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全球同盟體系在冷戰結束後不但沒有消失,反而獲得新動力,發展為全球唯一存在的同盟網絡。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澳新美安全條約》1951年簽署,標志這一同盟關系形成)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美國亞太戰略的「南錨」。美澳同盟在冷戰時期呈現「威脅主導型」特點。冷戰結束後,同盟關系出現「飄浮」傾向。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同盟關系經過調整,加強了在地區事務上的合作,呈現「地區秩序主導型」特點。「9。11事件」後,美澳同盟獲得進一步提升,表現出全面加強的趨勢。澳大利亞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和最親密的盟友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和多極化的深入發展,美澳同盟關系正經歷深刻的嬗變。美澳同盟關系中的「中國因素」顯現,中美澳三邊關系互動發生新變化,這些變化對美澳同盟未來走向及亞太地區安全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冷戰後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系》在分析美澳同盟歷史演變以及對雙邊、地區、多邊和全球形勢影響的基礎上,希望用現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和建構主義等同盟理論對美澳同盟這一個案進行研究,主要從美澳同盟的構成要素。治因素三個方面著手,試圖歸納出美澳同盟在冷戰後維系和加強的主要原因。《冷戰後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系》認為,美澳同盟仍面臨一些限制因素,如同盟之間實力對比的不對稱性、利益取向的不對等性,同盟面臨「卷人」和「拋棄」的「安全困境」以及國際和地區形勢朝不利於同盟體系的方向發展等因素,都將對美澳同盟關系形成制約。美澳同盟在冷戰後呈現出兩大趨向:在共同威脅消失的情況下,同盟關系不僅未見削弱,反而鞏固和加強;同時同盟間的分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強,美澳同盟長期可能走向松散。
《冷戰後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系》分為七章。導論部分介紹研究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視角與方法、主要創新與不足。第一章 為美澳同盟關系的歷史演變。分析美澳早期往來以及冷戰同盟的萌芽、形成和轉型。第二章 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澳同盟關系的「飄浮」,分析在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地區形勢的重大變化之下,美澳同盟關系「飄浮」的表現和原因。第三章
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澳同盟關系的調整,分析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背景、動因、表現和特點。第四章 為「9。11事件」後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分析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背景、動因及主要特點。第五章 為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美澳同盟的深刻嬗變,分析在全球化和多極化背景下,美澳同盟關系呈現的新特征。第六章
為美澳同盟關系中的「中國因素」,從歷史回顧、兩國對華政策共同點及分歧方面分析,並研究中美澳三邊關系未來發展與亞太地區安全結構。第七章 為美澳同盟關系的理論詮釋及未來走向,研究同盟理論及當代美國同盟戰略、美澳同盟的理論詮釋、美澳同盟的局限性及未來走向。
李凡,女,1973年生於湖南省吉首市,土家族.曾就讀於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傳媒大學文學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美國研究系,獲博士學位。1998年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先後在北美大洋洲司、政策規划司工作;2006年至2008年被派駐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曾從事美國內政外交、中美關系、中澳關系調研以及外交政策規划等工作,親歷中美、中澳關系史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多次參與起草中國國家領導人演講稿等涉外文稿,並在國內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加深了解,把握趨向:理論與現實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 美澳同盟形成和發展歷史
二 兩國外交和安全戰略調整
三 亞太多邊機制和戰略格局
四 同盟理論詮釋和未來走勢
第三節 研究思路、視角與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視角
三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從「飄浮期」到「深刻嬗變期
第一章 美澳同盟關系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萌芽
一 美澳早期往來
二 澳大利亞對英國的傳統依附
三 美澳戰時同盟關系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形成
一 ANZUS的簽訂背景
二 ANZUS的主要內容
三 ANZUS的戰略意義
第三節 美澳同盟關系轉型
一 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參加越南戰爭
二 美澳同盟關系轉型
三 ANZUS條約危機
第四節 冷戰結束前美澳同盟關系評估
一 以國家利益為原則
二 以軍事同盟為基礎
三 以不對稱性為特征
第二章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澳同盟關系的「飄浮
第一節 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地區形勢新變化
一 國際權力體系由二元向多元轉變
二 世界范圍內不穩定因素增多
三 全球化促使國際競爭與合作加強
四 亞太加速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對比
第二節 美澳對地區安全環境評估
一 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及同盟戰略調整
二 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戰略調整
第三節 美澳同盟「飄浮期」的表現及原因
一 同盟關系「飄浮」的主要表現
二 同盟關系「飄浮」的原因探析
第四節 對美澳同盟「飄浮期」的評價
第三章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澳同盟關系調整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背景和動因
一 國際和地區形勢演變
二 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及同盟戰略調整
三 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戰略調整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表現和特點
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表現
