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家書》是一部優美的作品——抓人,嚴肅,明白易懂。羅賓遜的語言有一股精神力量,在當代小說中極為罕見。
——《危姆斯‧伍德《紐約時報書評》
魯賓遜的語言美麗動人、驚人地準確……讀《基列家書》是一次溫馨的旅行。
——杰里米‧杰克遜《人物》雜志
《基列家書》獲2005年普利策獎,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台譯︰歐巴馬)最喜歡的當代小說之一。小說講述的是︰年事已高、來日無多的埃姆斯牧師給七歲的兒子寫下這部“家書”,歷數了小鎮基列一個牧師家庭從南北戰爭到1956年一個世紀以來經歷的變遷與辛酸,使這封“家書”成為一部濃縮的美國近代史。發生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的小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個個鮮活、生動、特別是老牧師對愛妻、幼子刻骨銘心的愛,以及同為牧師的祖父身穿血染的襯衫、腰別手槍在講道壇上大聲疾呼,號召會眾為消滅奴隸制而戰的傳奇經歷,更是動人心魄、動人肺腑。
瑪里琳‧魯賓遜(1943—)是衣阿華大學衣阿華作家工作室的固定教職員。她1980年創作的小說《管家》獲得國際作家協會海明威最佳小說處女作獎。《基列家書》是她的第二部小說,得到評論界的廣泛贊譽,並獲得2005年普利策獎、2004年美國國家書評人獲和2005年大使圖書獎。她的第三部小說《家園》入圍200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獲2009年橘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