)那樣的變化成為可能、有利或不可避免的具體”的情況。戰後的中圄史學,與強調中圄社會停滯“本質”的舊有議論相對,傾力于論證中圄社會發展的“本質”。然而,“停滯”也好,“發展”也好,都無非是構成中國社會無數人行為集合性的結果。那麼,他們的行為是由什麼所導致的呢?我認為,嘗試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去具體理解其動機和意圖,才是最為重要的。
***
那麼,當時的農民、地主和官僚“為什麼”那樣行動呢?從這一問題出發,就存在幾種不同的說明方式。
第一,就像因米價低廉,擁有土地的利益得不到提高,從而變賣土地一樣,從構成人們進行選擇的具體條件的經濟環境——比如物價高低、賦役輕重等方面——對人們的行動進行說明的方向,也是存在的。本書的特色之一,不是從不可逆的發展階段論的視角出發,分析16~18世紀的中圄經濟,而是力圖具體探明構成人們經濟行為背景的外部狀況的變動。第三至八章,希望通過物價與經濟局面的變動,對過去感覺有點被認為是直線性發展的這一時期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中的幾個各具特色的時期加以識別,對不同時期人們不同的經濟選擇進行論證。
第二,即使存在物價上升這樣相同的條件,但由于與之對應的經營性質、市場性質等不同,人們所采取的行動也可能不同。比如價格低落時,資本主義企業的經營耆或許會緊縮業務;而以維持家計為目的的小農經營,則反而會通過增加生產,以圖確保收人。關于此類經濟行為形式的議論,對“人們為什麼那樣行動”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本書有關這一方面的分析,還只是一鱗半爪。有關小農經濟的機制及市場性質問題,在第五、七、十一等章中都有涉及。而在第一、二章中,也對我的看法作了稍為明確的闡述。
第三,當人們直面自己被卷人其中的經濟環境時,並不僅僅是被當時的經濟模式所左右,被動地根據經濟模式來行事,這一點是值得關注的。既存經濟模式所帶來的弊端常常被時人自身深刻地感受,並且人們為了糾正它而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構想。當時人們的經濟觀、經濟論,也是人們經濟行動中“意圖與動機”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書的第五章到第八章以及第十一和十二章等,就論述了這一問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