二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特點
第三節 對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評估
第四章 「9.11」事件後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背景和動因
一 「9.11」事件後國際安全環境新特征
二 美國對國際安全環境評估及戰略政策調整
三 澳大利亞對國際安全環境評估及戰略政策調整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主要特點
一 反恐合作向全球化發展
二 軍事協同向一體化發展
三 同盟內涵向政治化發展
四 同盟外延向多邊化發展
第三節 對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評估
第五章 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美澳同盟的深刻嬗變
第六章 美澳同盟關系中的「中國因素
第七章 美澳同盟關系的理論詮釋及未來走向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第一節 加深了解,把握趨向:理論與現實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 美澳同盟形成和發展歷史
二 兩國外交和安全戰略調整
三 亞太多邊機制和戰略格局
四 同盟理論詮釋和未來走勢
第三節 研究思路、視角與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視角
三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從「飄浮期」到「深刻嬗變期
第一章 美澳同盟關系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萌芽
一 美澳早期往來
二 澳大利亞對英國的傳統依附
三 美澳戰時同盟關系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形成
一 ANZUS的簽訂背景
二 ANZUS的主要內容
三 ANZUS的戰略意義
第三節 美澳同盟關系轉型
一 澳大利亞追隨美國參加越南戰爭
二 美澳同盟關系轉型
三 ANZUS條約危機
第四節 冷戰結束前美澳同盟關系評估
一 以國家利益為原則
二 以軍事同盟為基礎
三 以不對稱性為特征
第二章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澳同盟關系的「飄浮
第一節 冷戰結束後國際和地區形勢新變化
一 國際權力體系由二元向多元轉變
二 世界范圍內不穩定因素增多
三 全球化促使國際競爭與合作加強
四 亞太加速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對比
第二節 美澳對地區安全環境評估
一 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及同盟戰略調整
二 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戰略調整
第三節 美澳同盟「飄浮期」的表現及原因
一 同盟關系「飄浮」的主要表現
二 同盟關系「飄浮」的原因探析
第四節 對美澳同盟「飄浮期」的評價
第三章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澳同盟關系調整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背景和動因
一 國際和地區形勢演變
二 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及同盟戰略調整
三 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戰略調整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表現和特點
一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表現
二 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特點
第三節 對美澳同盟關系調整的評估
第四章 「9.11」事件後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
第一節 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背景和動因
一 「9.11」事件後國際安全環境新特征
二 美國對國際安全環境評估及戰略政策調整
三 澳大利亞對國際安全環境評估及戰略政策調整
第二節 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主要特點
一 反恐合作向全球化發展
二 軍事協同向一體化發展
三 同盟內涵向政治化發展
四 同盟外延向多邊化發展
第三節 對美澳同盟關系再調整的評估
第五章 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美澳同盟的深刻嬗變
第六章 美澳同盟關系中的「中國因素
第七章 美澳同盟關系的理論詮釋及未來走向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序
遍布世界各戰略要地的同盟是冷戰時期支撐美國全球戰略的支柱。冷戰結束后,華沙條約組織解散了,蘇聯自己也解體了,但美國的同盟體系不僅沒有消失,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擴大了,加強了,如北約的東擴和南擴。由於形勢的變化,同盟關系的內涵勢必發生某種變化和轉型,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美國的同盟關系仍然在美國外交和國際關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仍然是我們從事美國研究的學者不可忽視的現實。
對冷戰后美國同盟關系進行的研究已經很多,但就中國學者而言,似乎對北約和美日同盟的研究更多些,對美國與澳大利亞的同盟關系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其實,美澳同盟關系對於本地區、對於中國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澳大利亞是廣義的亞太地區國家,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美澳同盟關系直接影響到本地區的局勢。
其次,中國要順利實現和平發展,必須要處理好與大國的關系,首先是與美國的關系;也必須有一個和諧的周邊環境,而澳大利亞恰恰是中國周邊的一個中等強國。這些年來,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伙伴,從2007年起,中國就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澳之間的經濟關系日益發展,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問題。
最后,美澳同盟關系是典型的非對稱同盟,兩國雖是盟友,但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是這種同盟關系的一種常態,研究美澳同盟對於我們研究別的同盟關系具有借鑒作用。
李凡博士的《冷戰后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系》-書是對這一重要的、但尚未予以深入充分研究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的專著,是在她的博士論文基礎上進行修改、增補而成的。該書指出,在冷戰結束以后的最初時期,美澳同盟關系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漂浮期」,其根本原因是國際政治中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對同盟關系產生了巨大沖擊,使得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感到不知所措,導致兩國關系到了一個十字路口。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着地區形勢的變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開始調整,兩國對同盟關系進行了再定義,同盟的職能發生相應變化,初步完成了同盟從「冷戰型」向「后冷戰型」的轉變。「9·11」事件后,同盟以加強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為主要內容進行了再次調整,澳大利亞參加了美國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行動,並配合美國在東南亞開展反恐活動。作者在論述同盟關系的調整中注意到了后冷戰時期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中國因素。作者還對同盟理論進行了探討,對美澳同盟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李凡博士的博士論文是在兩年前完成的,當時的情況與現在相比又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美國,奧巴馬總統取代了布什總統,前后兩屆政府的外交政策有許多重要的區別;在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取代了霍華德政府,外交政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當然也影響到美澳同盟關系。為此,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增寫了一章「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美澳同盟的深刻嬗變」,使專著可以及時反映正在發生的變化。
本專著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里面還包含了作者對澳大利亞政治的某種體驗。作者在外交部工作,有參與處理中澳關系的經歷,對澳大利亞的政治有切身感受,並希望把這種感性的經驗提升為理性的認識,於是她選擇了這一課題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但有一些親身經歷與撰寫博士論文畢竟是很不一樣的事情。作為在職博士生,工作本來很忙;作為女同志,又有家務;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寫作,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李凡同志非常要強、十分勤奮,她堅忍不拔,執著頑強,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了這本專著,為我國的美國外交研究作出了她的貢獻。我作為她攻讀博士時的指導教師,從心底里感到高興、欣慰。我相信,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學者和讀者都會從本書中得到收益。
對冷戰后美國同盟關系進行的研究已經很多,但就中國學者而言,似乎對北約和美日同盟的研究更多些,對美國與澳大利亞的同盟關系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其實,美澳同盟關系對於本地區、對於中國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澳大利亞是廣義的亞太地區國家,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美澳同盟關系直接影響到本地區的局勢。
其次,中國要順利實現和平發展,必須要處理好與大國的關系,首先是與美國的關系;也必須有一個和諧的周邊環境,而澳大利亞恰恰是中國周邊的一個中等強國。這些年來,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伙伴,從2007年起,中國就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澳之間的經濟關系日益發展,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問題。
最后,美澳同盟關系是典型的非對稱同盟,兩國雖是盟友,但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是這種同盟關系的一種常態,研究美澳同盟對於我們研究別的同盟關系具有借鑒作用。
李凡博士的《冷戰后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關系》-書是對這一重要的、但尚未予以深入充分研究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的專著,是在她的博士論文基礎上進行修改、增補而成的。該書指出,在冷戰結束以后的最初時期,美澳同盟關系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漂浮期」,其根本原因是國際政治中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對同盟關系產生了巨大沖擊,使得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感到不知所措,導致兩國關系到了一個十字路口。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着地區形勢的變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開始調整,兩國對同盟關系進行了再定義,同盟的職能發生相應變化,初步完成了同盟從「冷戰型」向「后冷戰型」的轉變。「9·11」事件后,同盟以加強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為主要內容進行了再次調整,澳大利亞參加了美國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行動,並配合美國在東南亞開展反恐活動。作者在論述同盟關系的調整中注意到了后冷戰時期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中國因素。作者還對同盟理論進行了探討,對美澳同盟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李凡博士的博士論文是在兩年前完成的,當時的情況與現在相比又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美國,奧巴馬總統取代了布什總統,前后兩屆政府的外交政策有許多重要的區別;在澳大利亞,陸克文政府取代了霍華德政府,外交政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當然也影響到美澳同盟關系。為此,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增寫了一章「全球化深入發展與美澳同盟的深刻嬗變」,使專著可以及時反映正在發生的變化。
本專著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里面還包含了作者對澳大利亞政治的某種體驗。作者在外交部工作,有參與處理中澳關系的經歷,對澳大利亞的政治有切身感受,並希望把這種感性的經驗提升為理性的認識,於是她選擇了這一課題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但有一些親身經歷與撰寫博士論文畢竟是很不一樣的事情。作為在職博士生,工作本來很忙;作為女同志,又有家務;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寫作,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李凡同志非常要強、十分勤奮,她堅忍不拔,執著頑強,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了這本專著,為我國的美國外交研究作出了她的貢獻。我作為她攻讀博士時的指導教師,從心底里感到高興、欣慰。我相信,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學者和讀者都會從本書中得到收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